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正常反应。
但是,当婴幼儿体温中枢还未发育完善时,高热很容易引起惊厥和抽搐。
父母在婴儿发热时做好相应的家庭护理,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1、家庭配备体温计,应以体温计测温,不能以手摸头部来判断发热程度。
2、掌握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和时间,口腔测温应发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处,测量7-8分钟;测量肛温则将润滑的肛表轻轻插入肛门约4cm,测量3分钟;腋温测量法是将体温计放于腋窝内,使上臂紧贴躯干将体温计夹紧,测量10分钟。
6岁以下的小儿因有咬破体温计的危险,故不宜测量口温,宜采用容易固定的肛温测量法。
测量体温时应有家长在旁看管,以保证测温时间和效果。
正常体温范围:肛温37—37.8℃;口温36.4—37.4℃;腋温36—37℃。
3、确定宝宝发热后,父母应定时帮宝宝测量体温,多喂水,适当松解衣服。
发热寒战时注意四肢保暖。
高热时,新生儿采用温水浴,不宜用药物降温或酒精擦浴,因为退热药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青紫、发绀、贫血、呕血、脐部出血等并发症,酒精擦浴则易导致酒精中毒。
4、高热时,父母应高度警惕有否惊厥的发生,尤其是新生儿。
因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肌肉抽动者不多,往往仅有一侧肢体的跳动或强直、下颌抖动、闪眼、两眼凝视、屏气发作等。
5、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立即松解宝宝衣服,取侧卧位。
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窒息。
在上、下齿列之间放置牙墊,防止咬破舌头,但牙关紧闭时,不能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应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相应的急症处理。
|小儿感冒发烧用药注意|-转自| 蜜蜂小舍|林医生Q群讲座《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讲义精华林医生亲自整理,希望大家有收获!此文是朋友发给我的,看着挺有用,对于妈妈们来说更是良方...第一部分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比例最大的病种。
按照解剖部位来分,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上呼吸道包括了鼻、咽部和喉部。
感染的发展多数按照由浅及深的规律,一般先是感染鼻咽喉,如果没有控制好,就会发展到支气管,再没有控制好,就会发展到肺泡鼻、咽、喉——————支气管——————肺泡在这里有几个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一下。
感冒: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感冒是指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的一组综合症群,其实在医学上是没有“感冒”这样一个术语的。
“感冒”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
我对照了一下,我认为,感冒实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急性鼻炎(流涕和喷嚏)为主要症状。
咽喉发炎:这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医学上也没有这样的术语的。
儿科医生看病是必看咽喉的,如果他看到咽喉部红肿,说明咽喉有炎症,有些医生就会很通俗的说咽喉发炎了。
其实,咽喉只是上呼吸道的一个部分,就象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看不到的部分,也是一样有炎症的。
所以咽喉炎实际也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两种通俗的说法“感冒”和“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发烧、流涕、喷嚏、咳嗽。
其中发烧是最多见的症状,往往家长也最紧张。
如果一个婴幼儿因发烧来就诊,作为医生,我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因为最常见。
所以,今天的重要内容就是发烧。
发烧是一种症状,引起宝宝发烧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道感染,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原因,作为家长,不需要全部知道。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感染源有哪些?病毒和细菌,这两种是最常见的,当然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
近年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多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真菌感染主要是见于免疫缺陷、病程很长和滥用抗菌素的病例,很少见。
作为家长,要重点认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两种主要病原体:病毒和细菌。
医生接诊了一个发烧的患儿,或者你的宝宝发烧了,那么作为医生和家长,首先要分清楚,这个孩子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细菌、病毒或者是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因为这关系到用什么药来控制感染。
关系到用抗病毒药还是用抗菌素。
只有分清感染的因素,才能避免滥用抗菌素一般临床医生会建议给宝宝查血常规如果宝宝的白细胞升高,而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说明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就要用抗菌素,例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力欣奇等如果白细胞不高(降低),淋巴细胞升高,说明是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就要用抗病毒的药物,例如新博林、抗病毒口服液、鱼腥草口服液等。
这是门诊医生判断感染性质的简单方法。
有时细菌和病毒是混合一起感染的,这样血常规就没有办法分辨清楚了。
这种情况只有靠医生的经验判断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发烧超过2天,或者并发咳嗽,通常认为有混合感染,这是多数医生会给宝宝用点抗菌素。
第二部分孩子一发烧,家长就最紧张了。
发烧多数是反复发作的,因此,家庭护理显得相当重要。
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 oC,才选用药物降温。
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
以下是我列举的各种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
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
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
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水的温度32~34 oC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oC,每次5~10分钟。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
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oC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
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
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
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
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
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
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
我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7.酒精擦浴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
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
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
第三部分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体温还是超过38.5 oC,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
冰敷、酒精擦拭已经被屏弃,肌注退烧针会损伤臀大肌,影响臀大肌的发育,很多医生也不太主张。
因此无论家庭还是医院,口服退烧药都是最好的降温法。
传统的退烧药有阿司匹林片剂口服、安乃近滴剂滴鼻,还有各式各样的退热栓,这些已经基本被淘汰。
特别在广东,以上传统退烧药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使用,是非常危险的,往往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
有谁知道什么是“蚕豆病”吗?蚕豆病就是“G6PD酶缺陷症”,是一种家族遗传病,在广东人中间很常见。
一般情况下,蚕豆病的孩子跟正常人没有分别,但如果进食蚕豆,或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退烧药、或磺胺类抗菌素,会引起全身血红细胞溶解,这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症,可以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死亡率很高。
祖籍是广东的人中,蚕豆病的发生率很高。
因此广东人使用退烧药一定要十分小心,要选用安全高效的退烧药。
所以在给宝宝使用退烧药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宝宝是否有蚕豆病。
你知道你的宝宝是否有蚕豆病吗?如果不知道,赶紧查一查。
高效安全的退烧药有美林(布洛分)混悬液,每瓶100毫升美林(布洛分)混悬滴剂,每瓶15毫升泰诺林口服溶液,每瓶100毫升泰诺林混悬滴剂,每瓶15毫升美林和泰诺林退烧效果很好,退烧过程比较温和,口服美林后20分钟开始起效,一小时达到高峰,退烧作用持续4小时,而且橙汁味,口感好。
而且这两种药对于蚕豆病的孩子,都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溶血,可以放心使用。
是口服退烧药的首选。
两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任何药物退烧法,只要给宝宝多喝点水,少穿衣服,用温水给宝宝抹身,宝宝的体温很快就会降下来。
记住,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应备有退烧药,美林或泰若林。
因为这几种药均是橙汁味,口感很好,小孩喜欢喝,家长应将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孩过量误吃引起中毒。
我个人比较喜欢美林退热口服液。
尤其是100毫升装的美林混悬液,效果很好,而且非常安全,完全可以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用量是每次每公斤体重0.4毫升,最多可以用到每次每公斤体重0.5毫升。
比如你的宝宝10公斤,每次吃4毫升,4小时后可以重复使用。
百服宁退热口服滴剂和泰若退热口服滴剂用法完全一样,可以按照说明书的量服用,都很安全。
还有一些中药的退烧药,例如羚羊角,退烧作用缓和,如果高烧,可能效果不是很快,可以配合使用。
还有保婴丹,退烧效果也是比较缓和,但是,如果在高烧的情况下,配合使用保婴丹,可以预防高烧引起抽搐。
所以,宝宝高烧时,最好配合保婴丹一起使用。
第四部分小儿感冒时怎样合理用药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
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
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
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1)不要急于退热。
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
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
体温达到38.5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
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③传统的退热药副作用大,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
这些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新型退热药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芬,有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的优点。
正常剂量下副作用几乎等于零。
市面上的百服灵系列、泰若系列和美林退热口服液都是这类产品。
④可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
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①小儿新感冒冲剂是新型的抗感冒药,既可减轻症状,又含有抗病毒成分——金刚烷胺,可直接针对感冒病毒起抑制杀灭作用,按说明书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