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通市启秀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谚语中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真金不怕火炼B. 纸包不住火C. 玉不琢不成器D. 百炼方成钢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B.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C.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5mL 左右D. 玻璃导气管口直接用力塞进胶皮管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选项类别物质A混合物合金、溶液B酸硫酸、硫酸铜C碱烧碱、熟石灰D有机化合物塑料、蛋白质A. AB. BC. CD. D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 B C D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CO2与H2O是否发生反应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证明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 AB. BC. CD. D5.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 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D.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6.如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关于该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⑤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B. 该图中的所有反应一定不涉及置换反应C. 反应①是一个放热反应D. 反应②的转化中必须有盐类物质参加7.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B.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C.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比为2:18.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B除去CO中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C鉴别硬水和软水过滤D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A. AB. BC. CD. D9.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B.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将t3℃时甲和乙的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大于乙D. t3℃时,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1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物质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阶段反应前404000反应中m1m2m310.8反应后23m43027A. m1=30.8B. m2=24C. m3=13.6D. m4=3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1.铝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铝制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用途。
(1)在地壳中,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______电子。
(2)冰晶石在工业制取金属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硫酸铝和氟化钠(NaF)在共熔条件下反应生成冰晶石(Na3AlF6),同时得到硫酸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2.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______。
(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豌豆黄”如图2是一道传统小吃,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品名豌豆黄主要原料豌豆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①“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______三类营养素。
②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贫血症B.侏儒症 C、甲状腺肿大 D、佝偻病③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可作为柴油替代资源的清洁燃料,二甲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4.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
A.铂金饰品B.铁锅炒菜C.铜芯导线(2)黄铜属于铜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填“大”或“小”)。
(3)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_____。
A.表面镀铬B.表面涂油漆C.部分浸入食盐水(4)为了验证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
①将镁、锌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镁、硫酸锌溶液中③将镁、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锌溶液中④将锌分别浸入到硫酸镁、硫酸铜溶液中(5)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6)工业上有一种称为铝热剂的物质,它可以修补铁轨,已知其中一种铝热剂的成分是铝和氧化铁,它在高温下可发生置换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_____;(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与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真金不怕火炼,有燃烧,与化学性质有关,故选项错误;B、纸包不住火,火与化学性质有关,故选项错误;C、玉不琢不成器,与化学性质无关,故选项正确;D、百炼方成钢是利用碳生成二氧化碳,与化学性质有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A解析:解:A、用试管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A正确;B、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故B错;3C、在做没有说明药品用量的化学实验时,液体一般取1~2mL,故C错;D、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管口,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故D错.故选A.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节约药品的使用原则考虑;D、根据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酸、碱和盐的概念以及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A.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溶液也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均属于混合物,故A分类正确;B.硫酸铜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分类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二者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C分类正确;D.塑料和蛋白质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分类正确。
故选B。
4.答案:A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干燥的部分变红而湿润的部分变红可知CO2与H2O发生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进行解答;C.根据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只能证明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解答;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逸出进行解答。
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
A.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干燥的部分变红而湿润的部分变红,可知CO2与H2O发生反应,故A正确;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故不能达到目的,故B错误;C.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只能证明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故C错误;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逸出,所以这样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解析: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单质,属于分解反应分析;根据元素概念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分析解答即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单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根据元素概念可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B正确;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故C错误;D.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如可燃物没有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不能燃烧,故D 错误。
故选B。
6.答案:D解析:解:A、反应⑤可以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B、碳酸钙能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涉及到置换反应,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D、反应②可以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一定是盐类物质参加,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解析:解:A、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说法不正确;B、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发生改变。
故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D、由图示可知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故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8.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