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善医
傅青主善医。
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
”王急治任旋里。
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
”乃具告所言。
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
”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
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
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
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
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
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
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
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
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
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
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
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
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
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
傅诊之,曰:“不死。
”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
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
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
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
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答案:C(致:招来、招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 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C. 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 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答案:D(以:介词,把;A于:介词,到/在;B乃:副词,于是、就/是、原来是;C为:介词,替、给/被。
)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3分)
①果尔,奈何?②王大喜,求方。
③傅诊之,曰:“不死。
”
④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⑤服之,立止。
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④⑤
答案:B(①是傅青主对王尧病情的担心;④是傅青主对太医诊断的肯定。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
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
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
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答案:C(“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不是傅青主的意思。
)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分)
答案: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关键词“盍”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①关键词“盍”,兼词,相当于“何不”,译为“为什么不”“怎么不”,或者直接写“何不”,得1分;②“国手也,”判断句,翻译“是”字,体现判断句的标志,得1分;③“国手”译为“国家闻名的医师”“名医”“国内有名的御医”“国家级的医生”等得1分。
)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
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答案: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
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 (关键词“诚”“着和、缓名”“生死人而肉白骨”各1分,句意1分)(①关键词“诚”,译为“如果确实”“果真”,得1分;②“着和、缓名”译为“有着像和、缓一样的名气”“有着和、缓两位名医的名气”“有着和、缓名医的名声”“有着和、缓两位名医一样的医术和声望”“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等,得1分;③“乃”,副词,译为“竟然”“却”“反而”,得1分;④“生死人而肉白骨”,“生”“肉”,使动用法,译为“使……活过来”或“让……复活”、“使……长肉”“让……长肉”,或者意译为“起死复生”“起死回生”,得1分。
)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3分)答案: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
(补充主语1分,关键词“谢”1分,句意1分)(①补充主语“太医”得1分;②“乞休”译为“请求退休”“请求辞退官职”,得1分;③“谢”译为“谢绝”“拒绝”,得1分。
)
【参考译文】
傅青主善于治病。
他的同乡人王尧寄居在京城,忽然患头痛病,经很多医生诊治都不见效,到太医院某医生就诊,那太医按脉完毕,吩咐他说:“这病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你应尽快回家料理后事,慢一点就来不及了。
”王尧急忙打点行李准备回家。
适逢傅青主来京城,在路上遇到王尧,就问他回家的原因,王尧把病情告诉傅青主。
傅青主说:“太医院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王尧叹息着说:“我回家,就是听从他的吩咐
啊。
”于是将太医说的都告诉他。
傅青主很吃惊,说:“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办?让我试给你诊断一下。
”按脉很久,叹息着说:“太医他真是国手啊,他说的没错。
”王尧流着眼泪说:“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
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傅青主又沉思很久,对他说:“你的病没有救活的道理,不过我现在想到一个法子,治好了不算功劳,治不好也不承担过失,试一试怎么样?”王尧很高兴,求处方。
傅青主吩咐他回家去,四处寻找健壮青年使用的旧毡笠十余枚,煮成浓汤,过滤成药膏,早晚服食。
王尧回到家里,按照傅青主的方法医治,病果然好了。
不久他到京城见傅青主,傅青主非常欣慰。
王尧又去拜见太医,太医见他来,吃惊地看着,说:“你还活着吗?”王尧把傅青主治病的做法告诉他。
太医叹息着说:“傅先生真是神医,我比不上他。
我当初诊断你的病,原来是脑髓亏损,按照古药方,只有用活人脑才可以医治,但是确实不能得到。
现在傅先生用健壮青年使用的多枚旧毡笠代替活人脑,真是本领高超,我比不上。
如果不是傅先生,你早就死了,可以说不是被我耽误吗!行医虽说是小本领,研究不精通,这简直是把人命看作儿戏啊,我还敢从事这种职业吗!”太医送王尧出门之后,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
傅青主善于治病而不能忍受俗气,病家多不能招请他。
不过他平时喜欢看花,有人就在有花木的寺院中安置病人,让跟傅青主交好的人引诱他到来。
傅青主来了之后,一听到病人的呻吟,僧人当即说是寄寓异乡的穷人,没有钱请医生,傅青主当即给病人诊治下药,随手就治好了。
有一个妇人突然患肚子痛的疾病,痛得在地上翻来覆去。
她丈夫请傅青主医治,傅青主就叫他拿一个破瓦罐,放在妇人睡榻前面,用圆木棒捣一千次,捣成粉末让妇人服下去,她的肚子立即不痛了。
一个老人痰涌在喉咙中间,不能呼吸,他的家人准备了棺材等着收殓。
傅青主诊断病情,说:“没有死。
”让家人捣蒜汁来灌他,吐出几升痰就苏醒过来。
凡是患腹泻的病人,遇到傅青主没有不被治好的。
傅青主使用药物不按照药书,常常用一二味药就取得预期的效果。
有被痨病所苦的病人,傅青主教他用胎息法调治,不到三个月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