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三大潮流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
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
自由主义,是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就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一、自由主义的涵义和起源自由主义是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它主张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力系统使个人自由最大化;在经济领域它主张在一定的框架内使经济和商业自由竞争最大化。
在思想领域,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天赋人权、自然权利)。
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是:非依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被剥夺生产或财产;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权利;个人自由不能随便缩减;政府遵照受其统治人民的意愿行事。
二、17—19世纪自由主义的演变1. 17—18世纪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
它将一种抽象的、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人作为政治哲学的出发点,而国家只是个人的集合。
它赋予个人以终极价值,个人是目的,国家是保障个人权利的工具。
自由主义者认为,个人有某些基本权利,如生命、自由、财产或追求幸福等,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性的要求,他们将其称为“自然权利”。
自由主义者坚持,国家权力是有限的,它没有任性的和绝对的权力,不能侵犯个人权利。
这个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由霍布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经斯宾诺莎等人,到洛克那里得到完整系统的阐述。
洛克被推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人。
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中,通过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学说,提出个体与生俱有不容被他人剥夺或侵害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由此奠定了自由主义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由观念:经济自由和信仰自由。
与此同时,洛克通过从自然状态推导出社会契约理论,从逻辑上确定了国家(政府)的消极地位:其权本为民所授,其权就应为民所用。
因此,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服务,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政府的合法性在于不违背社会成员的意志,不掠夺和侵吞公民的个人财产。
由洛克创立和奠定的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不久分别为法国的孟德斯鸠和英国的亚当"斯密、边沁等思想家所发展。
孟德斯鸠沿着洛克的分权思想,设计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和相互制约的政治定律,认为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必然出现对权力的滥用。
三权分立与制约学说,从制度设计上有效地限制了政府公权可能对公民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的侵害,效地消除了公民对政府的惧怕与担心,使得他们在没有多少畏惧感的情况下心情舒畅地去依法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此后又有一大批思想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它。
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1776)一书中则阐述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直到19世纪三十年代,“自由主义”才被广泛应用。
近代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浮上台面,例如污染、童工,和都市人口过于拥挤等。
物质和科学上的进步增长了人类的寿命,减少了死亡率,也因此人口爆炸性的增长。
而这造成了劳工过多的问题,减低了平均的工资。
米尔顿·佛利民指出这个时代造成的现象不是贫穷人口增加,而使"贫穷现象更显而易见"了。
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如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威廉·冯·洪堡则认为这些问题将会由工业社会自身进行修正,而无须政府的干预。
到了18世纪晚期,自由主义成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
2. 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大体上终结于19世纪中期,19世纪以后的新自由主义,不再支持经济的放任自流,赞成适度的政府干预,而且在不妨害有关个人自由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作出让步、认可在提供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集体责任。
民族主义和民族运动中世纪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是为了摆脱宗教神学的统治而独立的。
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运动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以民族振兴和复兴为主要内容。
(法国大革命发生后,在欧洲产生了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爱尔兰反抗英国的斗争、波兰反抗俄国的民族起义、东南欧反抗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等等,都属于这类运动。
特别要提到的是意大利统一和德意志统一,这也是民族运动。
那时意大利受奥地利、西班牙以及法国的统治和控制,尤其是奥地利,统治着大部分地区。
而意大利有着古罗马强盛的历史,争取民族复兴是很多人的愿望。
因此,意大利统一运动本身,同时也是一场民族运动。
德意志统一则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场斗争。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争夺统治权的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两家。
奥地利是个多民族的帝国,它占有的捷克地区住的是西方斯拉夫人,匈牙利地区住的是马扎尔人,此外还有意大利人、南方斯拉夫人等等其他民族的人。
而普鲁士居住的却基本是单一的日耳曼人,当年条顿民族(即日耳曼人)横行中欧,很是有威力。
俾斯麦就利用这一点,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号,调动日耳曼人的民族意识。
他在统一运动中把奥地利挤出了德意志范围,最后建立了日耳曼族的德意志帝国。
所以这在相当程度上又是一场民族运动。
而19世纪的亚洲民族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当时还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仍属于古代造反运动的类型。
20世纪初的亚洲革命风暴(辛亥革命等)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纳入世界民主革命范畴。
自由主义是欧洲影响世界的一种伟大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由主义是……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材料二:随着19世纪的逝去,自由主义同其他历史运动一样,在性质上起了明显的变化。
……早期的古典的自由主义转为一种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
投票箱前的平等补充了法律面前的平等。
——据《全球通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这种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如今通常被称为“镶嵌型自由主义”,以表明市场进程和企业活动处于社会和政治约束的网络之中,处于监管的环境之中……新自由主义计划要使资本从这些约束中“脱嵌”出来。
——据《新自由主义简史》(1)结合材料一,从19世纪以前西欧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指出自由主义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呈现的趋势,并分析促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结合英国的相关史实说明“投票箱前的平等补充了法律面前的平等”。
(12分)(3)材料三中“镶嵌型自由主义”指什么?从政府施政的角度,结合史实说明二战后自由主义发展演变的过程。
(10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思想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分,答对2个史实即可)法国:法国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人权宣言》。
(2分,答对2个史实即可)(2)趋势:民主化(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
(2分,答“选举权范围不断扩大”给1分)原因: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代议制在欧洲的普遍建立并不断完善;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而斗争;思想: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6分,要求从3个方面作答)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或答英国通过三次议会改革,扩大选举权;19世纪英国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的选举权年龄资格降到与男性相同。
)(4分,答对2点即可,意思相近酌情给分)(3)镶嵌型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2分)过程: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大力干预,(2分)例如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调节社会生产;建立社会福利国家。
(2分,举2个史实)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为走出经济“滞胀”困境,减少对经济的干预,(2分)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2分)(4)时代环境、社会变革(政治改革)、经济水平、阶级立场等。
(2分,答对2点即可。
答案脱离要求则不给分。
)材料19世纪西欧流行的自由主义,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政治上并不关心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自由主义主导下的英国,公民权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以致中产阶级大多没有投票权,更不必说劳动者了。
1832年英国颁布了《改革法案》,该法案多少扩大了选举权,不过十分有限,仅使选举者人数从大约50万人增加到约81.3万人左右。
19世纪末,自由主义在性质上起了明显的变化。
在群众通过接受愈来愈多的教育和参加工会组织而变得更加自信的同时,自由主义不可能继续主要关心资产阶级的利益。
到19世纪末叶,成年男子选举权已在西欧大部分国家起作用。
甚至受崇敬的自由放任主义原则也逐步得到修改。
以往,政府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干涉一向被看作是对自然法则的作用的干涉,是有害的,无效的。
不过,就劳动者而论,这一理论上的主张与基本事实并不相符。
公民自由权和选举权不能使劳动者免受由失业、疾病、伤残和老年引起的贫困和不安全。
因而,他们利用选举权和工会组织迫切要求实行社会改革。
在这种压力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主义发展起来,它承认国家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
民主的自由主义的这些改革是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标志的福利国家的前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末西欧自由主义发生的重大变化。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自由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