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食品安全培训管理
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5、39条
(2)、8种严重违法情形
1、使用非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以回收食 品为原料生产食品,或经营上述食品 2、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等人群食品 3、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肉类 4、经营未按规定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未经检验(或 检验不合格)的肉类 5、生产经营国家命令禁止的食品 6、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7、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8、明知从事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 件的
情节严重的,可由公安部门对直 增加行政拘留罚种(7种 无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处5日-15日拘留 情形)
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4、38、49条
(3)、11种较为严重违法情形
1、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
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产品
2、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3、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期的食品
二、食品经营设施设备
《食品安全法》第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 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 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不少于25米
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环境整洁, 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并避免日 光直接照射。地面应做到硬化,平坦 防滑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措施 防止积水。食品销售场所和食品贮存 场所应当与生活区分(隔)开。
公安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拘留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节严重”,
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1、违法行为涉及产品货值金额2万元以上的 2、违法行为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的 3、造成食源性疾病并出现死亡案例,或造成30人以上食源 性疾病但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4、因违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1年内又实施同一 性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或者受到刑事处罚后又实施食品 安全违法行为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新《食品安全法》
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 的食品安全法较2009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50条, 分为十章154条。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 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 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 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 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8、生产经营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标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9、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混有异物、掺假掺杂的食品、食品添加
剂 10、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11、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十一类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处罚
首先判断是否构成 无 尚不构成犯罪的,实施行政
犯罪
货值不足一万元:2千5万 货值一万元以上:5倍10倍
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 供货者许可证:上级批发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直接 从厂家进货则提供厂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应保留电子 文件或者复印件备查。 注意:许可证应在有效期限内! 查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一般包括厂家出厂合格证, 以及由法定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等。其中合格证是 每批次都应有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查验每个批次的质量检验 合格报告,进口食品可查验进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 注意:合格证明应与产品批次相对应,货号,生产日期等一 致! 应留存合格证明的原件或复印件、电子扫描件等备查。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 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 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 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 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进货查验记录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
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 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 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 年。
记录方式:建立进货台账(纸质、电子);使用保存批发
合理规划 卫生整洁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 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 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 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1)、未经许可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 生产经营活动
提高罚款额度 货值不足一万元:2千5万 货值一万元以上:5倍10倍 货值不足一万元:5万-10 万 货值一万元以上:10倍20倍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 违法所得,并处5万-10万 罚款
增加非法提供场 所或者其他条件 的违法行为责任 (需明知) 无
上述1-6项(情节严重的)和第7项,可给予行政拘留
八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处罚
首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提高罚款额度(6种情形)
无
货值不足一万元:2千-5 万 货值一万元以上:5
尚不构成犯罪的,实施行政处罚
货值不足一万元:10万-15万 货值一万元以上:15倍-30倍
倍-10倍 增加非法提供场所或者其 他条件的违法行为责任 (需明知) 无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 得,并处10万-20万罚款
食品安全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从业人 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食 品安全管理员制度、食品安全自检自 查与报告制度、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 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 修保养制度、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 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置 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 案。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 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也就是食与非食 分开,生食与熟食分开);
注意要点:
1.仅适用于食品经营者,不适用于食品生
产者 2.需履行法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 3.需举证其不知晓,且证据必须充分 4.需如实说明进货来源
5.免于行政处罚,但仍应没收违法产品,且民事
责任不免除
三、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
第五十三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 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 格证明(以下称合格证明文件)。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 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 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 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 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 年。
进货查验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
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
结合新食品安全法,以及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具 体要求,将从4个部分进行探讨学习。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人员培训 二、食品经营设施设备 三、进货查验及进销货记录 四、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及人员培训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人员培训
法条:新《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
商统一使用的销货清单。
提示:台账记录必须按要求逐项记录;销货清单项目要填
写规范,按批次进行装订整理备查。(也就是说要完善我 们的零售户档案册)
统一配送经营企业的进货查验
企业总部统一配送的食品,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索 验供货者的证明文件,并统一建档保存;各连锁经营 者可将总部出具的进货查验证明和统一配送单存档。 各连锁经营者自行采购的食品,应当按照要求查验供 货商的相关证照、凭证,并建档保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 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 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 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 得上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 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
第四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 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 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 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 作。
从业人员培训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
四类一般违法行为处罚
提高罚款额度 货值不足一万元:2 千-5万 货值不足一万元:5千-5万
货值一万元 货值一万元以上:5倍-10倍
以上:2倍-5倍 新增1种违法情形 调整标签、说明书瑕疵的 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 无 示 先责改,再处罚
处罚(不影响食品安全且
不会产生误导)
无
拒不改正,罚2千以下
(5)、生产经营过程违法行为14项
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 组织或参加相关食品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 职业道德、法制教育、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以及食品经营操作技 能等。 3.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 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