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观察法

第五讲 观察法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 划分依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 ▪ 叙述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
行为表现。 ▪ 取样观察: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
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棘轮来 搜集研究资料。 ▪ 评价观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作出判断。
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 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从外部作为
旁观者进行观察。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 划分依据:观察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 要求。
▪ 有结构观察: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制定观察 表格,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记录。 其优点是:(1)可获得大量确定和翔实的观察资料; (2)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其缺点是:(1)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观察设计; (2)观察缺乏弹性。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无结构观察: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 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是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和内容,亦无 具体的观察记录表格。 其优点是:(1)简便易行; (2)灵活,适应性强; 其缺点是:(1)所搜集资料比较零散; (2)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 适用条件: (1)观察者自身条件。观察者有较充足的时间,能够和观察对象建 立和谐关系,能客观、中立的记录信息,需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 (2)观察对象条件。观察对象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与观察者的差 异程度。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参与观察策略
界定问题 进入情景 记录资料 分析资料 呈现结果
第五讲 观察法
胡卫平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讲座大纲
▪ 观察法概述
▪ 观察法的概念和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法的特点 ▪ 观察法的类型
▪ 主要的观察策略
▪ 参与观察策略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 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 观察法设计的一般程序
▪ 观测法的实施 ▪ 观察法的评价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不足: (1)研究费时费力; (2)搜集的资料琐碎,不容易系统化; (3)研究的信度不高; (4)研究推论的范围有限; (5)研究对观察者的素质和技巧要求较高。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 概念:研究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的维度,有选择的在某些时 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事先拟定的 记录表上。
(1)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 (2)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频率是多少? (3)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 适用条件 (1)只适用于经常发生或出现的行为,平均来说至少要每15分钟能 出现一次。 (2)只适用于容易被观察到的一些外显行为,不适用于内隐或隐蔽 性行为。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界定问题 编制记录表 记录资料 分析资料
界定问题: (1)观察什么?观察谁? (2)观察行为或时间的操作定义是什么? (3)观察的数量? (4)观察多少次?每次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
呈现结果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 优点: (1)观察目的明确具体; (2)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数据; (3)能获得量化的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可推论性强; (5)省时省力; ▪ 不足: (1)研究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对所观察的内容非常熟悉。 (2)难以获得有关行为发生情景的信息; (3)难以揭示行为的相互关系、作用及因果关系。
实验观察法
(1)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
(2)可重复进行;
(3)能深入考察观察对象 各方面的心理特征。
所观察到的行为并不一定能 推广到自然情景中。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 划分依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
▪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 划分依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中。 ▪ 参与观察:观察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并通过与
▪ 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
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心理活动和
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
感官或仪器
观察的目的和计划 观察的时间和场所
客观对象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观察法的特点
▪ 目的性。 ▪ 直接性,观察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 ▪ 以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基础。 ▪ 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
进入情景: (1)事先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规范; (2)与观察对象建立并保持和谐关系; (3)避免被观察对象同化;
记录和分析资料: (1)客观中立的记录; (2)隐蔽的进行记录; (3)事后立即进行记录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参与观察策略
▪ 优点: (1)研究者在开始研究前不必使用特定的假设; (2)能较深入的了解观察活动,并及时发现新的研究信息; (3)可以搜集到观察对象动态的活动资料。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观察法的类型
▪ 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划分依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 制条件下取得。狭义的观察法是指自然观察法。
优点
缺点
能搜集到观察对象在日常生
自然观察法 活中真实、典型和一般的行 为表现
(1)研究者处于被动状态
(2)难以揭示观察对象在 特定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参与观察策略
▪ 特点: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中的活动中去。 ▪ 适用情景: (1)通常用于进行探索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2)用于搜集较为完整并且具有深度的资料,目的在于对研究现象 的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有较全面的直接的了解和较深入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