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技术试题汇总(共13套试题)

道路工程技术试题汇总(共13套试题)

第2章单项选择题:3.在平面线形中,使用最多的基本线形是(B )A.直线 B.圆曲线C.竖曲线 D.折线3.在城市某一地区中把一条道路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这项工作称为(A)A.定线 B.选线C.勘察 D.放线3.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使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分别是( A )A.向外滑移和向外倾覆 B.向内滑移和向内倾覆C.向内滑移和向外倾覆 D.向外滑移和向内倾覆3.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是( A )A.离心力 B.横向摩阻力C.向心力 D.汽车牵引力3.下列关于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离心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28.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关系是( A )A.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正比关系 B.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反比关系C.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平方成正比关系D.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平方成反比关系3.汽车转弯行驶时单位重量上所受到的横向力(D )A.离心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B.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C.车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D.离心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3.缓和曲线的形式主要有回旋线、双曲线、三次抛物线等,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A )A.回旋线B.双曲线C.三次抛物线D.以上都不正确3.城市道路单幅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置超高时宜绕(D )A.中线旋转B.绕内边缘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D.绕分隔带边缘旋转3.城市道路单幅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置超高时宜绕(A )A.中线旋转B.绕内边缘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D.绕分隔带边缘旋转3.城市道路双幅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置超高时宜绕(D )A.中线旋转B.绕内边缘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D.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A )A.停车视距B.错车视距C.会车视距D.超车视距3.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开始制动汽车所行使的距离称为(A )A.反应距离B.错车视距C.制动距离D.超车视距为反应距离,S2为制动距离,S3为安全距离,则停车视距S大小为( B )A.S= S1-S2—S3 B.S= S1+S2+S3C.S= S1 +S2—S3 D.S= S1 —S2+S3 3.驾驶员从采取措施开始制动至汽车完全停住所需要的距离称为(C )A.反应距离B.错车视距C.制动距离D.超车视距3.当一条道路上转向相同的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A )A.同向曲线B.反向曲线C.断背曲线D.复曲线3.当一条道路上转向不同的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B)A.同向曲线B.反向曲线C.断背曲线D.复曲线3.下列关于汽车横向力系数与汽车行驶平稳性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横向力系数越小,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差B.横向力系数越大,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差C.横向力系数的大小与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无关D.横向力系数是影响汽车行驶稳定的唯一因素多项选择题1.道路的平面线形主要包括(BD )A.竖曲线 B.直线C.折线 D.圆曲线D.波浪线1.实地放线操作方法主要有(ABC )A.图解法 B.解析法C.综合法 D.逻辑推理法D.归纳法1.横向力系数μ主要取决于(BCD )A.汽车牵引力大小 B.汽车行驶稳定C.乘客的舒适程度 D.汽车的运营经济E.设计车速1.一般来讲,选择平曲线半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BC )A.汽车牵引力大小B.道路的等级和它所要求的设计车速C.地形、地物的条件D.汽车的运营经济E.道路的交通量1.平曲线的长度包括(AB )A.圆曲线的长度B.缓和曲线的长度C.折线的长度D.直线的长度E.竖曲线的长度1.行车视距通常可分为(ABCD )A.停车视距B.错车视距C.会车视距D.超车视距E.刹车视距判断题1.直线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之一,具有能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和线形易于选定的特点。

(√)2.一般来讲,定线应尽量注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2.纸上定线就是将图上定好的道路中心线准确地移到实地上去。

(×)2.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汽车前轮的轨迹半径和后轮的轨迹半径相同。

(×)简答题:1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道路平面设计必须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适的线形设计的总原则,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各项有关规定要求。

(2)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等级的设计行车速度。

(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断面的相互关系。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他两个断面在线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4)道路平面线形确定后,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及绿化、照明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有关因素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处理。

第3章单项选择题46.道路纵断面图上最主要反映的两条线是指( A )A.地面线和设计线 B.地面线和水平线C.设计线和水平线 D.地面线和等高线1.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的( A )A.纵断面 B.横断面C.水平面 D.铅锤面2.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称为( B )A.水平线 B.地面线C.道路中线 D.铅垂线2.工程设计中对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 A )A.设计高程 B.填挖高度C.原地面标高 D.原始高程2.纵断面上每两个转破点之间连线的坡度称为( B )A.横坡度 B.纵坡度C.最大纵坡 D.最小纵坡2.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称为( C )A.横坡度 B.纵坡度C.合成坡度 D.最小坡度54.关于坡长限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A.坡长限制主要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B.若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变坡点过多C.若不限制最大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非常大D.限制坡长就是说坡长越短越好55.在道路的纵断面上,对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的转折处设置的缓和曲线称为( A )A.竖曲线 B.圆曲线C.平曲线 D.纵曲线56.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二者单位均为m,则坡度角ω与R、E 的关系为( B )。

A.R=B.R=C.R=4Eω2 D.R=8Eω257.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为( A )。

A.E= B.E=C.E=2RT2 D.E=2TR256.设竖曲线的半径为R,竖曲线长度为L,坡度角为ω,则三者的关系为( A )。

A.L=RωB.R=LωC.ω=LR D.R=L+ω57.已知竖曲线长度为L,切线长为T,则两者的关系是( A )。

A.T=L/2 B.L=T/2C.T=L D.L=3T58.坡度差(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下坡取“-”)当<0时,设置的曲线为( B )。

A.凹曲线 B.凸曲线C.圆曲线 D.过渡曲线58.坡度差(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下坡取“-”)当 >0时,设置的曲线为( A )。

A.凹曲线 B.凸曲线C.圆曲线 D.过渡曲线68.纵断面设计步骤正确的一项是(A )A.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置竖曲线B.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定坡——调整——核对——试坡——设置竖曲线C.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核对——定坡——调整——设置竖曲线D.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定坡——调整——试坡——核对——设置竖曲线多项选择题1.道路的纵断面可以反映出路线的( A BC )A.走向 B.高程C.纵坡大小 D.横坡大小E.路幅宽度判断题1.一般来说,为使道路上汽车行驶快速和安全,纵坡值应取小一些。

(√)2.纵断面上如变坡点过多,则车辆行驶时司机变换排挡会过于频繁而影响行车安全。

(√)2.道路纵断面上的变坡点可以缓解驾驶疲劳,因此越多越好。

(×)2.凸形竖曲线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缓和行车时汽车的颠簸与震动。

(×)简答题:1.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为何要控制最大纵坡坡度并进行坡长限制?答:汽车在陡坡上行驶时,由于用来克服上坡阻力的牵引力消耗增加,导致车速降低,耗油量加大。

若陡坡过长,水箱中的水会沸腾、气阻,致使行车缓慢,严重时导致发动机熄火,机件过快磨损,驾驶条件恶化;沿陡坡下行时,由于需频频使用制动器减速而造成刹车部件过热后失灵,引起交通事故。

综上所述,对各级道路的最大纵坡及坡长应加以限制。

第4章单项选择题1.在垂直道路中心线的方向上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 C )A.道路纵断面 B.道路水平面C.道路横断面 D.道路立面1.公路两端路肩边缘之间的距离称为( A )A.路基宽度 B.路幅宽度C.红线宽度 D.路面宽度1.在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路面部分,统称为( A )A.车行道 B.机动车道C.非机动车道 D.人行道1.为了控制合成坡度,当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用( B )A.大值 B.小值C.中值 D.不做规定1.为了控制合成坡度,当道路纵坡较小,则路拱坡度宜用( A )A.大值 B.小值C.中值 D.不做规定多项选择题2.机动车道设计的前提条件包括( ABC )A.道路的设计交通量 B.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一条车道的宽度 D.一条车道的长度E.汽车的最大时速2.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组织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几种形式,它们是( ABCD )A.单幅路 B.双幅路C.三幅路 D.四幅路E.五幅路判断题1.车行道宽度在理论上是需要的车道数和一条车道标准宽度的乘积。

(√)2.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称为分车带。

(√)2.非机动车道是专供自行车、摩托车、平板车等行使的车道。

(×)2.确定路拱坡度时,只需要考虑横向排水,与其它因素无关。

(×)简答题: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答:设计小时交通量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1 )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2 )取“交通量频率曲线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 )参照其他类似城市规模的道路交通资料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 )根据或参照城市规划资料确定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5章单项选择题1.来自不同行使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 D )A.交错点 B.分流点C.合流点 D.冲突点1.同一行使方向的车辆项不同方向分离行使的地点称为( B )A.交错点 B.分流点C.合流点 D.冲突点1.来自不同行使方向的车辆以较小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使的地点称为( C )A.交错点 B.分流点C.合流点 D.冲突点1.在无交通管制的叉口,交错点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 D )A.立体交叉点 B.分流点C.合流点 D.冲突点1.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称为( D )A.交叉 B.分流C.合流 D.冲突1.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称为( D )A.交叉 B.分流C.合流 D.冲突1.进环合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互相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使的路程,称为( D )A.交织长度 B.交织角C.环道宽度 D.交织路程多项选择题2.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 ABCDE )A.十字形 B.T字形C.X字形 D.Y字形E.错位交叉2.立体交叉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BCDE )A.正线 B.匝道C.变速车道 D.出口E.入口判断题1.交叉口形式的选择时既要满足排水、管线的要求,又要与周围地形环境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