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11.盐酸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
B.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的质量分别减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滴加液体
C.检验氧气 D.称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离子的共存
3.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AlCl3、CuSO4、NaClB.BaCl2、NaCl、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答案】B
【解析】
pH=11的溶液呈碱性。A.AlCl3、CuSO4溶液呈蓝色、NaCl。B.BaCl2、NaCl、NaOH。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C.C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D.K2SO4、NaNO3、NH4Cl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氨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盐酸可以与石蕊试剂反应变为红色,其他的酸也具有此性质,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他的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盐酸中氯离子的特性,其他的酸不一定能与硝酸银反应,故错误;
D、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他的酸也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故正确。故选C。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B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A点时的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故选C。
6.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长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在b点,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AB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5.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CH4+2O2 CO2+2H2OB.3Fe+2O2 Fe3O4
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H4+2O2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pH>7开始,最终小于7,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故A正确;
B、x点时,溶液显碱性,其中含有两种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故B不正确;
C、y点pH=7,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显色,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故D正确。故选B。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合金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A、根据题意,常温下汞合金应为固体,而汞为液体,故汞合金的熔点比汞的熔点高,错误;
B、根据题意,汞合金中含有锌、锡、铜等金属,其中锌、锡的活动性都位于氢之前,故能与酸反应,所以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的硬度要高,正确;
2.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Fe3+Na+OH-B.K+SO42-Na+NO3-
C.Cl-K+SO42-Ba2+D.Ca2+Cl-CO32-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Fe3+和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故选B.
B.常温下,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氯化钠既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9.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CO2B.SO2C.NH3D.NO2
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值逐渐减小,到达b点时,pH值为7,故C错误;
故选C。
17.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A.HNO3B.MgOC.O2D.NaC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HNO3因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MgO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为金属氧化物;C.O2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NaCl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答案选择A
考点:物质的分类
酸和碱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酸和碱选择题
1.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FeB.CO2C.Fe2O3D.Na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正确;
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故选B。
A.溶液的PH增大B.溶液的浓度增大C.溶质的质量减少D.溶液的质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故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度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的浓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1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B.Na+、H+、NO3−、HCO3−
C.NH4+、K+、OH−、SO42−D.Ag+、Mg2+、NO3−、Cl−
【答案】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A。
故选:C。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体不溶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食用油不容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溶解,故D错。故选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正确;
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故选B。
20.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2的溶液显酸性
B.pH=7的溶液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18.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易潮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 放在烧杯内再称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常温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