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动变人形》赏析ppt课件

《活动变人形》赏析ppt课件

环境, 尤其是家庭环境, 对小孩的影响无形却深刻。 少女倪萍家里的大人可以随意发泄不满惰绪姥姥可以训斥每一 位晚辈, 妈妈可以和爸爸吵闹, 姨姨看谁不臃反就可以大骂一顿, 爸爸生气可以摔东西? ?倪萍熏陶于亲人之间无所顾忌地发脾气的 家庭氛围之中。处在父母关系紧张的环境, 父亲的行动不断受姥 姥、姨姨的指责, 妈妈时而左右为难, 时而两边不落好,作为孩子
9
传统
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在孟官屯这个封闭落后 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倪吾诚,他婚前所受的几乎全是 传统文化教育,而父亲的迟钝、老实、窝囊让他直接面对 的是强悍的、自尊的母亲的教育。精明的母亲得知儿子 无师自通、慷慨陈词反对缠足和其他可虑的消息时,害怕 “祖宗家业庙堂宗室的覆亡” ,于是听从哥哥的“妙 策”,教导儿子抽大烟,直接的后果便是肢体畸形萎缩;且 逼且诱给儿子取媳妇,延续血脉、香烟,这种畸形的却充 满好意的母爱如“枷锁规范着他”,,“有一种近似先验 的边沿和界限的不可逾越性”。倪吾诚不敢和母亲决裂, 他不敢反抗母亲的意志,因此,这意味着他不敢和传统文 化彻底决裂。他的行动也足以证明这一点。他不敢把 “自由恋爱”这种伤风败俗的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对没 有爱情、没有精神交流的妻子静宜,不敢公然提出离婚, 即使有一次斗胆提出,聪明的静宜设计让舆论指责他,最 后他落荒而逃,再也没有勇气面对离婚的想法;他还善于 用孟官屯那一套传统却很灵
12小教文1

姜赵氏
姜静珍 (大女儿)
姜静宜 (二女儿)
倪萍(姐)
倪吾诚 倪藻(弟)
2
3
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和被侮辱的》塑造了少女倪萍的 同龄人涅莉的形象, 两个小姑娘多少都有不正常的举动。陀氏让 涅莉在生病时任性地一一放言无忌, 率性而为—发作, 她有一颗 脆弱的却用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敏感的心, 由于敏感而脆弱, 身 经苦难才坚硬。有什么样的收受, 就有什么样的施授。
怪异行动的发生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存储量, 另方面贝觑为发泄 方式有趣的是, 陀氏与王蒙笔下的两个少女的怪异举动毫不相 同。陀氏让涅莉以恶作剧的方式拒绝医生“ 杯水车薪”似的照 顾, 是由于她想得到内心真正需要的“ 我”的关爱王蒙让倪萍在 几个月内每日持续半小时自杀性的夺人魂魄的哭, 以此摄服平日 本该沟通却无法交流的长辈。
倪藻的出国和父亲不一样,父亲两年留学生涯,使 他狂热地仰慕追随西方,而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而倪 藻出国则感觉“像一条鱼离开了它从没有离开过的 水”, 在感情上十分依恋祖国,而又能与祖国适当拉开距离,
6
《活动变人形》中的故事简单,人物角色也不多。细数 起来只有:倪吾诚、姜静宜、姜静珍、周姜氏、倪藻、 倪萍等。由于小说不重在写情节,因而我们对这些角色 的认识,更多的不是从故事中所得,而是从作者对他们 生活习惯的描写,及他们各自的语言上来了解。其中最 具代表性,最丰满的人物是知识分子的畸形儿倪吾诚和 传统寡妇姜静珍。
10
一、直而不正的人格取向
倪吾诚“ 不是一个狡猾的诡计多端的人” 。尽管时常手头紧, 但他宁可受盘剥去当, 宁可 陪着笑脸忍受屈辱看别人厌恶的脸色去借, 甚至 厚着脸皮瞪眼耍赖地赊帐, 也不愿似乎也不屑去 钻研“ 做事的道理和学问” 。“ 不断地有朋 友, 有同事来找倪吾诚, 商量一点弄钱的法 子。”用个什么正经的名义领出一笔款子用出去, 每个人可以从中捞到不少实惠把某个东西转转手, 只要他点一下头就可获利二百大洋。诸如此类的 送上门的油水连静宜听了都跃跃欲试, 可他不, 与他斗了大半辈子的静宜感慨到‘ ·这一类的坏 心眼儿他是一丝没有’, 但凡他能动动歪心眼, “ 他早发了财了” 。这说明倪吾诚不管是清高 还是迁腐, 还是“ 有求实利之心却无谋实利之 术” , 多少还带着点儿传统文人“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的风范。但倪吾诚却算不上一个正直
倪吾诚——中西文化结合的畸形儿
静珍——魔鬼形象
倪萍——古怪女孩
倪藻——寄予希望的形象
7
倪吾诚是一个从封建地主家庭中分化出 来的人物,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从小就表 现出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叛逆性,对中国文 化的痼疾更是深恶痛绝。但是倪吾诚本质 上又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一个无能者;他 性格怯懦,夸夸其谈,满口高论,但又没 有责任心和做实际工作能力;去欧洲留学 不仅没有学到本领,反而变得更偏执、怪 异。作者对倪吾诚的刻画,没有就事论事 地谈论倪吾诚的性格,而是将它放在中西 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上定位,展示了他的生 存悲剧,同时也显示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 中国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和有限。
5
以倪吾诚为代表的五四部分知识分子行走在文化 道路上的悲剧命运引人深思。所幸的是文本给我们带 来了亮色,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这位赋予读者希 望、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希望的即是倪吾诚的儿子倪 藻。他摒弃了父辈身上传统文化的负面因子,不但对中 国传统文化怀有深沉的爱,还能冷静地思考中国文化的 前途命运。旁观父亲的遭际,亲历过人生的起伏,曾真 诚而急剧地革命的倪藻认识到“革命并不是神话中的 活命水,它并不能立即改变一切,并不能立即重排人形 活动”。也就是意识到文化不能靠革命改变,不能靠急 功近利的行动去完成,而是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健康的沉 稳的对话心态去对待西方文化。要解决一个不随地吐 痰的任务也“需要几代人的时间”。
8
西化
他出国留过学,接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两相比较,清醒 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积弊,于是,不敢与之决裂的同时采 用愤激的态度对此口诛笔伐。他骄傲于自己没有孟官屯与陶 男人的“拱肩缩颈麻木不仁呆相”;艳羡洋人处处有爱情;痛 恨中国人不讲卫生随地吐痰的恶习,没有平等的思想,“人拉 车就像牛马拉车,人就像牛马”;慨叹中国人“骂”的智慧, 人对自身肉体的蔑视;痛惜女人不挺胸的虚伪、蒙昧,反对静 珍的“守志”,并委婉地劝她改嫁??对于种种恶习,他悲愤痛 恨,认为生活中藏污纳垢有许多肮脏的东西,并油然而生改变 现状的想法。与对传统文化鞭挞相呼应的,是对西方文化采 取一种仰慕追随的态度。不但他自己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喜欢社交,讲究吃;常进澡堂,认为那里才尊重个性,才有自 由;消费场所不吝啬小费;强烈要求儿女喝鱼肝油;他给儿子 取名“倪藻”以示追求人格的独立;向往文明,渴望爱情;而 且还夸夸其谈、滔滔不绝地向妻儿灌输平等、自由、独立等 西方传来的对于当时中国人来说颇为时尚的新名词,进而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