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中之重:毛中特核心知识点八——经济

重中之重:毛中特核心知识点八——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毛中特考试的重中之重,毛中特的分析题主要是考总布局,选择题是每年必考。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必须掌握。

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大纲新增内容,属于必考点。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011年多选;命题角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2014年单选;命题角度: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命题角度:选择题考查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015年分析题;命题角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1单选题、2014年多选;命题角度: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坚持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3.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单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5年分析题;命题角度:如何更好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1)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受到监管。

(3)建立适合于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引进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改善企业股权结构。

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得到的收入。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这类生产要素来自它们的所有者的劳动或劳动成果。

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增考点,必考】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第四,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命题角度: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与坏判断。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第一,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为主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

第二,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第三,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第五,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第六,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

第七,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八,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扶贫,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

【2017命题角度:选择题或者分析题考查如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2.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的一系列困难矛盾、风险挑战,必须更好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修改为“决定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

要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判断。

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4.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7命题角度:选择题或者分析题考查如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