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跆拳道的“道义”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跆拳道的“道义”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跆拳道的“道义”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阐述了跆拳道“道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影响。

首先,归纳跆拳道的起源与“道义”内涵,其次分析“道义”内涵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作用,最后总结“道义”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跆拳道;道义;素质教育;影响
1跆拳道的起源与“道义”的内涵
1.1跆拳道的起源跆拳道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1500多年前的朝鲜民间武术。

公元688年,新罗王国统一朝鲜,是朝鲜发展建设的黄金时代,其时跆拳道得到了大力推广。

至公元935年,新罗王国被推翻,建立了高丽王朝。

随着韩国历史的不断变迁,跆拳道成为了韩国的国技。

在漫长的历史长期演变过程中,跆拳道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现代运动项目,且具有竞技性和极高的大众普及性两大特点。

跆拳道之所以能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接受和欢迎,是因为其“道义”提倡“尊师重道、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尊重对手、恪守信义”,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身体锻炼相统一;其最终目标是让练习者拥有“礼貌待人、忍耐克己、谦虚宽容”的高尚品质。

1.2跆拳道“道义”内涵
1.2.1礼仪跆拳道的礼仪是练习者在练习中培养和锻炼内心精神,提倡“以礼始,以礼终”的锻炼原则。

其具体表示为尊重师长、友好对人、礼貌待人、谦虚做人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表达方式。

跆拳道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促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1.2.2廉耻《淮南子·泰族训》中提到“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廉耻是东方文化圈中对人内心分辨是非的心理标准。

通过跆拳道的练习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廉耻之心,与人交往互相尊重,不以卑鄙的手段来取得搏击的胜利,言行一致。

1.2.3忍耐忍即是德。

老子曰:“至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虚静”。

虚是不主观,静是不躁动。

虚静是一种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也是应对现实的一种自我保护、防御机制,它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跆拳道忍耐还可以解释为,当遇到困难时不要意气用事,不要以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去解决困难和问题,应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以困难环境作为挑战,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运用到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将会是绝佳的教学手段。

1.2.4百折不屈一个真正的跆拳道人是谦虚、正直
的。

若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论对方是谁或其人数有多少都应丝毫不畏惧,不犹豫,果断的向前迈进。

对于大学生来说,百折不屈,建立信心,设定人生目标永不放弃、百折不饶,努力与艰难困苦作斗争,提高人生阅历,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快乐。

2跆拳道“道义”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作用
2.1跆拳道对心理教育的作用
首先,跆拳道的特点之一就是练习动作和竞技比赛时都伴有大声的喊叫,发出“啊”“呀”“啊且”的声音,这种声音能够帮助练习者振奋精神,在实战比赛中给对手以心理上的威慑力,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兴奋点,争取最大可能获得胜利。

因此,大学生经常参加跆拳道练习能够提高自信心。

其次,跆拳道有着极高攻击性,在实战比赛中遇到失利和困难时,以一种坚忍永不放弃的心态来迎战对手。

可见经常练习跆拳道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忍耐力,这些因素都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

2.2跆拳道对培养身体素质的作用
跆拳道练习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跆拳道的各种腿法以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协调全面身体素质做基础,长期练习跆拳道能够全面增进身体素质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借机在高校广泛长期的开展跆拳道运动,
将会缓解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

3跆拳道“道义”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3.1时代性
现代跆拳道运动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高校作为代表一个国家最先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机构,开展的体育运动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要随着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行协调发展,以上两点缺一不可。

现阶段跆拳道在高校中的开展是时代的需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3.2渗透性
跆拳道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它以独特浓郁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已成为高校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渗透能力,受到广大学生们的欢迎和追崇。

3.3客观性
高校跆拳道运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教育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3.4动态性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且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

跆拳道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自身陋习,形成终身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邱斌.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内容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
[2]郭鹏举.浅谈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发展[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3]郭思危,周球.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可行性的探究[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1).
[4]普通高校.跆拳道课内容设置的价值取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
[5]俞冠先.高校跆拳道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
[6]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6(2).
[7]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中国大学生生活行为与调查报告研究[C].广州:奥林匹克科学大会,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