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成语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成语

中考成语资料大全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自】:《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示例】: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不敢偷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示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杞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示例】: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个不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绵里藏针[mián lǐ cáng zhēn]【解释】:绵:丝棉。

棉絮里面藏着针。

形容柔中有刚。

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出自】:元·石君宝《曲江柳》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痴心妄想[chī xīn wàng xiǎng]【解释】: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自】: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五回:“谁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蛤蟆想着天鹅肉吃。

”【示例】: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时刻难过。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语法】:联合式;作谓语、主语、宾语;含贬义,指胡思乱想不能实现的事。

坐收渔利[zuò shōu yú lì]【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反躬自省[fǎn gōng zì xǐng]【解释】:躬:自身;省: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自】:《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示例】: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

无济于事[wú jì yú shì]【解释】:济:补益,帮助。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示例】: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的。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不解决问题。

万事亨通[wàn shì hēng tōng]【解释】:亨通:通达顺利。

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五回:“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示例】:不敢说~,反正比您这万事不通强得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办事顺利。

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示例】: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解释】:流连:留恋不止。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示例】: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劳民伤财[láo mín shāng cái]【解释】: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

【出自】:《周易·节》:“不伤财,不害民。

”【示例】:天下闻风皆争进奇巧,则~自此始矣。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处心积虑[chǔ xīn jī lǜ]【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示例】:如此者~,已非一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自力更生[zì lì gēng shēng]【解释】: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

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出自】: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解释】:措:安置,处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自】:《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示例】: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五【语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仗义执言[zhàng yì zhí yán]【解释】:执言:说公道话。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指能伸张正义。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示例】:他性情耿直,总爱~。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解释】:菽:豆子。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

形容愚笨无知。

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示例】:世间也尽有~的人。

◎郭沫若《银杏》【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识惹草拈花[rě cǎo niān huā]【解释】:惹:招引,挑逗。

比喻男女调情。

多指调戏妇女。

【出自】: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镜台儿边惹草拈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如雷贯耳[rú léi guàn ěr]【解释】:贯:贯穿,进入。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自】: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亦步亦趋[yì bù yì qū]【解释】: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示例】: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

◎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拭目以待[shì mù yǐ dài]【解释】:拭:擦;待:等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

形容期望很迫切。

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自】: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殷切地盼望。

出谋划策[chū móu huà cè]【解释】:谋:计谋;划:筹划。

制定计谋策略。

指为人出主意。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示例】:其余的人,连老贺在内,也都~,各有贡献。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九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为人想办法,出主意。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解释】: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闻名遐迩[wén míng xiá ěr]【解释】:遐:远;迩:近。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

齐心合力。

【出自】:《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示例】:以为足下当~,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团结一致。

倚老卖老[yǐ lǎo mài lǎo]【解释】:卖:卖弄。

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出自】:元·无名氏《谢金梧》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说个不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从中斡旋cóng zhōng wò xuán【释义】斡旋:调解。

从中予以调解。

在其中调解、周旋。

一种外交手段,常用于临国之间。

【例句】有了他的~,我们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这件事只有你~,才能得到解决。

截长补短[jié cháng bǔ duǎn]【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