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与免疫学第2

微生物与免疫学第2

《微生物与免疫学》(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抗原转换
2、潜伏感染
3、乙肝小三阳
4、适应性免疫应答
5、半抗原
6、交叉反应
7、异嗜性抗原
8、抗体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不属于疱疹病毒的是()
A、单纯疱疹病毒B、流感病毒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EB病毒E、巨细胞病毒
2、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A、病毒表面的蛋白
B、病毒的衣壳
C、细胞表面的受体
D、病毒包膜
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
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
D、是病毒才具有的感染方式
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
4、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
A、无病毒血症
B、抗原易变异
C、表浅感染
D、短暂感染
E、免疫耐受
5、干扰素的特性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由宿主基因编码
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
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
6、与流感病毒吸附有关的成分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M蛋白
E、脂质双层
7、关于流感病毒NA的特性,下列哪项是不正确?()
A、由4条糖基化多肽组成
B、具酶活性
C、具抗原性
D、其作用有利于病毒的释放和扩散
E、能凝集多种红细胞
8、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
B、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
C、临床表现多数是无症状携带者
D、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
E、有些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9、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前S1抗原
E、前S2抗原
10、CMV常通过产道引起:()
A、唇疱疹
B、带状疱疹
C、围产期感染
D、病毒性脑炎
E、鼻咽癌
11、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12、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C.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脾脏、淋巴结、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13、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A.巨噬细胞
B. 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干细胞
E.粒细胞
1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15、引起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1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而言是:()
A. 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 超抗原
E.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17、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18、脐带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19、下列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A. s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20、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粘膜表面哪种Ig不足:()
A. s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为,和作用。

2、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大三阳”指,和阳性。

3、HAV的传染源主要为________。

感染后________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4、HSV有两种血清型,分别是和;前者常引起疱疹,后者
常引起疱疹。

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潜伏感染、及感染等三种类型。

6、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免疫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和三方面。

7、根据免疫细胞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特点和效应机制,可将免疫应答分为和
两种类型。

8、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是和。

9、五类Ig中,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分子量最大的Ig是,含有J链的Ig 是和,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能通过胎盘的Ig是,含有分泌片的Ig是。

四、简答题(共26分)
1、简述呼吸道病毒的种类和代表性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6分)
2、简述甲肝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6分)
3、简述适应性免疫细胞的三个主要特性。

(6分)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8分)
第一阶段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编码HA或NA的基因发生大突变或基因重组,变异幅度大,质变,形成新亚型,人群无免疫力,引起大规模甚至世界性的流感流行。

2、经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组织或细胞中不复制,用一般的方法检测不到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引起相应的症状。

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

4、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细胞接受病原体等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只对相应特定病原体等抗原起作用,使之从体内被清除的免疫应答过程。

5、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6、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他种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7、是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8、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二、单选题
1、B
2、C
3、D
4、B
5、B
6、B
7、E
8、A
9、B 10、C
11、D 12、E 13、C 14、A 15、B 16、E 17、B 18、B 19、A 20、A
三、填空题
1、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
2、HBsAg、HBeAg、抗-HBc
3、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不易
4、HSV-1、HSV-2、口唇、生殖器
5、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6、骨髓、胸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7、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8、免疫原性、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
9、IgG、IgM、sIgA、IgM、IgE、IgG、sIgA
五、简答题
1、正黏病毒科(1分):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1分)
副黏病毒科(1分):麻疹病毒---麻疹或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1分)
其它病毒科(1分):风疹病毒---风疹(1分)
2、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1分)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或消化道传播)。

(1分)
致病机理:HAV经粪-口途径侵入人体后,先在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继而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最终侵入靶器官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

除病毒的直接作用外,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引起肝组织损害上起一定的作用。

(4分)
3、①高度特异性,即细胞群体的高度多样性和对抗原性异物识别、应答的高度特异性;(2分)
②免疫耐受性,即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异物产生免疫应答;(2分)
③免疫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细胞T/B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在分化过程中可形成记忆性T/B细
胞。

(2分)
4、(1) Ig可变区的功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1分)
(2) Ig恒定区的功能:①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补体的溶菌效应和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2分);
②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IgG抗体可发挥调理作用(1分)和ADCC作用(1分),IgE抗体
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1分);③穿过胎盘和黏膜,IgG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挥免疫保护作用(1分);sIgA可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发挥免疫保护作用(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