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设计论文

电路设计论文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论文
简易报警器和5V直流电源设计
1引言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有两个任务。

其一,设计一个简易报警器,利用555定时器等元件来完成。

其二,设计一个5v直流电源。

实现功能:利用设计的5v的直流电源给报警器提供电压,当按下轻触开关时,警报声响,
并延时一段时间后自动停止警报。

要求和最终结果:要求我们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看懂电路图,并且能够完成简单的焊接任务,尽量做到电路焊接最简化。

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不仅对电路有了实际的认识,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和小组同学也合作了很愉快。

2电路分析
2.1简易报警器工作原理
555定时器电路是一种中规模集成定时器,目前应用十分广泛。

通常只需外接几个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用途的脉冲电路,如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以及施密特触发器等。

它含有两个电压比较器,一个基本RS 触发器,一个放电开关T ,比较器
的参考电压由三只5K Ω的电阻器构成分压,它们分别使高电平比较器C1同相比较端和低电平比较器C2的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平为Vcc 3
2
和Vcc 3
1。

C1和C2的
输出端控制RS 触发器状态和放电管开关状态。

当输入信号输入并超过Vcc 3
2
时,
触发器复位,555的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导通;当输入信号自2脚输入并低于Vcc 31
时,触发器置位,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同时放电,
开关管截止。

D R 是复位端,当其为0时,555输出低电平。

平时该端开路或接Vcc 。

Vco 是控制电压端(5脚),平时输出Vcc 32
作为比较器A1的参考电平,当5
脚外接一个输入电压,即改变了比较器的参考电平,从而实现对输出的另一种控制,在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一个0.01F 的电容器到地,起滤波作用,以消除外来的干扰,以确保参考电平的稳定。

T 为放电管,当T 导通时,将给接于脚7的电容器提供低阻放电电路.
2.2 5V电源工作原理
变压器杂数比220: 9,220v电压经变压器成为9v交流电。

D1~D4四支二极管构成单相桥式整流器,保证在变压器副边电压u2的整个周期内,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方向始终不变。

U2>0时,电流经D1,负载和D3构成回路,D4和D2截止;U2<0时,电流经D2,负载和D4构成回路,D1和D3截止。

9v交流电经整流桥后电压平均值为0.9*9=8.1v。

C3和C4为旁路电容,组成电容滤波电路,滤波电容容量大,一般采用电解电容。

利用电容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滤去交流成分,保留直流成分。

理想情况下二极管导通电压为0,所以电容两端电压和u2相等,如左图ab段。

U2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uc也开始下降,如bc段。

但是电容按指数规律衰减,一段时间后,uc的下降速度小于u2的下降速度,使uc大于u2,D1和D3反向截止。

电容c通过负载放电,指数衰减,如cd段所示。

当考虑到整流电路内阻时,波形如右图所示。

7805为三端稳压器,C1用于抵消输入线较长时的电感效应,防止产生自激振荡。

C2用于消除电压中的高频噪声。

稳压器进一步将滤波后的电压稳定在5v,达到实验所需。

3总结
这次的课程设计说实话还是挺不容易的,虽然四个人一组,但是大家都没有焊接底子,焊接时总是焊的很烂,经常焊歪掉,还不能够灵活运用电烙铁,其中小组一个同学还被烫到手,还是功夫不到家啊。

焊接确实是一门技术活,急不来的,只有熟能生巧,经过这次的焊接后,当我在做光电子实验电路板时,焊接能力明显提高了些,这玩意不动手就会生,所以,我决定以后一有机会就自己设计简单的电路并焊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说不定以后,自己家中的小电器坏了,我还能进行简单的维修呢。

以下是我们这次设计遇到的几个主要焊接问题:
○1这次在网上买的电板很烂,上面的孔很多没打好。

○2由于我们是初次焊接,焊接时总是把电烙铁一直按在电板上,导致电板多出被烫坏(应
该没有什么严重的损坏)
○3因为我们总是把点焊歪掉,来回重焊,加上电路板的质量比较水,上面的金属脱落了好些,更加加大了我们的焊接难度
○4电路元件全是比较微小的,由于我们没有好好保管,经常弄掉地上,不是被踩坏了就是找不到了,还好我们多买了些备份,所以下次做实验时元件归类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马虎,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有条理性,这样更容易事半功倍
这次实验的一个失误,买元件时忘记买插头,再去买插头怕时间来不及,导致暂时没法调试,但是昨天收到其他组同学的提示,我把以前坏的电吹风的插头给拆下来作备用插头。

当准备调试时,意外听到其他组的同学用自己装的插头调试时,插头爆了,考虑到安全因素,所以没敢调试,等到了实验室再去调试,希望老师谅解哦。

4 致谢
这次制作过程对于我们这组来说实属不易啊,动手能力较之其他组有不足。

还好设计时,不断有其他组的热心同学过来为我们排忧解难。

也要感谢叫了我们一学年的数电和模电老师xxx和教我们电路的xxx老师,因为他们,我们对电路图才有了最早的认识,为顺利完成实验埋下了伏笔。

当时,也要提前感谢xxx老师,在本周五教成品时,老师也会给我们指导并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