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篇一:一生用来做老师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可以说,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
如: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读了此书,我了解了更多名家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一定借鉴价值。
如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魏书生老师的魏氏班级管理法等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了解借鉴,为我所用。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孩子,成长教育。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
做到真正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受教育!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
”我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也愿意帮助学生成长,更愿意收获成长的快乐。
要成长,就要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愿意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接受新事物,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成长的冲动与渴望。
愿我的成长能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成长一路温暖着我《一生用来做教师》一书,书中收录了许多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以及一些经典案例,剖析到位,娓娓道来,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十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整合在一起让我透彻理解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的感触。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做最好的教师要“偷懒”。
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三不讲原则,一是学生已会的或自己能看书学会的不讲,二是学生之间经过讨论探索能学会的不讲,三是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它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跟魏老师相比,对照自己有时实在是太“勤快“了!对待学生总是放心不下,事必躬亲,能包办的就包办,不能包办的抢占,无形之中学生的锻炼机会变少了。
其实可以象魏老师那以少数学生带动多数学生,形成互教互学的气氛。
对于教的学生,他就有了归纳、概括、分析、整理、总结、表述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许多方面的能力。
对于被教的学生可以以一种放松、平等的心态多维的学习理解知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友情,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做最好的老师要终身学习。
学习对老师而言,尤为重要。
在这本书中多数教育家都推崇教师自身的学习:陶行知的“做好学之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应是精神丰富的榜样”;亚里士多德的“做一个严谨治学的教师”;夸美纽斯的“教师应是‘泛智’之师”??从这些教育家的经验来看,学习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对一般人说的更是对我们老师说的。
教师带头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
教师的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三、做最好的教师要充满激情。
赞科夫说:“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应该充满情激情的”。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感的教学。
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贡献自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
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们的接受激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的教学气氛。
激情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首先要善于微笑,当走近课堂时,面带微笑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中距离。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乐趣,从课前设置问题,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再次,要从心底爱学生,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造势、丰富的表情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吸引信学生的目光。
四,最好的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每一个优秀的教师。
每一个诚实的教师,都明确了人民教师的伟大使命,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顽强斗争”,这一段感言告诉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功的老师,高度的责任心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来不得一点的马虎。
教师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不会敷衍自己的教学工作,才会认真上课,批改作业,钻研每一节课,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天做着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却也乐在其中;具有强烈责任心的老师也不会敷衍自己的学生,会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断努力完善自己。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却是教育的灵魂。
维护教师之名,赢得世人尊敬,关键在于教师自己,教师应当如何提升自我,成为最好的老师?我想,这个“最好”应该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也许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
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从现在开始,我也愿为“做最好的教师”而努力着、超越着、快乐着......!了一周时间,终于认真的学习了这本书,有时间还得再阅读一遍。
说实话,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很想做点儿什么,却总是静不下心来,博客更新的很慢,想写却不知从何写起,正想通过阅读看书来改变一下自己呢。
校长此时送给的这本书是典型的“及时雨”啊。
《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与这些名家的对话真真的如沐春风啊。
书中的教育名家们,一线的教师主要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呢,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李镇西则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呢。
(呵呵,看来,语文老师的阅读视野该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吧?反过来说,有想法,并能写出来,还得多读啊!)不过,也有个例哈——北京的孙维刚老师,就是一位数学老师,而且,也是书中唯一的一位数学老师呢,还是一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看到他的事迹和做法时,我感到了自己的差距。
其他的名家——中小学校长除了李希贵校长外,还有吕型伟、杨瑞清校长;高校教授——叶澜、杨东平和钱理群教授;高校校长——刘道玉、杨福家校长,民办校长——俞敏洪校长,研究学者则是耳熟能详的顾明远、朱永新老师。
这些教育名家们,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思想家,都是教育家,在教育界说是“伟人”也应该不为过。
自己看他们,真真的是“仰望星空”啊。
这些教育名家,与我这中学一线班主任相距稍稍有点儿远哈,实在是人家太高了。
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还是同为中学教师的几位前辈,如魏书生、李镇西和孙维刚的事迹,自己反复阅读了几遍,还感不过瘾,顺带着把书中提到的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在电脑上下载了下来,认真学习了一遍,书中记载的对某些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过程,很值得现在的高中班主任们借鉴,还想着再买一本书呢。
读书节期间,自己也买了几百块钱的书,主要放在家里的床头上了。
在办公室里,校长大人还从网上买了许多的阅读书籍,让年级分发给了各备课组,我有幸研读了《怎样陪孩子读高中》、《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觉收获很大。
特别是《怎样陪孩子读高中》这本书,与我们的教学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非常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真心感谢校长大人啦。
希望自己能不辜负校长大人的期望,多反思,再进步,努力做一名名符其实的优秀老师吧。
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与这些名家的对话真真的如沐春风啊。
书中的教育名家们,一线的教师主要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呢,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李镇西则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呢。
(呵呵,看来,语文老师的阅读视野该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吧?反过来说,有想法,并能写出来,还得多读啊!)不过,也有个例哈——北京的孙维刚老师,就是一位数学老师,而且,也是书中唯一的一位数学老师呢,还是一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看到他的事迹和做法时,我感到了自己的差距。
其他的名家——中小学校长除了李希贵校长外,还有吕型伟、杨瑞清校长;高校教授——叶澜、杨东平和钱理群教授;高校校长——刘道玉、杨福家校长,民办校长——俞敏洪校长,研究学者则是耳熟能详的顾明远、朱永新老师。
这些教育名家们,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思想家,都是教育家,在教育界说是“伟人”也应该不为过。
自己看他们,真真的是“仰望星空”啊。
我多么渴望多一些象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杨瑞清,一位陶行知式的当代乡村教育家。
凭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的信念,在农村坚守了二十多年。
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城市教书的机会,决心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农村去办教育,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傻”。
1983年,组织要把他从农村小学调动县上任团委副书记,他去了几个月后,反复向组织提出,希望回到农村任教,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傻”。
他为什么不么“傻”?因为他心中有一个高大的榜样——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陶行知,他要象陶行知那样一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一大事就是教育。
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要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而这种不均衡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
如果多一些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指日可待。
市场经济,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生活的舒适无可厚非。
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奉献精神,都需要社会尊重有奉献精神的人。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精致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都拼命地往收入高的地区和行业挤,甚至不择手段地拼爹,教育如何能均衡?教育公平将会成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