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写作题目集

公文写作题目集

一,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公文写作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说明。

二,党政:《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主要变化口诀:公文格式新国标:《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代替《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主题词儿不再标: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密级紧急左上角:密级、紧急程度从右上角改为左上角☉印章署名要齐全:增加发文机关署名格式要素☉成文日期用数字: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公文页码不可少:增加页码格式要素公文格式要素:新国家标准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

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

版头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中的分隔线等要素组成。

主体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等要素组成。

版记由版记中的分隔线、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等要素组成。

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是对公文秘密等级时效规定的说明。

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紧急程度编排在版心左上角或密级的下一行,一般用3号黑体字。

三,知照性公文写作: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告晓性公文。

公告的特点:宣布事项的重大性,告知范围的广泛性,发文机关级别高。

公告的落款随意性比较大,一般不署名,只标成文日期。

也有将成文日期标于标题下方的。

通告是向社会各有关方面通知事项的文告。

通告的特点:(一)适用的广泛性(二)内容的周知性(三)效力的约束(四)事务性。

通告的类型:告知性通告:告知性通告是发文机关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向“社会各有关方面”发布应当周知的事项。

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解除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部分限制措施的通告》。

约束性通告:约束性通告是发文机关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向“社会各有关方面”发布应当遵守的事项。

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通告》。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1)内容性质不同。

公告的内容是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的内容多是业务事项。

(2)告知范围不同。

公告向国内外宣布,通告则在一定的职权范围内公布(3)制发机关要求不同。

公告的发文机关有特别的要求,通告的发文机关则较之广泛得多。

(4)发布方式不同。

公告用传媒发布,通告既可以用传媒发布,也可以张贴。

通知是告知、晓谕事项的公文。

是各级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的文种。

通知的特点:使用的广泛性,职能的多样性,对象的专指性,行文的简便性。

通知的类型:发布性通知,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

批转与转发通知的比较:批转:上级机关将下级机关的公文加批转发下去,起到认可批准的作用。

转发:下级机关将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给下级机关,使其了解或执行,起传达推荐作用。

通报是传达精神、告知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时使用的公文。

通报的特点:教导性,告知性,指挥性。

通报的类型:表彰性通报,是表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通报。

批评性通报,是批评错误、揭露问题的通报。

传达性通报,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通报。

通报与通知的区别:表达方式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功用和承载范围不同四,筹划总结:计划,总结,述职报告。

计划是指预先拟定一定时期的行动内容、步骤和方法的指导性文书。

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计划的特点:预设目标,切实可行,制约和规范行动。

计划的类型:1.按性质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2.按时间划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3.按范围划分:国家计划、地区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4.按内容划分:综合计划、专项计划。

总结的概念: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已经完成的一定时期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分析的回顾性文书。

总结的特点:材料的真实性,认识的概括性,表达的说理性,内容上是写过去,对象上是总结经验和教训,方法上是收集、分析、综合、比较,目的上是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文体上是议论文。

总结与工作报告:相同点:1.内容都是分析工作形势,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2.目的都是在于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发现规律性东西,以利于做好今后工作。

不同点1、文种:总结不属法定公文,不必有主送机关;工作报告属法定公文,要按公文格式写作行文关系2、行文关系:总结不属上行文,不一定上报;工作报告属于上行文,必须上报。

3、作者:总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工作报告只能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五,协商、记录性公文:函,意见,纪要。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

函的分类:1、商洽函:指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或事项时使用的函。

2、问答函: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询问、答复有关问题时使用。

询问函和答复函互相对应。

3、请批、批答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函。

是一组对应函。

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

意见的分类:1.指导性意见:是上级机关为解决某个重要问题,对下级机关提出的工作原则、具体措施与执行要求的意见。

(具有行政约束力)2.建议性意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改进、推动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设想、建议,供上级机关决策时参考的意见。

3.协商性意见:是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间为了协调工作、一机关主动向另一机关协商事项的意见。

会议记录:开会时,随着会议实际过程记录下来的原始情况和具体内容。

作用:凭证作用,素材作用,文件作用,档案作用。

会议纪要是“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

一般比较重要的会议都要制作纪要。

会议纪要的特点:纪实性,提要性,指导性,灵活性:会议纪要可以上呈,用来汇报会议情况和结果;可以下发,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也可以向平行单位传达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的信息。

种类:1、办公会议纪要2、专项会议纪要3、座谈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

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

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六,信息文书:简报,备忘录,传真,会议记录,启事。

简报是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编发的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一种内部文件。

会议纪要和会议简报的区别:1.承担的任务不同。

简报只是报告和交流情况,供上下左右参考,对阅读对象没有硬性要求和约束力。

会议纪要则有一定的权威性,对特定的阅读对象有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2 .简报的编写者在简报中可以对他所写的事件发议论,谈看法,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会议纪要则必须忠实于会议情况,客观地扼要地叙述会议的内容。

3. 简报要求文字简短,一般在千字左右,最好不超过两千字;会议纪要则不受文字长短的限制,该短则短,该长则长。

4.会议纪要可以作为一种情况反映,缩写成简报;简报则起不到纪要的作用。

备忘录:机构、部门内部用以安排日常工作的文书。

机构和部门之间用以沟通消息、加强协作的文书。

国家间或各国政府部门、外交代表机关之间用以陈述问题经过、立场、观点,明确会谈中的内容,或补充意见、建立合作关系的交际文书。

启事,是用公开发布的方式,向公众告知某事或希望他人协助办理某事的告白类应用文书。

启事与通知、通告、公告:启事无论机构团体还是个人都可使用,发布方式十分灵活,受文对象不确指,也不具法令性和约束力。

通知、通告、公告都是法定公文,具有法令性、政策性或强制性。

七,报请性公文:报告,请示,批复,议案。

报告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

报告为上行文。

它具有两个特点:1、内容的独立性2、语气的汇报性。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请示为上行文,具有强制回复的性质。

种类有: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

什么情况下需要请示:1、上级规定必须请示,待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如管辖区域变更、机构的设置等。

2、工作中发生了新的情况而又无章可循,有待上级明确指示后才能办理的事项。

3、在经济、物资问题上请求上级审核批拨或调配使用时,需请示。

4、下级所拟制的指挥性文件,需要上级批转下达各有关单位执行时,需请示。

5、因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请求批准的问题。

6、本机关、本单位意见分歧,无法统一,要求上级裁决的问题。

写作要求:1.写请示须遵循下列原则:(1)一文一事,一般只主送一个主管的领导机关,不多处主送,不送领导者个人;(2)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在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请示、请示上报的同时不抄送下级与同级机关;(3)请示与报告不能混用,不能将请示写成报告,即不写“请示报告”。

2.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向上级机关请示时,要在事前确定主办单位,经过认真磋商,取得统一认识,而后会签、印发。

3.提出请示事项时,应同时根据本地区、本机关的实际情况,对所请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意见与方案,供领导批复时参考,因此,事先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使提出的意见与方案准确切实。

4.请求批准行政规章的请示,要在正文中说明制定此项规章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而后将拟制发的规章作为请示的附件,一并报送。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1、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请求上级指示或审核批准的,必须批复、回答。

报告多少为上级了解和掌握情况、沟通上下级联系,大多不需要回复。

2、行文时限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得到批示后才能行动,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均可3、内容含量不同,请示只能“一事一文”、“一事一请求”报告一事、数事均可。

4、主送机关数量不同,请示:一个,报告:一个或几个。

批复: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

种类:分为指示性批复和审批性批复。

议案是“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的公文。

八,演讲文书:讲话稿,开幕词闭幕词,欢迎词欢送词,祝词答谢词。

讲话稿的一般特征:一、场合的特定性二、口头发表的方式三、受体的当面性。

把握好“四化”: 1.通俗化。

就是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