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7八上·民勤期中)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 . 震悚(sǒnɡ)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ànɡ)B . 要塞(sāi)尴尬(ɡān)惊骇(hài)歼灭(jiān)C . 炽热(zhì)瞥见(piē)诘责(jié)差使(chāi)D . 文绉绉(zhōu)屏息(bǐng)仲裁(zhòng)气氛(fēn)2.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溃退杀戮响彻云宵B . 鞠躬瓦砾富丽堂皇C . 建忘阻遏眼花嘹乱D . 泻气箱箧月明风青3.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滞苯触目伤怀莫名其妙长途跋涉B . 颠沛鸡零狗碎诺诺连声穷愁潦倒C . 吊唁情郁于钟祸不单行风尘苦旅D . 糟糕生死祸福絮絮叨叨人才挤挤4.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们吃惊地望着他,这哪里还是刚才那个低眉顺眼的乖孩子,完全是个野蛮小子。
B . 他妹妹生病住院,他父亲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啊!C . 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等不文明行为。
D . 这个段子,他早已烂熟于心,表演时栩栩如生。
5.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A . 标题导语主体B . 标题主体背景C . 导语主体结语D . 标题主体结语6.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A . 《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
B . 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C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结尾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课文中还有一些有些地方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D . 《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引用了迪桑卡的诗句,其作用是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7.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 . 科学家研究发现,忧郁、愤怒、悲伤……等恶劣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C . “新华澳报”报道,中央政府将向澳门赠送名为“奇妙"和“蜀祥”的两只大熊猫。
D . 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情感、精神能否健康发展。
8.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烟花三月”旅游节已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成效性最强的旅游节庆品牌。
B . 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C .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 做好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9.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诗人、学者、小说家。
《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C .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锺书的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子夜》,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 . 余秋雨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10.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A . ④①③②B . ④③②①C . ④①②③D . ④②③①二、书写 (共1题;共5分)11. (5分)(2020·鼓楼模拟) 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15分)12. (15分)(2020·安徽模拟) 某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请你参与。
(1)以下是某同学演讲稿的部分片段,请按要求修改。
(A)“百善孝为先”,望文生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
木兰替父从军,白居易孝亲敬老,郑板桥责行孝道……(B)从这些历史典故中,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的精神。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然遗忘甚至淡化。
(D)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
让我们用行动饯行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A)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③(C)句画线处词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
(2)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体现你对“孝”的理解。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3)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四、默写 (共2题;共11分)13. (9分) (2018八上·惠城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
(1) 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2)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细致描摹花草初生的情景、表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 (2分)《十五夜望月》中用他人对月相思来暗写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1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母亲的快递①在老家待了几天,返回时因为匆忙,将我的一条紫色丝巾放在浴室的袋子里,忘了取出来。
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帮我寄来。
母亲说我又不是只有一条丝巾,没必要寄来寄去,再说过三个月我就要回家了,她会帮我好好收藏起来,到时绝对会原封不动地还给我。
说了半天,就是两个字:不寄。
②我只好跟她解释:那丝巾是真丝的,质量好,颜色也好搭配衣服。
我把那条丝巾吹得像巴啦啦的魔法棒一样,充满神奇的魔力。
母亲听着虽有些不信,但毕竟还是动摇了,答应帮忙寄。
③我隔三岔五就问丝巾寄了没,母亲总是回复快了,快了。
我真不明白,寄一条丝巾,有这么麻烦吗?④过了一个多星期,我终于接到母亲电话,她喜滋滋地告诉我,说今天把丝巾寄出了,还告诉我快递单号。
她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要小心地拆包装,可别用剪刀拆哦。
”⑤三天后,快递员递给我一个特大的包裹,让我签收。
我有些不信,这些天没在网上淘宝,唯一需要收的件就是母亲寄来的丝巾,但一条薄薄的丝巾,能装这么大一箱吗?看快递单,的确写着老家的地址,母亲的姓名。
⑥我抱着包裹爬三楼,累得气喘吁吁。
我也好奇,马上遵从母亲的教诲,用手一点一点撕开包装盒,便见到里面露出各式各样的袋子来。
取出,一袋干豆角、一袋炒熟的南瓜子、一袋葛粉、一小包花椒、一袋玉米粉、一大袋黄豆、一小袋绿豆……还有两个没有剥皮的大柚子。
我心爱的丝巾,用一个厚厚的干发帽裹着,夹在这堆食品中。
干发帽的标签,还没有拆。
⑦从包裹里取出来的东西,足有十三样,大大小小的袋子堆成了一座小山。
我很感动,打电话向母亲报告快递收到,问她怎么寄了那么多东西。
她轻描淡写地说:“反正都是寄,不如多寄点,收着收着就停不住手了,对了,还有两大包花生装不下,等你下次回来拿。
干发帽特意为你买的,你洗了头发后就套头上吧,简单,你老是洗了头发懒得吹干,现在天气冷了,容易感冒……”⑧我哽咽着,说不出谢谢,只一个劲“嗯、嗯”地应答着。
⑨我终于明白:母亲的快递有多沉,爱就有多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母亲给我寄丝巾时为什么“用一个厚厚的干发帽裹着,夹在这堆食品中”?(3)文中母亲说“干发帽特意为你买的”,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4)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16. (22分) (2017八上·翁牛特旗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①夜色渐浓。
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
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
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
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②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
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
④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
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⑤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⑥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⑦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⑧“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⑨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