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光学实验指导书赖健清编(地质工程专业A方向适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目录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校正;解理的观察 (1)一.目的要求 (1)二.实验内容 (1)实验二突起等级和多色性的观察 (3)一.目的要求 (3)二.实验内容 (3)实验一、二报告内容: (3)实验三干涉色级序特征的观察,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及名称的测定 (4)一.目的要求 (4)二.实验内容 (4)实验四干涉色级序及双折率的测定和双晶的观察 (5)一.目的要求 (5)二.实验内容 (5)实验三、四实验报告内容 (5)实验五一轴晶干涉图、二轴晶干涉图 (6)一.目的要求 (6)二.锥光镜下观察的操作程序 (6)三.实验内容 (6)实验六斜长石的牌码测定 (6)一、目的要求 (6)二、实验内容 (6)实验五报告内容 (9)实验六斜长石牌号的测定 (9)实验七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一) (10)一.目的要求 (10)二.实验内容 (10)实验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二) (10)一、目的要求 (10)二、实验内容 (10)实验七、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 (10)附: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一) (12)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二) (13)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校正;解理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主要构造,装置,使用和保养方法。
2.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一般调节和校正。
3.认识解理等级,测定解理夹角。
二.实验内容1.打开光源为了延长光源灯泡寿命,打开光源及关闭光源之前,务必确认光源强度调至......最小...........。
临时离开不必关闭光源开关,只需将光源..。
永远不要把光源强度开至最大强度调至最小。
2.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校正1)调节照明2)调节焦距必须记住:通过下降物台来对焦.........。
3)校正中心4)下偏光镜振动方向的确定和校正在单偏光镜下,找一具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12号薄片),置于视域中心。
转动物台,黑云母颜色最深时,黑云母解理缝方向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
如黑云母颜色最深时,解理缝方向与十字丝横丝不平行,表明横丝未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
转动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平行横丝,然后转动下偏光镜,直至黑云母颜色最深。
此时,十字丝横丝与下偏光振动方向一致。
2.解理的观察1)解理的完全程度极完全解理:解理缝细,密,长,且往往贯通整个晶体。
如云母类矿物。
完全解理:解理缝之间的间距较宽,一般不完全连续。
如辉石类和角闪石类矿物。
不完全解理:解理缝断断续续,有时仅见解理缝痕迹。
如橄榄石。
2)解理的组数和夹角黑云母一组(001)极完全解理。
普通角闪石和普通辉石(110)和(110)二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56°和87°)。
并测定普通角闪石两组解理的夹角。
方解石{1011}三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75°)。
实验二 突起等级和多色性的观察一. 目的要求观察突起等级,认识不同等级突起的特征。
认识贝克线,学会利用贝克线移动规律,确定相邻两物质折射率的相对大小,确定突起正负。
观察造岩矿物的颜色,多色性与吸收性。
二. 实验内容1.比较普通辉石(高正突起)和斜长石(拉长石—正低突起)的边缘,糙面特征及突起高低(6号薄片)。
萤石的负高突起(25号薄片)。
观察贝克线移动规律。
2.观察方解石(30号大理岩薄片)的闪突起现象。
3.观察电气石的多色性,提交实验报告(写出多色性公式和吸收性公式,并绘出示意图)。
实验一、二报告内容:1.如何判断显微镜下偏光镜的偏振方向?2.观察几种矿物的解理:黑云母。
测量辉石和角闪石的两组解理的夹角。
3.观察几种矿物的突起:石英、长石、黑云母、(萤石、电气石)。
观察方解石的闪突起。
4.观察黑云母的多色性和吸收性,写出其公式。
(石英、长石、黑云母见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角闪石见花岗闪长岩或闪长岩,辉石见辉长岩,方解石见大理岩)’实验三干涉色级序特征的观察,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及名称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会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2.认识1—3级干涉色及高级白干涉色的特征。
3.学会用石膏板测定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和名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检查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是否正交,目镜十字丝是否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
在正交偏光镜间,从试板孔缓缓插入石英楔,观察1—3级干涉色级序及各级的特征。
观察石英(12号薄片)的一级灰白,橄榄石(1或2号薄片)的2—3级干涉色,方解石(30号薄片)的高级白。
一级灰白与高级白可用插入石膏板来区别。
在具一级灰白干涉色的石英或钾长石矿片上,借助石膏板确定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及名称。
实验四干涉色级序及双折率的测定和双晶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会利用石英楔测定矿片的干涉色级序和双折率。
2.观察长石的几种常见双晶类型。
二.实验内容利用石英楔测定普通辉石的干涉色级序并借助干涉色色谱表确定双折率。
需多测几颗,取最大的。
实验三、四实验报告内容1.通过石英楔的干涉色的观察,写出干涉色级序的特征。
2.观察石英、橄榄石、方解石的干涉色,说明一级白和高级白的区别。
3.借助石膏板确定长石的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机名称,并绘图表示。
4.用石英楔测定普通辉石的干涉色级序,并借助干涉色色谱表确定双折率。
5.观察长石的双晶,绘图表示斜长石的聚片双晶、正长石的卡氏双晶和微斜长石的格子双晶。
实验五一轴晶干涉图、二轴晶干涉图一.目的要求1.认识一轴晶、二轴晶干涉图不同类型干涉图的图像特点。
2.学会应用垂直光轴切面及斜交光轴切面干涉图,测定一轴晶矿物的光性符号。
3.观察应用垂直测定二轴晶光性符号。
二.锥光镜下观察的操作程序1.用中、低倍物镜,将选择的合适的矿物颗粒移至视域中心。
2.换用高倍镜(40×),仔细对焦。
特别注意不要把盖玻片朝下............。
3.校正中心。
4.加上聚光镜,并把聚光镜升到最高位置。
注意不要顶住矿片。
5.加入上偏光镜,并一定要正交;加入勃氏镜。
此时可观察到干涉图。
三.实验内容1.观察黑云母(特制片)垂直光轴切面的干涉图图像特征,并利用石英楔测定其光性正负。
(黑云母属二轴晶,但其2V=0°—10°,因而有些黑云母可视作一轴晶。
)2.观察石英垂直光轴或斜交光轴切面干涉图特征。
3.观察白云母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特征。
实验六斜长石的牌码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斜长石主要光学性质及其与相似矿物碱性长石等的区别。
2.掌握测定斜长石种类的⊥(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
二、实验内容1.了解斜长石种类的划分及测定种类的意义。
2.⊥(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种类的。
附:斜长石牌号简介斜长石(plagioclase)属于NaAlSi3O8(Ab)-CaAl2Si2O8(An)系列的长石矿物的总称。
共分为6个矿物种:钠长石(An0~10+Ab100~90)奥长石(An10~30+Ab 90~70,也称更长石)、中长石(An30~50+Ab70~50)、拉长石(An50~70+Ab50~30)、培长石(An70~90+Ab30~10)和钙长石(An90~100+Ab10~0)。
岩石学中将前二者统称为酸性斜长石,而将后三者统称为基性斜长石。
斜长石的成分还常用所含An 组分的摩尔百分数表示,称为斜长石的牌号。
如成分为An18+Ab80+Or2的奥长石,其牌号即为18。
在常温下,有些成分的斜长石并不是均匀的类质同象混晶,而是两相的交生体。
牌号为2~15的斜长石实际上是由<2号与25~30号两种成分的斜长石叶片平行交生而成,称为晕长石,因光在一系列叶片界面上反射并干涉而常显晕色,故名。
46±2~60±2号以及66~90号两个区间的斜长石也都是类似的两相交生体。
某些拉长石因此而可具有美丽的变彩,用作玉石材料。
此外,许多天然斜长石晶体的内核与外缘的牌号不一,形成所谓的环带状斜长石。
一般外缘的牌号大于内核的牌号,是为正常环带构造;也有内核牌号大于外缘的,称为反环带构造。
此外还有从内核到外缘的牌号,由小逐渐变大,然后突然变小,如此多次反复,形成韵律环带构造。
实验五报告内容1.简述锥光镜的装置及操作程序。
2.通过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方解石等矿物各种切面干涉图的观察,分析一轴晶与二轴晶的区别。
3.观察石英垂直光轴及斜交光轴切面的干涉图,并判断其光性正负。
实验六斜长石牌号的测定1.在辉长岩中找到待测斜长石,说明其特征要求;2.测定Np的方向(绘图表示);3.测定两个单体的消光角,判断是否符合要求;4.取平均值,查表获得斜长石的牌号。
如有必要,还要测长石的突起类型。
实验七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一)一.目的要求1.在单偏光镜下、正交偏光镜下测定以下几种常见浅色矿物的光学性质。
2.掌握以下几种矿物主要光学性质;并注意相似矿物的区别,二.实验内容石英(花岗岩中)、正长石(正长岩)、微斜长石(花岗岩)、斜长石(辉长岩、闪长岩)、白云母(石英白云母片岩)方解石(大理岩)。
实验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二)一、目的要求1.在单偏光镜下、正交偏光镜下测定以下几种常见暗色矿物的光学性质。
2.掌握以下几种矿物主要光学性质;并注意相似矿物的区别,如橄榄石与普通辉石的区别,普通辉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区别,普通角闪石与黑云母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橄榄石(橄榄岩)、普通辉石(辉长岩)、普通角闪石(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
实验七、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报告内容:观察石英、钾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斜长石、橄榄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方解石等矿物的光性特征,分别描述和鉴定。
单偏光特征:形态特征,颜色,多色性和吸收性(公式),突起和糙面(闪突起),解理及解理角等;正交偏光特征:消光性质,干涉色级序,双晶特征,延长符号;综合特征:光性符号,轴性。
填以下表格:1附: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一)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