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12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以宣判,至迟不得超过(A)。
A、一个月一个半月B、一个月二个月C、一个半月二个月D、二个月三个月2、补充侦查不得超过(B)次 A、1 B、2 C、3 D、43、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是(B)。
A、可以开庭也可以不开庭审理B、应当开庭审理C、可以书面审理D、可以采用调查式审理4、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的期限为(D)。
A、5日 B、3日 C、7日 D、10日5、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情形是(D)。
A、确有悔改表现B、确有立功表现C、确有悔改并且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6、对生效的没收财产判决(无论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有权执行的机关是(C)。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7、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的程序应当是(C)。
A、再审程序B、审判监督程序C、第一审程序D、第二审程序8、传唤、据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B)。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9、据传只适用于(C)A、证人B、自诉人C、犯罪嫌疑人D、辩护人10、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A)执行。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执行机关二、多项选择题11、被告人王某,17周岁,因为伤害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对于次判决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BC)。
A、王某可以提出上诉B、王某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上诉C、如果上诉被二审法院驳回,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D、王某可以聘请诉讼代理人参加二审12、下列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是(ABC)A、匕首B、指纹C、脚印D、犯罪嫌疑人的口供13、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BCD) A、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B、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C、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D、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理由有(ABC)。
A、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B、接受本案当事人委托的人请客送礼C、在本案中担任证人D、本案当事人过去曾经与其发生民事法律关系15、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现,可能出现的法庭组织形式有(ABD)。
A、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B、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C、审判员五人组成合议庭D、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16、扭送的对象包括(ABCD)。
A、通缉再逃的B、越狱逃跑的C、正在被追捕的D、正在实行犯罪的17、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各种诉讼只能有(ABCD)。
A、侦查职能B、控诉职能C、辩护职能D、审判职能18、下列被告人在没有委托辩护人时,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是(ABD)。
A、未成年人B、盲聋哑的人C、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D、可能判处死刑的19、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必须符合的条件是(ABD)A、属于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围B、属于本法院管辖C、只能由被害人提起自诉D、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够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20、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ABC)A、高级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基层人民法院D、军事法院三、名词解释21、当事人答:是指与单间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分别处于控诉或者辩护地位的主要诉讼当事人。
22、强制措施答: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于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23、证明标准答: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于案件事实加以证明索要达到的程度。
24、中止审理答: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为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四、简答题25、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2)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机制。
(3)确立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原则;(4)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相互结合的诉讼模式。
(5)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
(6)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26、简述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答:(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足以证实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2)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经过特赦令免除刑罚的;(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6)犯罪嫌疑人死亡的;(7)其他。
27、简述暂予监外执行的概念、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答: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定的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的方法。
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其适用条件是(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业,并且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的证明文件;(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至于危害社会的。
五、案例分析题28、秦某,男,15周岁,学生,他平日喜欢看武侠小说,会功夫。
一日,在与同学打架中,猛起一脚,踢中同学吴某的腹部,吴腹痛不止,后来被医院诊断为脾脏破裂,后抢救无效死亡。
此案件侦查终结后,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件,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秦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请回答(1)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件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答:错误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秦某犯罪时15岁,属于法律规定的一律不公开审理围,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违反了公开审理的法律规定,是错误的。
(2)区人民法院以故意罪判处秦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答:错误的。
区人民法院对于刑事案件只能够判处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无权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秦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如果被告人秦某必须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案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2012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的正确含义是(A)。
A、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正常审判程序即告结束,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2、对罚金的判决(无论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其执行机关是(A)。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3、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B)。
A、移送起诉B、撤销案件C、决定免予起诉D、作出不起诉决定4、在侦查过程中,有权批准进行侦查实验的是(C)。
A、侦察员 B、法院院长 C、公安局长 D、检察长5、对于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后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作出的决定是(D)。
A、提起公诉B、撤销案件C、免予起诉D、不起诉6、外国留学生姜某因涉嫌盗窃12000元人民币而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由于本案的被告人是一名外国人,本案的管辖法院应当是(B)。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7、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D)。
A、5日 B、3日 C、7日 D、10日8、一审判决后,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是(C)。
A、书面审理B、讯问调查式审理C、开庭审理D、书面审理或者讯问调查式审理9、对于已经被拘留的人,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而且证据还不充分的,可以(A)。
A、取保候审B、不起诉C、撤销案件D、责令具结悔过10、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情形是(D)。
A、确有悔改表现B、确有立功表现C、没有过失犯罪D、没有故意犯罪二、多项选择题11、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围包括(ABD)。
A、提起公诉B、批准逮捕C、审理案件D、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12、由人民检察院检查委员会决定是否回避的人员有(AC)。
A、公安机关负责人B、审判人员C、检察长D、检察人员13、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包括以下容(CD)。
A、维护宪法的实施B、维护民法的实施C、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D、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14、下列人员中,可以担任合议庭组成人员的有(CD)。
A、书记员 B、检察员 C、审判员 D、人民陪审员15、下列案件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有(ACD)。
A、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B、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的案件C、告诉才处理的案件D、被害人起诉并且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6、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说确的有(BD)。
A、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一律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B、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一律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C、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织合议庭进行D、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审结17、我国的刑事审判组织有(ABC)。
A、独任庭B、合议庭C、审判委员会D、刑事审判庭18、下列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是(ABC)。
A、匕首 B、指纹 C、脚印 D、口供19、在执行死刑前,应当停止执行,报请原核准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的情形有(ACD)。
A、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B、罪犯患有严重疾病的C、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可能需要改判的D、罪犯正在怀孕的20、在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ABD)。
A、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B、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C、不得使得证人改变证言D、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三、名词解释21、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答:是指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与刑事诉讼全过程或者主要诉讼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22、证明对象答: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3、取保候审答: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且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