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期末重点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1 水滴里的生物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
我们把这些生物叫微生物。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种类繁多、生长繁殖很快、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1.2 做酸奶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乳酸菌是一种细菌。
2、细菌可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
3、功:利用细菌可以(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过:有的细菌会让人生病叫病菌5、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有:(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6、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的环境。
7、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保证食物新鲜、及时加工食物、缩短存放时间、妥善保存食物。
1.3 解馒头发霉了1、使馒头发霉的是(霉菌),它和发酵面包的(酵母菌)都是一种真菌类微生物。
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4、霉菌的四怕:怕光、怕冷、怕燥、怕氧。
5、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6、霉菌的功:可以(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过: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7、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也叫抗生素。
抗生素不可滥用,有的要杀死有益细菌,有的病毒抗生素也不能杀死。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或“积木”,细胞有不用的种类、形状、大小、功能、大部分细胞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有的很大如:鸡蛋黄。
2、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3、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5、人全安全卫士是(白细胞),(脓)就是白细胞与病菌站死的尸体。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2.1地球的形状1、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
可以推出地球不是方的是(球形的)2、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桅杆和船身同时出现)。
应在球体上做这个模拟实验,与在海边看到的现象一样,可以推出地球不是方的是(球形的)。
3、(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
4、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加加林第一个进处太空,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2003年10朋15——16日,我国杨利伟进入太空。
5、地不过赤道周长 4009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
2.2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海洋)、(岛屿)(山地)、(沙漠)、(盆地)(丘陵)(峡谷)等。
2、我们家乡四川是(盆地)安岳是(丘陵)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3、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蓝色)表示水,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
4、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分布,西南部高原为主,以东为高原为主,东部平原和丘陵。
2.3地球的内部1、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地震)、(火山)、(地热)等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各种岩石组成、(地幔)——铁镁硅酸盐组成的软流圈、(地核)——由铁、镍组成的高温高压液态。
3、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2.4火山和地震1、(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火山可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火山的结构有(地下岩浆)、(火山通道)、(熔岩流)、(火山堆)、周围有(火山温泉)。
4、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冒出大量气泡和水汽,预示番茄酱喷出即(火山将爆发)。
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5、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6、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1)把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断。
现象:毛巾会弯曲成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响声,同时手感到震动。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7、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唐山发了生7.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了8.0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
9、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10、发生地震时应如何保护自己:在教室里应及时躲在桌子下;在家里就及时躲进卫生间等有点承重墙的空间里;停止震动时及时向空旷地方转移等。
2.5地表的变迁1、世界上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
2、在世界最高山脉上发现了鱼龙化石,海藻海螺化石说明了这里曾经是海洋,也表明了地表是在不断变人的。
3、北宋时沈括认为河流对地表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6、“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
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力量)、(人类活动)等。
7、自然力量有;火山、地震、风、水、温度、动物、植物等8、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蜡烛的变化1点燃蜡烛产生和变化有:蜡块会熔化成蜡水,冷后又会成为蜡块;蜡还会燃烧产生光和热,水和二氧化碳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叫(物理变化),如:蜡块的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如:蜡的燃烧。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来判断。
4、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将一只白瓷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片底部有黑色的物质)。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
5、属于物理变化的有:(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等。
6、属于化学变化的有:(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馒头发霉)等。
3.2铁钉生锈了1、铁生锈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铁锈,主要是氧化铁。
2、铁生锈变化:颜色由银白色变成棕红色,变得松软,体积胀大8倍,重量变成3—5倍,变得易吸水。
3、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或水与二氧化碳,水和酸碱盐条件下。
4、(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也容易使铁生锈。
5、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铁(坚硬),锈(松软);铁(有光泽),锈(没有光泽)。
6、铁钉生锈实验: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实验:(1)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3)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很快生锈)。
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7、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
3.3变色花1、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2、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3、像(紫甘蓝水)这样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4、自制紫甘蓝指示剂的方法:(1)撕成小碎块;(2)加入半杯温水(50—60℃);(3)挤压菜叶3——5分钟;(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
5、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6、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有(碱性物质)。
7、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西红柿)、(苹果)、(橘子)、(葡萄)、(橙汁)等;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有:(小苏打)、(饼干)、(柿子)、(肥皂)、(洗衣粉)等。
8、(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9、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3.4洗衣服的学问1、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2、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3、在洗衣服实验是一个对比室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室验中注意保证用量、水量、洗涤时间、污物种类、大小、布料、洗涤时间等因素都要相同。
4.1登月之旅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接近农历的一个月。
2、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月海是指月球表面比较低洼的平原。
4、(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也有的是火山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