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钢历经三十多年的成长,已在而立之年近几年钢铁行业..doc

宝钢历经三十多年的成长,已在而立之年近几年钢铁行业..doc

中华环境奖申报材料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包括宝山、青山、梅山、东山四大基地,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处于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是全球钢铁企业中碳钢品种最为齐全的钢铁企业之一。

“成本变革、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智慧制造、城市钢厂”为宝钢5大核心竞争力。

宝钢历经三十多年的成长,已近不惑之年。

近几年钢铁行业进入最冷“冰河期”,在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的不利形势下,公司依然秉承环境经营理念,高度重视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保持环保最大能力投入,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一、不遗余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工厂上海作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正在重塑制造业“创新引领、智慧制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标准,宝钢作为钢铁行业中的领头羊,亦将不遗余力地达到这一新要求。

宝钢股份结合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海“十三五”关于“创新、协调、和谐、开放、共享”的总体要求,启动新一轮城市钢厂专项规划,明确了“打造精品钢铁制造为核心的升级版绿色工厂,构建城市生态和谐为基础的示范型城市钢厂”的规划目标和“百余项目、百亿投资”的实施路径。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宝钢已在地方环境资源约束下,达到“节能减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与城市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规划分两个层面推进实施:一个层面是“打造精品钢铁制造为核心的升级版绿色工厂”。

通过百余项目、百亿投资,实现全流程装备节能环保水平的升级,产生全流程创新突破和引领示范技术,达到全流程系统节能减排和工厂管理的提升。

作为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宝钢敢于吃“螃蟹”,一批业内首发和示范性技术投入工程应用,比如世界首发的焦炉烟气治理技术和最高效率的烧结烟气净化处理技术、一期焦炉烟气净化、四烧结除尘设备改善等,这一系列示范性技术都在短期内实现工程化,目前都已正常投运,取得了目前业界公认的最佳效果;三烧结配套的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也随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投运,实现了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脱有机物的一体化。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运显著提升公司的环保装备水平,有效减少SO2、NOx、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公司在“十二五”超量减排40%(对照地方减排目标)的优异基础上,仍在以平均每年6-7%的综合减排水平持续进步,以实现“十三五”进一步减排30%的目标,为上海的总量减排作出巨大的贡献。

目前世界钢铁行业BAT技术使用率为40%,宝钢已高达73.5%。

2016年作为新规划起步年,公司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发力,取得了明显效果:2016年的宝山基地,完成环保投资11.95亿元,环保装备设施投入增加35%,环境检测费上升37%,环境成本达162元/吨材。

在“十二五”实现污染物超量减排基础上,2016年较2013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 x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4%、31%和31%,为上海总量减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9.2%,副产资源返生产利用率达到26.4%,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100%,在业内均处在一线水平。

二、积极响应融入地方生态建设宝钢城市钢厂规划的另一个层面,是构建都市生态和谐为基础的示范型城市钢厂。

可具体分为绿色资源与城市共享、绿色产业为城市服务、新能源新材料助力城市转型创新、区域生态共建融入城市美好生活,以下为部分案例:*生态红线管理响应行动为积极响应生态红线管理,宝钢坚持转型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尤其是加快推进吴淞工业区特殊钢、不锈钢整体转型;同时坚持依法治污,全面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管理,列出“十三五”重点项目清单,强化工程性措施;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注重队伍建设,建立宝山-宝钢联合处置机制,呼应民生及污染减排,严守合规达标的“底线”,守住依法依规的“红线”,追求产城融合的“绿线”。

*顺应河长制内河治理,厂外内河码头专项整治随着中央督查推行河长制,河道治理成为重点,宝钢为顺应河长制治理,开展内河码头专项整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清理、清退固废和原辅料社会无证、不合规和环境风险码头,宝钢在保障公司物流的基础上,推进实施资管码头集约化、规范化,主要对宝发展内河码头及宝龙码头进行升级改造;练祁河、杨盛河自管码头基础设施升级改善,程序补全,永久运营许可。

*城市废物循环利用宝钢积极探索并实践针对社会废油漆、涂料桶的“零废弃”处置,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稳定的废桶预处理、废料入转炉(替代废钢)、钢材产品化和全流程环境监控技术。

2016年,废油漆桶入转炉资源化处置项目服务165家社会单位,接收处置废弃油漆涂料桶8147吨, 实现了环境友好的废弃金属资源回收利用,这一方式解决了上海市三分之一的废金属桶的处置利用。

该技术也在其它钢铁基地逐步推广。

*固废中心循环利用冶金铁钢渣富含铁素资源和硅基、钙基无机材料成分,可以作为路用材料、化工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的基材循环利用。

公司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7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67%,同时,公司推动制定冶金渣综合利用产品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上海市地方标准5项,企业标准10项。

在公司“城市钢厂”规划中,公司推动冶金渣材料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是重点推进工作。

2016年,宝山基地起动钢渣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实现钢渣全部产品化。

*原料封闭周边环境飞跃先期宝钢自主投运的三分之一封闭料场就取得了区域降尘量降低51%、飘尘降低58%的良好效果,2017年公司继续推进原料场封闭改造,已完成一二期混匀料场BA、BB和副料场OA、OB封闭改造、矿石料场OG、OH、OI 封闭改造及部分输送皮带通廊、转运站的封闭改造。

周边环境将得以大幅度优化。

*加大厂容绿化、绿肺效应宝钢坚持与环境和谐相处,打造园林式工厂的绿色经营理念。

几年来,通过植树造林,不断扩大厂区绿化种植面积,利用天然屏障,隔绝污染。

2017年公司共完成厂区绿化建设面积16万m2,其中新增绿化面积12万m2。

厂界林带建设完成堆土造型13万方,实现林带山体的整体合拢贯通,为绿化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厂容绿化面貌达到近年最优水平,与此同时,公司加大绿化养护的投入,确保厂区绿化长势良好,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形成“一年四季皆有景”的绿化效应,绿化面积日益扩化,绿地率逐年提高,生态效应不断优化,日渐成为宝钢厂区内的一个“绿肺”为员工及周边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城市水源协同管理为提供高质量水资源共享,宝钢进行水库扩容项目,项目于2017年7月竣工,水库扩容153万立方米,改造后,宝钢水库可以在冬季枯水期延长向陈行水库连续供水时间,每年向陈行水库提供700~800万吨水资源,有效缓解咸潮期陈行水库的原水供水压力,为上海市东北部市民饮水水质提供有力保障。

*清洁能源利用宝钢股份70MWp光伏发电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大型钢铁企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年发电量6000万度,减排CO2 4.8万吨。

项目分为两期,其中一期工程50MWp于2014年初全部建设建成投运。

二期工程于2016年3月底建成投产。

不但实现了宝钢光伏发电零的突破,同时也对钢铁行业清洁能源的应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余热供水(减少锅炉污染)移动供热工程是一项变废为宝的绿色工程,将原来无法利用的低温余热(废热)利用起来,不但实现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和成本下降,还将企业资源回馈社会,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社区的联系紧密程度,实现了城市钢厂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2014年9月15日宝钢与月浦镇签订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月浦镇人民政府功能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由政企合作共同推进移动供热业务,为月浦居民和企业提供供热服务。

2017年产能达100万吨,实现供热水32万吨。

三、环保公益活动及环保社会责任宝钢秉持绿色经营理念,不断加强环境管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为促进社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定向扶贫,为穷困地区伸出援助之手。

宝钢对口帮扶云南边穷地区起步于1998年。

2003年启动普洱市宁洱、墨江、镇沅、江城等四个县的定点扶贫工作。

十几年来,宝钢从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连续派出多批干部赴普洱市挂职,结合当地实际,逐年落实定点扶贫规划,投入帮扶资金,在最基层的生活上,给予这片土地最为深切的爱。

十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960万元,实施援建扶贫项目376个,覆盖4个定点扶贫县的38 个乡镇255个村4.5 万户18.6万人;开展“爱心永恒•启明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4200例。

从2014年起到2016年,宝钢投入援助资金约194万元,分三期为全市985个村卫生室各培训1名乡村医生,以进一步提高全市乡村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诊疗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超过18.6 万人直接受益。

公益助学,宝钢在行动。

2014年宝钢股份团委、企业文化部共同发起了“手牵手”公益助学行动,对上海宝山月浦地区、云南省宝钢希望小学、宁洱县、墨江县小学、江西宝钢希望小学进行结对帮困、捐赠硬件设备,并选择40名特困生,进行一对一“认领”,组织公司有志于爱心志愿的员工和困难学生结对帮困,再一次让爱心燃起了新的希望。

2014 初冬时节,他们将一笔爱心助学款寄往了援助的希望小学。

回首2013年的爱心助学之路,也是在同样的冬日里,宝钢股份团委一行七人,踏上南下的火车,考察上犹县和瑞金市两所宝钢援建的希望小学,那片土地曾经是共和国的红色故都、长征路的起点,那片校舍是宝钢回馈社会的真实写照,那里的师生更是宝钢青年最为牵挂的亲人。

宝钢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活动。

宝钢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公益事业缘分起始于2001年。

上海市红十字会与共青团上海市委首次联合开展“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

同年8月,宝钢红十字会联合股份团委首次开展采集活动,现场统一采集招募,共有477人加入骨髓库。

2006年7月,为进一步弘扬“崇尚奉献、弘扬新风”精神,宝钢股份团委再次联合宝钢红十字会,开展了“点燃生命的希望--宝钢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活动,青年员工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积极踊跃报名参与,以他们默默奉献的实际行动有力诠释了宝钢文化。

促进社企和谐、推动区域环境质量协同改善。

公司连续三年落实向周边社区开展专款定向捐赠、7.1特殊党费捐赠,用于社区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改造及帮扶资助弱势群体,为周边居民带去宝钢的福祉,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周边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组织”3.5宝钢志愿者进社区学雷锋活动周”,为周边社区提供送绿植、皮鞋修理保养、自行车保养、关爱老人等服务,6.5可持续发展报告会及厂区绿色游及健步走、绿动宝钢嘉年华、宝钢品牌发布会等一些列活动同样得到了居民的普遍青睐;另外,公司积极组织参与社区的捐衣、义卖等活动,善行义举在月浦地区的社区群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