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作者:阎梦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2期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渊源流长、一脉相承,各时期各学派的教育家都有其鲜明而独特的观点,可谓百家争鸣、各放异彩,这些古代教育思想涉及的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及意义等,不但在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教育也有着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社会;教育;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与思想推崇道德修身、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对于古代修身养性与道德教化的一些方法,无论是对于当今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对于现代教育,其蕴含的当代价值不容忽视,因此,值得我们对此深入思考与研究,以期望充发发挥其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优秀道德思想薪火相传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师者、官员以身作则的表率示范作用尤为重视,这个观点依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譬如,孔子曾在《论语·为政》中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它提倡以身作则,以师者自身推崇高品德及端正行为影响身边的人。
可见,古人在教育上既注重传授文化,而且更重视育人。
而今现实生活中,部分人认为现代教育分工划分越来越细,德育教育应是思德教师的职责,教师教好教学任务就行了。
存在这种错误认知偏差,就在于他们忽略了德育教育蕴含和渗透在文化知识教育之中的道理。
另外,孔子学说道,“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风必堰。
”指出了社会道德风尚也取决于统治者
自身的修为道德,若统治者以仁义行政,才能影响百姓向其学习,崇尚遵循德行,从而带动全社会的良好风气。
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2、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中,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均有着不同的解读。
“长善救失”促使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对学生一分为二对待,针对学生的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促使其发扬自身的优势。
而“教学相长”启发和告诫教育者,“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在教时发现自己的困惑不解的地方,才能够积极督促自己进一步奋发学习和提高,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