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理寓意类中考满分作文[12篇]

哲理寓意类中考满分作文[12篇]

在自己的季节里开花
⊙2019绍兴一考生
我常常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在休息的时候会想:会有人不顾一切地向我走来吗?
无论他人如何评说,我始终在自己的季节里开花。
这样的想法每每跳脱出口,爷爷总会揉一揉蜡黄的眼睛,吸一口烟,在烟雾缭绕中告诉我:“会有的,你要等。”
我知道他想起了奶奶。
爷爷翻开诗集,对着没有人的躺椅,轻轻地、低低地诵读。结束永远都是那句“人间四月天”,他们的缘分,始于四月天,也最终留在了人间最美的时节,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
我曾有幸踏入秋瑾故居。想象她是怎样用马蹄裁开后院的小径,向前方的未知、革命的血色、中国的未来与希望直直奔去。昔人已去,庭院犹在。摆在我面前的是两条路与一泓清池,我把自己倒映在池水上,我看见了一颗热烈的、坚定的、纯洁的追梦之心。我不再犹豫,摒弃了那条曲折回环、杂草丛生的路。朝鲁迅、秋瑾等人为我劈开的大道奔去——为了自己的光明前途,伟大理想而努力。
这位老人,就是众人眼中的“卖国贼”——李鸿章。
少年不识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李鸿章没有卖国,他签下条约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并非他本意。他和张之洞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希望国家能富足强大起来……
“李鸿章是谁?”
“他签下了众多卖国条约,可他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灿烂夺目的一笔。”
蓑烟雨任平生
⊙2019绍兴一考生
这个“怪象”让我想到许多零星的关键词,其中括“谏言”“坚守”……甚至是“孤独”。
有的人就像真空中的光一样,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如牛犁般地向前冲。光无心,人有心,光能在真空中到达目的地,可人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到达心之所向之地吗?
我想未必。在人生道路上难兔会有人给我们提意见和建议,是否听取这些意见和建议,与意见和建议的好坏有关。如果不清楚意见和建议的好坏就不加思索地拒绝,那便没了在“铁皮屋”里唤醒沉睡中的人的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阿Q正传》也不会出现。
晚间明月升起,带来瑟瑟寒风,不由勾起了我淡淡的愁绪。总是不被理解、不被看好,在漫漫黑夜中,我是否该就此离场?我问明月,它没有给我回答,只有月光,依旧清冷。
我落寞地望着皎洁的月,月光却渐渐地为我画出那人的身影——
他一袭白衣,手中捏着金樽,倚在一块巨石上,剑眉微舒,绣口一吐吟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他是明月之魂、我心之圣明,李太白。
哲理寓意类中考满分作文[12篇]
说李鸿章
⊙2019绍兴一考生
“李鸿章是谁?”
“他是个佞臣,签下了不少卖国条约。”
“不,他不是。”我轻轻摇头。
你说他签下了不少卖国条约,的确,李鸿章签下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清政府和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一大半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代表签下的。
这世上最难写的字,就是这卖国条约上的名字。他也这么同奕亲王说:“王爷,还年轻,路还长着呢,由我来吧。”
再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远赴万里之外,却无知己好友相伴,又无亲朋相送,只得与故乡的水“一起”居无定所。
我不禁感慨:“李白啊李白,你为何不听从这世的话语,跟随时代的大流呢?”回答我的只有历史轮回中的瑟瑟秋风……
李白依然傲立着。他面对流言时,始终自信满满:“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面对磨难时,依旧坚信光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帝王权贵,他依旧走自己的路:“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杜甫不由得称赞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真是好一个李白,好个酒中仙。
此时的他意气风发。他在《与韩荆州书》中有段自我介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我沉醉于他的意气风发、万丈豪情之中,不由得想,他真如此顺利吗?自然不是。
品读月下独酌,他感叹:“独酌无相亲。”他只得邀明月共饮,对影自叹。我这才知晓他的豪情之下藏着的是满满的落寞。瑟瑟秋风下,仅他茕茕独立与明月相伴。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名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潇洒;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豪迈;只有这样的人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笃定。
这样的人,成为世俗世界的光芒。
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李白,也找到了答案。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一切否定,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因此只要好好做出成就,就别惧那些流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光的选择
⊙2019绍兴一考生
我曾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在真空中,光的走向是笔直的,轻而易举就到达了心之所向之地。但若是混入一星半点儿的杂质,种种“噪音”便会随之而出。此时的光会偏离原来的轨道,像小肠一样弯弯绕绕,其中曲折,可想而知。
由此看来,多听意见和建议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人生理想。
坚持己见无疑是孤独的。“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是秋瑾的慨叹。作为一个拥有现代思想,追求独立、解放的女子,她曾被夫家认为不守妇道,也曾不被社会认可。可正因为她的坚守,她才遇见了不少进步、探索革命真理的青年,组织起“共爱会”,为救国救民积极奔走。
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齐名,他们四人被称作“晚清四大名臣”。有学者曾说,若晩清没有四大名臣,大清将会早亡五十年。
在时间这条蜿蜒的江流之中,清王朝这座大船早已破败不堪,风雨欲来,纵使李鸿章拼尽全力,为大清续命,可终是一场空。
你又怎能埋怨李鸿章?
传说在19世纪末的万国运动会上,到中国代表队上场之时,人群哄笑,没有国歌,没有代表,只有一面象征清朝的黄龙旗缓缓升起。国弱被人欺啊!而在哄笑停止后,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主席台,清唱了一首他家乡的民谣《茉莉花》。
不出所料,举国上下都对他骂声一片,所有的百姓都在辱骂他。他笑了,笑得那么无奈又凄惨,可当初在朝堂上,竟无一人站出来。大臣胆怯了,退缩了,这不是一个人的罪过,而是一个国家的罪过,而李鸿章站出来了,那么淡然,那么从容。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对李鸿章做出过这么一段评价:“他无数次地将中国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指责受贿及不忠。”是啊当时的国人只在正义感的驱使下诛讨李鸿章,却从未想过李鸿章为国做出的巨大牺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