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项目安全控制

施工项目安全控制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基础施工阶段1、土石方作业安全防护(1)挖土方应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采用机械挖土时,机械旋转半径内不得有人停留。

(3)采用人工挖土时,人与人之间的操作间距不得小于2.5m。

并应设人观察边坡有无塌坍危险。

(4)开挖槽、坑、沟深度超过1.5m应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

(5)开挖深度超过2m,必须在边沿处设两道护身栏杆或加可靠围护,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6)槽、坑、沟边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7)槽、坑、沟边1 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放机具。

2、挡土墙、护坡桩、大孔径桩及扩底桩的施工安全防护。

(1)施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2)施工现场应设围挡与外界隔离,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3)下坑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且保证地面上有监护人。

(4)人员上下必须从专用爬梯上下,严禁沿坑壁或乘运土工具上下。

(5)桩坑应遮盖,深度超过5m时要进行强制通风,完工时应将坑口盖严。

(6)人工提土需用垫板,板厚不小于5cm,板宽不小于40cm,两端不小于坑口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

(7)挖出的土方应随出随运,暂时不能运走的应堆放在坑口1m以外,且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坑口边不得堆放任何物料。

(8)容器装土不能过满,坑上任何人不准向坑内投扔任何物料。

(二)结构施工阶段1、脚手架搭设(1)脚手架基础应平整夯实,并有排水措施,以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避免脚手架整体或局部沉降。

(2)脚手架底部必须垫不小于5cm×15cm×200cm的铺板,内外立杆应绑扫地杆。

(3)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是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

(4)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结牢固,拉结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

(5)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距离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探头板和飞跳板。

脚手板下层兜设水平网。

脚手架对接处必须设双排小横杆,两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30cm。

(6)脚手架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

防护高度应为1.5m,严禁用竹芭作脚手板。

(7)外脚手架必须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应随架子同步支搭,以保证架子的稳定性。

①架子的剪刀撑应从脚手架纵向两端和出墙处搭起。

搭设宽度不超过7根立杆,每隔5~7根立杆设一组。

②剪刀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度。

③剪刀撑与立杆相交点能加扣件的一定要加扣件。

剪刀撑应采取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少于100cm,且在搭接处加至少两个扣件。

(8)脚手架各杆相交伸出的端头均应大于10cm,以防止杆件滑脱;(9)脚手板操作面的端头应绑两道防护栏杆。

(10)建筑物顶部脚手架要高于坡屋面的挑檐板1.5cm,高平层面女儿墙顶1m,高出部分要绑两道护身栏,并立挂安全网。

(11)结构用的里外承重脚手架,使用时荷载不得超进270kg/㎡,装修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载不得超过200kg/㎡。

2、临边作业安全防护(1)尚未安装栏杆或挡脚板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结构楼层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侧边,必须设置1.2m高的两道护身栏杆,并设置固定高度不低于18cm的档脚板或搭设固定的立网防护;(2)护栏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栏杆柱的固定处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在任何一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的外力;(3)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小眼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做全封闭处理;(4)阳台栏板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及时进行安装。

3、洞口作业安全防护(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为2.5-25cm以上的洞口,必须设坚实盖板并能防止挪边移位。

(2)25cm×25cm~50cm×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固定盖板,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3)50cm×50cm~150cm×150cm的洞口,必须预埋通长钢筋网片,纵横钢筋间距不得大于15cm;或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应绑扎固定,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随意移动;(4)150cm×150cm以上洞口,四周必须搭设围护架,并设双道防护栏杆,洞口中间支柱水平安全网,网的四周要拴挂牢固、严密。

(5)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设置防护门或绑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低于80cm的竖向洞口,应加设1.2m 高的临时护栏。

(6)电梯井必须设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10米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

未经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电梯井内不得做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7)洞口必须按规定设置照明装置和安全标志。

4、模板工程安全防护。

(1)模板的种类①模板根据其形式,可分为整体式模板、定形模板、工具式模板、胎模板。

②按材料不同又可分为木模板、钢模板等。

(2)模板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①木模板及其支架设计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DJ5-88)的规定,当木材含水率小于25%时,强度设计值可提高30%。

荷载设计值要乘以0.9的折减系数,但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严禁使用脆性,过分潮湿,易于变形和弯扭不直的木材。

②钢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规定,其设计荷载值应乘以r=0.85的折减系数。

③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数值:A、结构使用时表面外露者,模板的变形值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400。

B、结构使用时有顶棚隐蔽者,模板的变形值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250。

C、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D、模板在荷载作用下,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并保证结构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性。

E、模板设计时应考虑便于安装和拆除,同时还要考虑安装钢筋、浇捣混凝土方便。

F、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梁,当跨度不大于或等于4m时,安装模板时应起拱,如无设计要求时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H、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并应保证单体构件连接处具有必要的紧密性和可靠性。

G、设计模板时应首先采用桁架支模、架空支模,工具式支模等先进施工方法,以便于加速模板的周转。

(3)模板的安装①模板安装必须按模板的施工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变动。

②整体式的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当达到能承受上层模板,支撑各新浇混凝土的重量时,方可进行。

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不能拆除,同时上下支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B、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③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杆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④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⑤支柱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沿横向和纵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垂直剪刀撑,并与支柱固定牢靠。

当支柱高度小于4m时,水平撑应设上下两道,两道水平撑之间,在纵、横向加设剪刀撑。

⑥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模的支点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模板的拆除①拆除时应严格遵守“拆除作业”要点的规定;②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③遇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④拆除模板一般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⑤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者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而坠落;⑥在混凝土墙体、平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时在墙洞上做好安全护栏或将板洞盖严;⑦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支撑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⑧拆除4m以上模板时,应搭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⑨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⑩每人应有足够工作面,数人同时操作时应科学分工,统一信号和行动。

5、起重设备安全防护(1)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对工作现场环境、行驶道路、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构件重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2)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起重机作业提供足够的工作场地,清除或避开起重臂起落及回转半径的障碍物。

(3)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

操作人员应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作业,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

(4)在露天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

雨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方可进行作业。

(5)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应完好齐全,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或拆除。

(6)操作人员进行起重机回转、变幅、行走和吊钩升降等运作前,应发出音响信号示意。

(7)起重机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

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下方通过。

(8)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

(9)严禁使用起重机进行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设或凝固在地面上的重物以及其他不明重量的物体。

(10)起吊重物应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再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

(11)起吊荷载达到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应先将吊离地面200-500mm后,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

(12)起重机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

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不得(1千伏以下的水平方向1.0m,垂直方向1.5m;1~1.5千伏水平方向1.5m,垂直方向3.0m;20~40千伏水平方向2.0m,垂直方向4.0m)的规定。

(13)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其结构形式、规格及强度应符合该型起重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6、施工机具安全防护。

(1)圆盘锯①锯片上方必须安装保险挡板和滴水装置,在锯片后面,离齿10~15mm处,必须安装弧形楔刀。

锯片的安装,应保持与轴同心;②锯片必须锯齿尖锐,不得连续缺齿两个,裂纹长度不得超过20mm,裂缝未端应冲止裂孔;③被锯木料厚度,以锯片能露出木料10-20mm为限,夹持锯片的法兰盘的直径应为锯片直径的1/4;④启动后,待转速正常后方可进行锯料。

送料时不得将木料左右晃动或高抬,遇木节要缓缓送料。

锯料长度应不小于500mm。

接近端头时,应用推棍送料;⑤如锯线走偏,应逐渐纠正,不得锰扳,以免损坏锯片;⑥操作人员不得站在和面对与锯片旋转的离心力方向操作,手不得跨越锯片;⑦锯片温度过高时,应用水冷却,直径600mm以上锯片,在操作中应喷水冷却。

(2)钢筋调直机①料架、料槽应安装平直,对准导向筒、调直筒和下切刀孔的中心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