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 乐 家 介 绍

音 乐 家 介 绍


■田汉在香烟包装纸上匆匆写下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于国内定 下初稿,最后 谱成于敌国境内。 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 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 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 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 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 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 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 歌词,就被抓进监狱。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 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 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 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 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 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 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 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 《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 《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 《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作品简介
《翠湖春晓》 聂耳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以聂耳幼年时在昆明三丰湾听过的一首 名为《宏仁卦》的曲牌旋律为素材,采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调式、速度、配 器的变化对比,发展成三个段落:首段抒情明朗,中段柔婉悠扬,尾段欢快热 情,生动地表现了月映湖面,银波荡漾,箫声幽雅,回音四起的美丽情景,抒 发了游人欢畅愉悦的心情。 《金蛇狂舞》 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 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 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后被改编成琵琶独 奏曲,殷飚改编为吉它曲。 《倒八板》是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民间器乐曲《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 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更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 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旅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 涨,达到全曲高潮。 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音乐家介绍
上课老师:郑明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聂耳 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5日-1935年7月17日),
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 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生平介绍: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 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 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 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 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在这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 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 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 剧家联盟音乐组。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 又名“森森国乐队”)。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 《义勇军进行曲》 。 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 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是田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现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是人民为了抗击侵略者自愿组织起来的军队。“九· 一八”事变后, 在东北华北一带,都曾有这样的抗日武装。歌曲以雄壮激昂的旋律,坚定勇敢的行进节奏, 塑造出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义通军形象。在国民党政府不抗日的情况下,反映了中国人 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当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后,其主题歌《义勇军进 行曲》便迅速传遍了全国。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就是这首歌激发着人民群众的革命热 情和战斗意志,并给广大爱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是当时最大的群众歌曲之一。 《毕业歌》 这首由田汉词、聂耳曲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 的群众歌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描写“九· 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 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这 首歌起了提示影片主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 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铁蹄下的歌女》 这首歌曲是许幸之、聂耳作于1935年的作品,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旧中国的 歌女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聂耳对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了解,他怀着对这些“致处 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的深切同情,写了这首女声独唱曲。 这道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结合的非常贴切,音乐的处 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弱拍上起句的手法,突出了某 些歌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整个作品虽然不是“剑拨弩张”,但它蕴含 着的感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却是无法估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