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一、预防、预警
1、水突变。
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2、动物惊。
可能出现家畜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等现象。
3、树木枯。
可能会出现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异常现象。
4、坡脚凸。
滑坡时,前沿坡脚处的土会出现上隆的现象。
5、裂纹现。
在滑坡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着滑坡体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6、岩石裂。
大滑坡前,会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按压的声音。
7、山势陡。
山体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
形状以及坡体上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二、躲避地灾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
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
迁到另一危险区。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
更安全。
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
发信号造成混论。
3、预先做好必要的屋子准备。
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
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4、落实公布责任人。
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通
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定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
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首先观察、熟悉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
的思想准备。
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
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三、应急要点
1、两侧逃。
感到地面震动,应以最快速度向两侧逃离。
向滑坡体上
方或下方跑都很危险。
2、缓坡停。
无法逃离时,应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3、险地离。
不要进入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危险区。
滑坡发生时,要远
离房屋、围墙、电线杆等。
三、地灾后应急自救
1、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
当滑坡、崩
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
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
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
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2、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
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
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
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
尽快开展救援。
3、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
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
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
禁止人员进入。
4、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
根据多年
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
雨的可能。
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
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5、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
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
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
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
搜寻。
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
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喉咙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
对昏迷的伤员,
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
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急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