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旅游风光地理 第七讲

世界旅游风光地理 第七讲


3、从旅游功能上看,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 的地较为分散。 1)主要旅游客源地,北有日本和韩国,南有 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有新加坡和香港、 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旅游目的地 ,为首的旅游目的地是夏威夷, 它恰好位于太平洋中心;其他重要旅游目的 地则分散在太平洋西缘的弧形带上;中国作 为旅游目的地具有潜在的巨大吸引力
6
7 8
新加坡
菲律宾 蒙古
15
16 17
法国
印度 越南
9
英国
18
荷兰
第二节 日本
第二节 日本
一、基本概况: 1、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由北海道、本州、 四国、九州和其他小岛组成 。山地和丘陵占 3/4。 2、人口1.27亿,世界第六,主要民族大和民 族;信仰自由,主要有神道、佛教、基督教 等;(日本人信仰2种宗教得人很多)


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简称 韩国(R.O.K)。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东南隔朝鲜海峡与 日本相望,面临黄海,西海岸同中国山东半岛 的最短距离约为190公里,北部以临时军事分 界线为界,与朝鲜相邻。 韩国一年四季气候 变化较明显,季风式气候。
第三节 韩国



大韩民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 人口:韩国现有人口4686万,面积9.96万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人口总数的60%集中在城市,其中约有一半聚集 在汉城、釜山和大邱三个主要城市。 民族:朝鲜半岛的居民基本上属单一民族,韩 国称之为韩民族。目前韩国有3万余名华侨。 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少数民族。 宗教:韩国的宗教种类较多,主要有佛教、 儒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及天主教和萨满教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包括18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美国、智利。 东盟是一个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2002年中国与该组织签署了《中国与东盟 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决定2020年,实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兴起是 相 互促进的。 东盟旅游协会。太平洋亚洲 旅游协会。 近30年,旅游发展速度最快,60年,68万 人,占世界 1%;2000年接待国际旅游 者11510万人,占世界16.6%。预计2020 年上升到27.3%。
3、富士山:3776米,世界著名火山, “圣岳”,日本的象征。
4、鹿儿岛:地处九州岛的最南端,气候温暖,海岸线富于变化。 岛上温泉处处涌现,名胜古迹众多。位于萨摩半岛西南部的坊 津,唐朝高僧鉴真东渡登陆初地就是这里。樱岛火山
5、北海道大雪山:高2290米。 为冬季冰雪旅游胜地。
第三节 韩国
一、概况:
一、新加坡
2、旅游业:旅游外汇收入世界17位,同 时也是亚洲重要旅游客源国。 鱼尾狮头像为国家象征。在马来语中"新 加"是"狮子"的意思、"坡"是"城"的意思。 天福宫:“天后宫”,供奉妈祖。 圣淘沙岛:重要游览区。
二泰国
1、概况:原名“暹罗”,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万平 方公里。人口6260万;民族泰族(40%),老族 (35%)。佛教为国教。 首都曼谷,湄公河下游;人口800万,曼谷愿意“天 使之城”,先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大府城:泰国古都,稻米产区。 清迈:北方经济中心。 70-80年,国民经济增长7.2%,80年代末10%, 人均1800美元(2001年) 主要节日浴佛节(4月13-15);男子20岁必须过3 个月僧侣生活,遇见僧侣,必须行礼。行合十礼。 “大象之邦”,白象被视为佛教圣物。
人口排名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尼 巴西 日本
3、简史: 公元1-2世纪,出现100多个小国; 3世纪中期,大和国兴起。 6世纪圣德太子执政,制定宪法,派遣唐史和留 学人员。 12世纪后期,“镰仓幕府”。 14世纪,“德川幕府”,实现统一。 1868年,明治天皇废除幕府制度,“明治维 新”。 19世纪20年代,侵占台湾。 20世纪发动二战,“大东亚共荣”,45年8月投
第三节 韩国

韩国经济发展迅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工业 是韩国经济的主导部门。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工业实力和规模已接近发达国家的 水平。钢铁、机械、汽车、电子等产业部门的 许多产品在产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产 业在世界产业所占的比率:家电占15%(世界 第二)、半导体占12.6%(世界第三)、汽车 占4.3%(世界第六)、钢铁占 4.6%(世界第 六)。
世界旅游地理
赵广孺
第七章 亚太旅游区
第一节 概况
1、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 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个经 济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新加坡及台 湾、香港等亚洲的经济较发达的“四小 龙”国家和地区,除此还有中国、中南 半岛和东南亚其他各国。近20年平均增 长率6.8%,比世界平均高1倍。区域合作 正在逐步推进。
是泰国的一处佛教圣地。大金塔建于佛统市中 心,呈褐黄色,塔高130米,
三、马来西亚
1、概况


马来西亚全称马来亚联邦,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北接 泰国,南临新加坡和印尼,东近菲律宾, 由马来亚半 岛、婆罗洲岛的沙巴与砂越两州合并而成,她幅员辽 阔占地33万平方公里。首都吉隆坡。人口2327万,有 30多个民族组成 ,主要民族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 及一部份来自沙巴与砂越,形形色色的原住民。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官方宗教,而当地人可自由地 选择他们各自的宗教信仰。充满异国情调。不同民族 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不同风格的城乡建筑,充满传 奇色彩的历史遗迹,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使 人心驰神往。
2、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迅速,政府重视,成为重要支柱产 业;95年,收入第10位,98年下降到18位, 后有所回升。 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黄袍佛 国 ”美誉,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佛教史的文 明古国,在美丽富饶的国土上,有30,OOO多 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大王宫,是曼谷王超一世至八世的王宫。 玉佛、金佛、卧佛为泰国三大国宝。 帕提亚:海滨旅游胜地。
8、节假日:14个国定节日,与周末相重时,采取调休制;元 旦,成人节(1.15),建国纪念日(2.11),宪法纪念日 (5.3),儿童节、敬老节、劳动感谢节、绿色和平日、天 皇诞辰等。 9、日本的风俗习惯 1)服饰:当代日本人的服装可以分为传统式服装即和服和现代 式服装两类。和服又叫做“着物”, 2)饮食:日本料理、寿司、酱汤等。 清酒用大米发酵制作的酿造酒,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亦 称“日本酒”。 3)日本茶道、花道。礼仪:脱帽鞠躬。 4)日本的民居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式住宅,一种是公寓 式住宅,还有一种是 “长屋建”型住宅。 5)如果取得了较长时间休假,很多日本人选择出国旅行。 1998年日本出国旅游人数1,581万人,比上年减少100万, 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不振导致收入减少,其中,到美国旅游 的占31.3%,韩国占12.0%,中国占6.3%,泰国占4.9%,台湾 占4.8%,其他占40.7%。
4、目前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开发既 能满足西方远程旅游者,又能满足近程东 方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完善设施、提高质 量、重视保护。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排名
次序 1 2 3 4 5 国籍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美国 马来西亚 次序 10 11 12 13 14 国籍 泰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德国 印尼
玉佛寺位于首都曼谷大王宫东北角,是泰国最著名的佛 寺,又称护国寺,是泰国唯一没有和尚居住的佛寺。该 寺供奉的68厘米高之玉佛
卧佛寺,规模及佛塔佛像数量均居曼谷佛寺之冠,有 “万佛寺”之称。寺内有一尊大佛卧于神坛之上,为世 界最大卧佛之一,长45米,高15米,为铁铸、包金, 镶有宝石。
佛统金塔 位于曼谷以西80公里处的佛统府,
第三节 韩国
二、韩国人习俗和特点 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强烈的拼搏精神 3、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饮食有泡菜、烤肉、冷面、狗肉,喜食辣椒。
第三节 韩国
三、旅游城市及旅游胜地 1、首尔(汉城):首都,人口1200万。古迹众 多,“皇宫之城”美誉。 2、庆州:古城,是朝鲜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城 市,“没有围墙的文化博物馆”。公元前57年 古新罗国建都,直到公元932年高丽灭新罗为 止。 3、釜山:第二大城市,贸易门户 4、济州岛:第一大岛,休闲避暑胜地。最高峰 汉拿山1950米。

四、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爪哇岛中部,屹立着一座举世 闻名的千年佛坛——婆罗浮屠。这个由一百二十多万块巨 大岩石构筑而成的辉煌建筑,顶端是一座庄重挺拔的白塔, 直插苍穹。白塔之下,有一条长达四千八百米的三层圆形 回廊,分布着72个钟形小塔和432座佛龛
巴厘岛(BALI) 那里四季草木青翠,山花烂漫,更有众多 的庙宇,迷人的海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 孕育着高度文明的民俗艺术,使巴厘岛每年吸 引着数十万的外国游客,成为印尼最大的旅游 市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度假乐园、世界级的 游览胜地。 巴厘岛的美誉别称很多,如“神仙岛”、 “千庙之岛”;在印尼舞蹈中,巴厘的舞蹈也 是独树一帜,既有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也有 活泼欢快的民间舞蹈。
吉 隆 坡 的 双 子 星 大 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452米
国立清真寺
吉隆坡的观音寺
2、旅游资源


乔治市位于槟城岛东北隅,是槟城的行政和商 业中心。这个繁忙的大都会尽取东西方所长, 有很多典雅的建筑物,历史多姿多采,印证槟 城深受外国影响的痕迹。槟城也以海滩著名, 碧波如镜,沙幼滩长。槟城如今是渡假胜地, 是爱好阳光与海滩人士的休息好去处。它又是 一个多族裔的社会,各族不同的文化和节日充 满趣味,引人入胜,让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云顶高原 暂时脱离繁忙拥挤的城市,而进 入凉风习习使您精神爽朗的高原胜地。马来西 亚最盛行的渡假避暑胜地
2、旅游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