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必修1、必修2最大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深广度的把握。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高度浓缩,每节内容牵涉的知识广,使得课堂容量普遍较大。
如何在45分钟时间内处理好每个环节、尽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要认真思考哪些内容一定要讲,哪个环节可以省略,课堂上讲哪几个例题、习题,课后布置哪些练习,都要好好琢磨,对每一节课都要下足够功夫,做好充足的准备。
我认为,不应该过于讲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把课堂设计得过于完美甚至是天衣无缝,不一定是好课。
课堂不要标准化,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师生互动的情况、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等,适时、适度、适量、适情地调控教学的节奏。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新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以此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借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发现的“新知”和微观结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
五、教学流程下面有附件一、导学案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3)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过度饮酒的危害,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乙醇反应过程中的断键成键情况自主学习(一)温故而知新1. “酒香不怕巷子深”反映乙醇什么性质?2.乙醇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吗?3.要检验酒精是否有水,可向酒精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前预习;1.结合生活常识,总结乙醇有哪些物理性质?(从色、态、味、水溶性、挥发性等方面)乙醇是色透明的具有味的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俗称,与水以互溶,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2.乙醇是由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是_______。
乙醇分子中含有_______原子团,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
_______(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三)深入探究: 1.<学生活动探究1> 对比思考:钠和煤油能发生反应吗?C -H 容易断裂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钠和乙醇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应如何验证? 1、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属于 反应)(断 键) CH 3CH 2OH+ Na类比思考: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哪个更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乙醇中的O —H 键和水中O —H 键谁更容易断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水___乙醇(填“大于”或“小于”),水比乙醇更_____(填“难”或“易”)电离出氢离子. 2.<学生活动探究2>向小试管中加入约3mL 无水乙醇,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再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感受反应前后的变化。
思考:1、铜丝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在实验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观察动画演示:乙醇在铜作用下和O2反应的过程(反应机理),思考断键的方式,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氧化:CH3CH2OH + O2(催化剂或)练习:①CH3CH2CH2OH②CH3CH(CH3)OH ③(CH3)3COH以上都属于与乙醇同类,它们能否发生像乙醇那样的催化氧化反应?如能,请写出它们被氧化的产物。
补充:乙醇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具有特殊气味的乙醛。
在适当条件下,乙醛还可以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乙酸。
CH3CHO+O23.<可被强氧化剂氧化>①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CH3COOH)。
②乙醇燃烧的现象:CH3CH2OH+O2(四)乙醇化学性质总结【当堂达标】:(一)随堂练习1、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是()A.乙醇B.乙醛C.甲醇D. 醋酸2、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钠块浮在乙醇的上面四处游动B.发出嘶嘶的声响C. 钠块熔化成闪亮的小球D. 钠块表面有气泡冒出附表1 二、学生自我评价表附表2 三、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四、学生课外活动方案设计一.指导思想1、结合乙醇的性质搜集乙醇在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2、体验科学发展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
二.活动设计1)根据教师要求由全班学生制定活动方案①利用网络或文献资料搜集乙醇的有关资料。
②制作一份调查问卷。
2)将全班30人分成6组,并选举小组长,明确组长和组员的分工。
3)教师指导学生形成活动成果,并要求其作出展示,组内交流,组外竞赛。
三.组织机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成立课外活动指导小组。
组长:化学教师副组长:6个小组组长成员:各学习小组成员四.活动要求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生观,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五.活动要求1)学科教师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与安全,小组组长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项活动的规则;3)活动时间2016年4月22日——29日六.安全管理1)每个活动组织者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事故为零;2)活动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规则,并认真进行安排,做好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课件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Ppt1链接播放视频《醉酒驾驶酿成重大车祸》,激发学生对乙醇性质研究的兴趣。
Ppt2百度搜索醉酒驾驶,强化醉酒驾驶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辅助学习。
二、明确学习目标ppt4三维目标的投放,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三、科学探究:1、ppt5根据乙醇试剂,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小组讨论:(其他小组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2、ppt6:探究乙醇分子结构小组讨论(并用白板展示):(其他小组补充),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最后教师总结。
3、ppt7:设计思考问题,为下一步的实验设计打下基础小组讨论:(其他小组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4、ppt8: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其他小组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5、ppt9-10:实验探究分组实验6、ppt11,pp,23: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并做巩固练习,从练习中进一步得出羟基与氢气之间的量的关系7、ppt12-14:乙醇的催化氧化分组实验,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8、ppt15:动画模拟乙醇的催化氧化,进一步明确反应过程9、ppt24:巩固练习,从练习中进一步得出催化氧化生成醛的结构特点10、ppt16-18:乙醇被强化剂氧化四、课堂小结:ppt19-20五、作业:ppt21六、资源连接1、https:///sgo?query=%E5%85%B3%E4%BA%8E%E4%B9%99%E9%86%87%E7%9A%84%E7%BB%93%E6%9E%84%E7%AE%80%E5%BC%8F&hdq=sogou-clse-7221e5c8ec6b08ef-0099&lxod=0_ 32_1_-1_0&lxea=2-2-4-7.9.0.7637-3-CN3700-50-0-1&lxoq=%E5%85%B3%E4%BA%8E%E4%B9%9 9%E9%86%87%E7%9A%84jiegou&lkx=0&ie=utf82、https:///s?ie=utf-8&f=8&rsv_bp=1&tn=baidu&wd=%20%E9%86%89%E9%85%92%E9%A9%BE%E8%BD%A6%E8%A7%86%E9%A2%91&oq=%E6%B1%9F%E8%8B%8F%20%E9%86%89%E9%85%92 %E9%A9%BE%E8%BD%A6%E8%A7%86%E9%A2%91&rsv_pq=fd84164a0003a302&rsv_t=e1f0HDAJE0Fs 9Wc0dgOOYnU9PL7KMHRzVWd2FWc9pbzHoggv4sH0fJekxWo&rsv_enter=0&rsv_sug3=1&inputT=1 068&rsv_sug4=10683、/link?url=96HisBEyFGnjULjfNxnMkIVUKy9vKdJLHH2HJFCsxs1UY3k3TMQwk23PDFXlYBghZfUbMFVem-DmbHQu1xz5k2kfOh18U2hYl93KijG7envqFzGCHhSjT8YXDkosJv K2d-YctxYS3niCLFdyNOpe_MwDBFmuHGqqrdkKWzTOZu74、/link?url=F0mvbOUpBPJmq5A7S6_cH-ns8u0j2-st9AXHYLBiysArteqiNpSuKKF8X9bmTpEKrUXQ1NpO5K2JLyFTlkAQQq5、/link?url=2QQSJTxRgE_heyCoSbaEWt3z2XW48Rw9OygDcKVZSackEQsFKpkmrEazHwBkhlxVhzAvkNaOSgtXb62hT9OKcD19-31NPaVy6EOKzt3gxdW6、https:///s?ie=utf-8&f=8&rsv_bp=1&tn=baidu&wd=%E5%85%B3%E4%BA%8E%E9%85%92%E7%9A%84%E7%94%A8%E9%80%94&oq=%E5%85%B3%E4%BA%8E%E9%85%92%E7%9A%84%E6%96 %87%E5%8C%96&rsv_pq=ae2ccf260004191a&rsv_t=004bAt9ukek9us2C%2FCnusp50IIvLt5EkqK u%2F2CYzxC4j2GjhAqf0hoJj6BU&rsv_enter=0&inputT=5515&rsv_sug3=7&rsv_sug1=5&rsv_s ug7=100&bs=%E5%85%B3%E4%BA%8E%E9%85%92%E7%9A%84%E6%96%87%E5%8C%96(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