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讲解PPT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讲解PPT课件

信息技术理论基础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二、计算机硬件基础 三、计算机软件 四、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
1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
性表面而研制的。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
数字计算机ENIAC。
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
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
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
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
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
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
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
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
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
算机技术基础。以冯·诺依
曼为代表。
-
7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内 存 •外 存 • 工作速度 •软 件 •应 用 • 代表机型 •特 点
当然他的学业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在毕业考试时,冯·诺依曼的成绩仍
名列前茅(除体育和书写外,都是A)。
1921年,冯·诺依曼通过“成熟”考试时,已被大家当作数学家了。
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和菲克特合写的,那时他还不到18岁。麦克斯由于考
虑到经济上原因,请人劝阻年方17的冯·诺依曼不要专攻数学,后来父
子俩达成协议,冯·诺依曼便去攻读化学。
笑。六岁时他能心算做八位数除法,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在十岁时他花
费了数月读完了一部四十八卷的世界史,并可以对当前发生的时间和历
史上某个时间做出对比,并讨论两者的军事理论和政治策略 ,十二岁就
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大作《函数论》要义。
1914年夏天,约翰进入了大学预科班学习,是年7月28日,第一次
世界大战暴发,冯·诺依曼全家离开过匈牙利,以后再重返布达佩斯。
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
5
冯·诺依曼的这种不参加听课只参加考试的求学方式, 当时是非常特殊的,就整个欧洲来说也是完全不合规则的。 但是这不合规则的学习方法,却又非常适合冯·诺依曼。
逗留在苏黎世期间,冯·诺依曼常常利用空余时间研读 数学、写文章和数学家通信。在此期间冯·诺依曼受到了希 尔伯特和他的学生施密特和外尔的思想影响,开始研究数理 逻辑。当时外尔和波伊亚两位也在苏黎世,他和他们有过交 往。一次外尔短期离开苏黎世,冯·诺依曼还代他上过课。 聪慧加上得天独厚的栽培,冯·诺依曼在茁壮地成长,当他 结束学生时代的时候,他已经漫步在数学、物理、化学三个 领域的某些前沿。
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 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使用晶体管 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就更容 易实现了。
-
9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 物理元件 晶体管 • 内 存 磁芯
• 外 存 磁带或磁盘
• 工作速度 几十万次/秒
其后的四年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为数学方面的学生,
但并不听课,只是每年按时参加考试,考试都得A。与此同时,冯·诺
依曼进入柏林大学(1921年),1923年又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
习化学。1926年他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获得化学方面的大学毕业学位,
通过在每学期期末回到布达佩斯大学通过课程考试,他也获得了布达佩
•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
• 应 用 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
• 代表机型 IBM 7000 系列
• 优 点 体积小,寿命长,速度 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1500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
,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
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
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
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
计提出过建议,1945年3月他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起草ENIAC(电子离散变量
自动计算机)设计报告初稿,这对后来计算机的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别
是确定计算机的结构,采用存储程序以及二进制编码等,至今仍
为电子计算机设计者所遵-循。
4
冯·诺依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和记忆方面的天才,从孩提时代起,
相开玩
学博士。先后执教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 1930年前往美国,后入美国籍。历任普林斯 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美国原 子能委员会会员。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早 期以算子理论、共振论、量子理论、集合论 等方面的研究闻名,开创了冯·诺依曼代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 作出了贡献。
冯·诺伊曼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设
…………
-
6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 用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作存储器,输入与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 片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 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 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 科学计算。
延迟线或磁芯 纸带、卡片或磁带 几千~一万次/秒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ENIAC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
-
8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
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 器件,用磁芯或磁鼓作存储器,在整体性能上,比第一代计 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程序语言也相应的出现了,如 Fortran,Cobol,Algo160等计算机高级语言。晶体管计算 机被用于科学计算的同时,也开始在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方 面得到应用。
“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
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
2
-
3
冯·诺依曼(1903~1957),著名匈牙利裔美 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 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 犹太人家庭。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 器和生化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 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 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布达佩斯大学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