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PPT教学课件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PPT教学课件

镜头二:某生考试时写一篇题目为《高尚 道德不能无》的作文,曰:“今年的7月1日, 香港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国各族人民 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要从现在开始,要有一 个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时, 要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上面两段从“是什么”角度摆现象。)
看了这两个镜头,大家也许会觉得可笑。
那么,怎 样做到勤写呢?依我之见,其 法 有二。 法一:勤练随笔。最好随身自带一
本笔记本,当有某种写作冲动或“灵感”时, 就可以「即时」记下来。字数多可上千,少则 不到一二十来字,均可作为随笔。法二:勤作 摘抄。有人误认为摘抄只是单纯的“抄”,这 是错的。抄不是目的,抄好之后,随时拿出来 “玩赏”、诵记,便可成为自己的东西。摘抄 对象,也不仅限于名言警句,名章名篇,只要 你认为是精彩的,皆可记下。法国大文豪雨果, 就经常上街记载路人言语,使得自己的文章通 俗易懂。
– 其二,勤写才能勤看。作文里写的无不是一 些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事情事物。需以对现实 生活的仔细 观察为前提,文章作多了,终会有文 思断绝的时候,这时 就不得不搁下笔来,到生活 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寻找 新的发现来填补脑子 里的空白。
– 其三,勤写才能勤思。勤写当然不是机械地 重复 “爬格子”,也不是将有用的无用的材料一 古脑儿堆砌起来,这就要求作者开动脑筋,将其 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样才算作成了一篇可读的 文章。 综上所言,由勤写可带来勤读、勤看、勤 思,而这些 又无一不是“善写”的前提与基础。
基本模式: 启感式、总分式、递进式、
对照式。
(第五照应开头同学作文状况,联系实际, 说明写作的功夫在课外。)
多一份热情去投身生活;多一份理智去感
悟生活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只有把功夫下在 课外,才能给你带来喜悦与成功。
总评:
本文特点:结构符合写作要求;运 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有引证, 有喻证;语言比较流畅,能追求整散结 合,有反问,有对偶,有对比。
勤写的好处,不能—一尽述。总之,只有 勤写,才能善写。拓, 阐述勤写与善写的关系,即勤读、勤看、勤思 是善写的前提与基础,然后从“怎么样”的角 度介绍勤写的方法,纵横结合,思路清晰,结 构严谨。语言较准确。
作者之所以能将勤写分解为勤读、勤看、
勤思,他在下笔之前首先明确了善写的前提, 即要解决作文材料、生动的语言与思维能力问 题,所以先阐述勤写与读看思的关系,再说明 勤写与善写的关系。因此,本文思维显得较严 密。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点要正确,还要深刻
在正确、深刻的基础上力求新颖
• 袖手于前而疾书于后——求深 刻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求新颖
【议论文基本模式】启感式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 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
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 读边感,如文学评论。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由“引”、
【议论文】对照式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 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 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范文
功夫在课外
对于某些同学来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谓予不信,请看——
镜头一:某生在作文课上,啃着笔头,冥 思苦想长达三十分钟之久,最终将语文课本第 一课抄在作文纸上。
“证”、“联”、“结”四步构成。
引: 引材料、亮观点 议 :发议论 联 :联现实 结 :做结论
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与要求与 常式写法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
l、"联"-"引"一"议"一"结": 2、"引"-"联"一"议"一"结"。
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 总分式: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 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 论证中心。
• 递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 题”的论证模式。
范文
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勤写者,何也?勤写,顾名思义,就是坚持不 懈地练习写作。看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那些大文 豪无不是靠勤写蜚声文坛,流传千古的。
勤写到底有哪些益处呢? 首先,勤写才能勤读。作文一写得多了,久而 久之,就会发现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也有不少精 彩的语句写不出来,这样,就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 去翻开一部部“大部头”,去钻研、揣摩乃至模仿 前人的语言,古人“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 外。’I试想屈原如果不是在流放时,深入地 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与疾苦,哪有《离骚》这 样的旷世名篇问世呢?哪有"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名句流传千古呢?写 诗是这样,写其他的文章也不例外。蒲松龄落 第后,奋然写落第自勉联以激励自己。他为了
写出好的作品,就在路边开了个茶铺,路人要 喝茶,只要给他讲一个故事就可以了。他听了 十几年的故事,搜集了大量的写作材料,终于
一笑之余,是否能看出点什么呢?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面两生没有生活储 备,因而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只能是抄 课文或东拉西扯,甚至把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香 港、澳门的回归死拉硬拼在一起。这样胡乱拼 凑的大杂烩,恐怕没有人喜欢品尝吧。
(第三段从反面论证。以两个学生作文时无 话可写为例,说明作文要有生活积累。)
写出了《聊斋志异》,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 朵奇葩。
(第四段从正面论证。以陆游的诗句与屈原、
蒲松龄的创作为例,说明深人生活,占有材料 对写作的重要性。)
可见,有米下锅,巧妇就好为炊了。写作
的功夫主要不在课内,而在课外。我们课内所 学的只是一些最基本的骨架,真正要使文章 “活”起来,使之有血有肉,那还得靠课外的 功夫。只要把目光投向社会与生活,勤于搜集 材料,储备材料,就会变“没啥写”为“写不 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