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溴常被称为“海洋元素”C.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金属钠D.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答案】B【解析】【详解】A.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A错误;B.地球上99%的溴元素都在海洋中,所以溴为“海洋元素”,故B正确;C.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不能电解氯化钠溶液,故C错误;D.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B.在高温下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粗硅C.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镁以得到金属镁D.镁合金密度较小,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等【答案】C【解析】【详解】A.臭氧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水,可用于饮用水消毒,故正确;B.碳和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故正确;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故错误;D.镁合金密度小,可以制造火箭等部件,故正确。
故选C。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B.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保存FeSO4溶液需加入少量铁粉D.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钠非常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汽发生反应,因此要密封保存,由于钠的密度比石蜡油或煤油大,所以可以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A正确;B、氯水中的HClO不稳定,光照容易分解,所以氯水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正确;C、FeSO4中+2价的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为Fe3+,而Fe3+会与Fe发生反应产生Fe2+,所以保存FeSO4溶液需加入少量铁粉,C正确;D、NaOH容易与玻璃的成分SiO2发生反应产生有粘性的物质Na2SiO3,将玻璃瓶与玻璃塞粘在一起,所以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保存的知识。
4.下列对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有CO32-B.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答案】B【解析】【详解】A、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溶液中的离子可能为CO32-、HCO3-、SO32-、HSO3-,A错误。
B、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B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BaSO4,也可能为AgCl,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Cl-,C错误。
D、加稀盐酸除去OH-时,从外界带入了Cl-,从而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 错误。
正确答案为C。
5.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氯气与碱石灰会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氯气,应该用浓硫酸等,A错误;B.HClO具有漂白性,检验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可用有色布条等,次氯酸与碳酸钙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C.硫酸钠与盐酸不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鉴别两种物质,C正确;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现象,可根据NaOH水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检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6.下列关于含氯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液氯和氯气都是纯净物B.漂白粉和氯水都是混合物C.氯气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发生反应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是FeCl2【答案】D【解析】【详解】A. 液氯和氯气都由Cl2构成,二者都是纯净物,A正确;B. 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B正确;C. 氯气溶于水并且有一部分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正确;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是FeCl3,D错误。
故选D。
【点睛】铁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一定生成三氯化铁。
即便铁过量,所得固体也是铁和三氯化铁的混合物。
只有在水溶液中,Fe才会与FeCl3发生反应。
7.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焰色反应实验中,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钠离子火焰呈黄色C.向FeCl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说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性:H2O2>Fe3+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答案】C【解析】【分析】A. 滴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B. 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C. 依据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D. 不能排除Ag+的干扰。
【详解】A.滴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则检验亚铁离子时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A错误;B.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不能透过蓝色钴玻璃,B错误;C.向FeCl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是因为过氧化氢氧化二价Fe2+生成三价Fe3+,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性:H2O2>Fe3+,C正确;D.不能排除Ag+的干扰,应先加盐酸,如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检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实验设计的原理。
8.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由Ⅰ图中实验现象可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而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具有漂白性,故A说法正确;B.Cl2有毒,闻其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中,故B说法正确;C.Cu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故C说法正确;D.若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就会鼓起,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
9.用如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示碱性,使得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现象与预测一致,故A不选;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淀粉遇到单质碘显示蓝色,现象与预测一致,故B不选;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酸性,能和氨气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大烧杯中有白烟,现象与预测一致,故C不选;D.饱和亚硫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所以溴水的颜色会褪去,现象与预测不一致,故D选;答案选D。
10.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体。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NO(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A【解析】【详解】A. NO难溶于水,没有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故A不相符;B. 氨气极易溶于水,能产生压强差,氨水呈碱性,遇含酚酞的水变红,故B相符;C. H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Cl溶解形成压强差,产生白色喷泉,故C相符;D. SO2与NaOH溶液迅速反应导致压强减小,该反应无颜色变化,产生无色喷泉,故D 相符;故选A。
11.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HCl气体, NO2 和O2的混合气体[V(NO2)∶V(O2) = 4∶1 ],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三个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 B.5∶5∶4 C.1∶1∶1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知,氨气、氯化氢、NO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5:4:1;做喷泉实验时,盛放氨气的烧瓶、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的烧瓶、含NO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的烧瓶,各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分别为:一烧瓶、半烧瓶、一烧瓶,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为2:1:2;因为4NO2+ O2+2H2O=4HNO3硝酸的物质的量和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各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5:4,根据c=知,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5: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正确求算盛放氯化氢气体的烧瓶溶液的体积、盛放NO2和O2气体的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解本题的关键。
12.生产生活中常用84消毒液杀菌消毒。
化学课外小组用Cl2和NaOH固体制取84消毒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84消毒液需要4.0 mol·L-1的NaOH溶液100mL,配制时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配制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
(3)该消毒液也用于漂白,为增强漂白性向消毒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84消毒液在空气中久置后,NaClO会转化为HClO,HClO分解失效,化学课外小组同学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消毒液已失效。
【答案】Cl2+2OH-=Cl-+ClO-+H2O 16.0g 100mL容量瓶HCl+NaClO=NaCl+HClO 溶液变为红色【解析】【分析】(1)Cl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Cl、NaClO、H2O,该反应就是制取“84” 消毒液的反应;(2)根据c=mM计算溶质的质量,利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确定仪器的使用;(3)根据酸性HCl>HClO分析反应;(4)利用HClO具有漂白性,会使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确定消毒液是否已失效。
【详解】(1)Cl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Cl、NaClO、H2O,该反应就是制取“84” 消毒液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2)m(NaOH)=n ▪M=c▪V▪M=4.0mol/L×0.1L×40g/mol=16.0g;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3)该消毒液中的NaClO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也用于漂白,由于酸性HCl>HClO,所以为增强漂白性,向消毒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此时发生化学反应HCl+NaClO=NaCl+HClO,HClO的浓度增大,因此溶液的漂白性增强;(4) HClO不稳定,光照会发生分解反应:2HClO2HCl+O2↑,若HClO完全分解,最后溶液变为稀HCl,不再具有漂白性,所以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出现溶液变为红色,且不再褪色,证明消毒液已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