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第一节、机械安全基础知识1.机械安全知识分为:分类、危险、部位、防护、布局。
2.起重机械:起重机、运输机、升降机、卷扬机等。
3.非机械性危险:包括电气危险(如电机、电伤)、温度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未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等。
口诀: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电+人4.转动的危险部位及防护:(1)无凸起转动轴,与轴具有12mm净距护套防护,护套和轴可以相互滑动。
(2)有凸起转动轴,用固定式防护罩进行全面封闭。
(3)对旋式轧辊,钳型防护罩。
(4)牵引辊,钳型条。
(5)啮合齿轮,全封闭型的防护罩,防护罩内应涂成红色,最好装电器连锁。
5.皮带传动:皮带传动装置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距离应不小于50mm。
即使在2m以上也要安装防护罩情况:皮带长3m,宽15cm,转速9m/min。
6.防护装置类型:固定式防护装置、活动式防护装置、连锁防护装置。
7.防护装置开口要求:(1)指尖6mm(2)指关节6到10mm (3)手10到30mm三指宽度8.安全防护装置的选择原因:(1)机械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不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优先考虑选用固定式防护装置,包括进料、取料装置,辅助工作台;适当高度的栅栏,通道防护装置等。
(2)机械正常运转时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当需要进入危险区的次数较多,需经常开启固定防护装置会带来作业不便时,可考虑采用连锁装置、自动停机装置、可调防护装置、自动关闭防护装置、双手操纵装置、可控防护装置等。
(3)对非运行状态的其他作业期间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需要移开或拆除防护装置,或认为抑制安全装置功能时,可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止-动操纵装置或双手操纵装置、点动-有限的运动操纵装置等。
9.安全色:红—禁止—错误状态黄—警告—异常状态绿—提示—正常状态蓝—指令—强制性正确状态10.通道:(1)合理组织人流和物流。
(2)主要生产区、仓库区、动力区的道路,应环形布置。
尽端式道路,应有便捷的消防车回转场地。
道路上部管架和栈桥等,在干道上的净高不得小于5m。
(3)车间通道一般分为纵向主要通道、横向主要通道和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
横向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m,次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m。
注:加工车间通道尺寸:口诀:1.8,3.5m 人工输送1电瓶车单向行驶 1.8电瓶车对开3叉车或汽车行驶 3.5(4)主要人流与货流通道的出入口分开设置,确保出入口数量不少于2个。
厂房大门净宽度应比最大输送件宽度大600mm,比净高度大300mm;车辆出入频繁的大门宜设置防撞措施。
(5)除厂房四周应设消防通道外,在厂房内部尚须设置丛横贯通的消防通道。
(6)工厂铁路不宜与人行主干道交叉。
11.机床布置最小安全距离:小型中型大型特大机床操作间距——1.1——1.3——1.5—1.8机床与墙间距——0.8——1 ——1——1 12.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4m,且高与底边长之比不应大于3。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砂轮机的安全要求1.砂轮主轴端部螺纹应满足放松脱的紧固要求,其旋向须与砂轮工作时旋转方向相反,砂轮机应标明砂轮的旋转方向;端部螺纹应足够长,切实保证整个螺母旋入压紧;主轴螺纹部分须延伸到紧固螺母的压紧面内,但不得超过砂轮最小厚度内孔长度的1/2。
2.砂轮卡盘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1/3,卡盘结构应均匀平衡、各表面平滑无锐棱,加紧装配后,与砂轮接触的环形压紧面应平整、不得翘曲;卡盘与砂轮侧面的非接触部分应有不小于1.5mm的足够间隙。
1.5<X <153.砂轮防护罩总开口不大于90°,水平面上方防护罩开口角度不大于65°。
任何部位不得与砂轮装置各运动部件接触,砂轮卡盘外侧面与砂轮防护罩开口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m。
防护罩上方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可调整至6mm以下,托架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小于3mm。
1.5<X <15第三节、冲压剪切机械安全技术1.双手操作式安全保护装置要求:双手操作原则;重新启动原则(需再次双手按压后才能恢复);对需多人协调配合操作的压力机,应为每位操作者配置双手操纵装置;只保护使用该装置的操作者,不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
2.光电保护装置功能:保护范围,不低于滑块最大行程与装模高度调节量之和,保护长度覆盖操作危险区;自保功能(需复位);回程不保护;自检功能。
3.剪板机安全要求:单次循环模式;后部落料危险区设置阻挡装置;前面后面分别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剪板机完成工作需从多个侧面接触危险区域,每一个侧面都应设置防护。
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1.木工加工危险因素:机械危险;生物危险;化学危害;粉尘伤害;火灾和爆炸危险;噪声和震动危害。
2.平刨床安全技术:(1)开口量尽量小,使刀轴外露区域小,唇板上打孔或开梳状槽减少噪声;(2)刀轴必须装配圆柱形结构,严禁使用方形刀轴(3)组装后的刨刀片径向伸出量不得大于1.1mm。
(4)试验后的刀片不得有卷刃、崩刃或显著磨钝现象;(5)刀轴的驱动装置所有外露旋转件都必须有牢固可靠的防护罩,并在罩上标出单向转动标志;(6)装置不得涂耀眼颜色,不得反射光泽。
3.带锯机安全技术要求:(1)带锯条的锯齿应锋利,齿深不超过锯宽的1/4;(2)焊接接头不超过3个;(3)严格控制带锯条的横向裂纹,裂纹超长应切断重新焊接;(4)不行设置急停按钮(5)上锯轮内衬应有缓冲材料;上锯轮处于任何位置,防护罩均应能罩住锯轮3/4以上表面。
4.圆锯机安全技术:(1)锯片与法兰盘应与锯轴的旋转中心线垂直,防止锯片旋转时的摆动;(2)连续断裂2齿或出现裂纹应停止使用,圆锯片裂纹不允许修复使用。
(3)分料刀的引导边应是楔形的,以便导入。
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圆锯片半径。
(4)分料刀顶部应不低于锯片圆周上的最高点;与锯片最靠近的锯片距离不超过3mm,其他各店与锯片的距离不得超过8mm。
第五节、铸造安全技术1.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火灾及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2.安全技术措施:(1)厂房布局在全年最小风频下风侧;(2)冲天炉熔炼不宜加萤石;(3)浇筑作业,浇包盛铁水不超过容积80%,所有与金属溶液接触的工具,如渣棒、火钳均需预热;(4)厂房主要朝向宜南北;(5)利用天窗排风或设置屋顶通风器。
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措施:(1)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或毛刺;(2)外露的传动装置必须有防护罩,防护罩需用铰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部件上;(3)较大型的空气锤或蒸汽—空气自由锤用手柄操纵;(4)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5)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
第七节、安全人机工程1.口诀:Ⅰ坐姿、站姿→白领+蓝领Ⅱ臂腿→司机+工具操作Ⅲ农民工2.人与机器特性的比较:(1)感知方面,人优于机器;(2)人能够运用多种通道接收信息;(3)人具有高度灵活性与可塑性;(4)人能长期大量储存信息并能综合利用记忆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5)人有总结和利用经验,除旧创新,改进工作的能力;(6)人能进行归纳、推理;(7)人最重要的特点是有感情、意识和个性;(8)机器能平稳而准确地输出巨大的动力,输出值域宽;(9)机器运行的精度高;(10)机器的稳定性好;(11)机器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且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准确度;(12)机器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事故及危害1.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85%以上的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
2.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正常状态下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3.电伤:电流转换成作用与人体的能量。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电气机械伤害、电光眼等。
电弧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高压电弧和低压电弧都能造成严重烧伤,高压电弧烧伤更严重一些。
4.电流的三个阈值:(1)感知电流:0.5~1mA。
男子1.1 mA,女子0.7 mA,平均1 mA,最小0.5 mA。
(2)摆脱电流:5~10 mA。
男子16 mA,女子10.5 mA,平均10 mA。
(3)室颤电流:50 mA。
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1.2.接地保护(1)IT系统:保护接地系统,RE低压4Ω高压10Ω。
(2)TT系统:应装设能自动切断漏电故障的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3)TN系统:接零保护,S分C合最安全故障时间固定式线路5s220v 0.4s380v 0.2s3.保护导体截面积:单芯绝缘导线作保护零线时,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2.5mm²,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4mm²。
铜质PEN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0mm²,铝质不得小于16mm²。
4.双重绝缘: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觉用(附加绝缘)。
(1)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2)工作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保护绝缘电阻不低于5MΩ,加强绝缘电阻不低于7MΩ。
(3)Ⅱ类设备在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字形标志。
5.安全电压:50V,属于Ⅲ类设备。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采用42VⅢ类设备;电击危险环境使用手持照明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水井内等工作地点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用6V。
6.电气设备接触防护分类:(0类)仅依靠基本绝缘开防止触电;(Ⅰ类)有金属外壳和基本绝缘,同时经过PE接地;(Ⅱ)双重绝缘不接地;(Ⅲ)特低电压设备。
7.兆欧表使用注意事项:(1)被测设备必须停电;(2)测量连接导线不得采用双股绝缘线;(3)使用指针式兆欧表摇把的转速应由慢至快,不要时快时慢;(4)对于较大电容的线路和设备,测量完应进行放电。
8.绝缘材料具有电性能,主要是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
9.固、液、气体绝缘击穿特性:(1)气体绝缘击穿后绝缘性能很快恢复;(2)液体击穿特性与纯净度有关,纯净的液体击穿也是电击穿,密度越大越难击穿,绝缘性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3)固体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电击穿时间短电压高,热击穿作用时间厂,电压低。
被击穿后将失去原有性能。
10.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绝缘、屏护和间距间接接触电击防护:IT\TT\TN系统兼防直接和间接: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第三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1.电气引燃源的危险温度:短路;接触不良;过载;铁芯过热;散热不良;漏电;机械故障;电压过高或过低;2.爆炸危险环境:(1)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0区:持续出现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如密闭容器、储存油管等内部气体空间外;1区: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20区:持续或长期21区:偶尔22区:不可能参照(1)中图分类3.防爆电气设备保护级别(EPL):用于表示设备固有点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