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不仅如此,在绩效考核中,员工与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将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和绩效的改善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奉行全员参与原则。
常规性工作原则
各级管理者在完成各自岗位任务的同时,应将绩效管理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职责。对下属做出正确的评估,在发现下属的工作过程或工作效率发生问题时及时加以引导,确保每位员工在考核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绩效任务。
考核差异化原则
考核者在对不同部门、岗位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根据不同部门、岗位的工作内容制定合适的衡量标准。
考核标准必须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来确定,不同的部门、岗位无法统一标准。
全员参与原则
绩效管理体系想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并实施,考核标准就必须依靠高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在绩效实施过程中,员工是主体,只有经过员工认同的绩效考核标准,才是能够完成的考核目标。
绩效管理必须成为企业每一位管理者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只有在保证每位员工工作绩效目标完成的情况下,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持续性沟通原则
持续性沟通是现代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绩效管理得以实施的前提。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设计、绩效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目标调整、绩效改进计划的制订,以及绩效考核的反馈、员工培训制度的制定,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通过反复的沟通来完成。持续性沟通原则是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考核公开原则
绩效管理体系中设定的所有工作指标及工作流程均需要以制度的形式体现,并张贴公告。
在企业内部,需要明确正式的考核组织、考核规定、考核时间、考核方法、考核标准,使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按照规定的章程、程序进行考核,并确保绩效考核过程及反馈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