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级别不同,是因为钢筋的化学成份不同,化学成份不同,也就造成的了它的力学指标不同。
一、二、三级钢筋是国家根据社会生产需要而制订出的材料标准,它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冷弯、及可焊性均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级别的钢筋使用位置也有很大的一同。
一级钢屈服强度235MPa ,极限强度310MPa,二级钢屈服强度335MPa ,极限强度510MPa,三级钢屈服强度400MPa,极限强度600MPa另外Q235是一级钢.HRB335是二级钢.HRB400是三级钢区别:一级钢:外表是光滑的,所以有叫圆钢,盘条。
二级和三级的区别:应该只能看刻在钢筋上的标号才能分辨是二级钢还是三级钢,现在带肋钢筋大多都是月牙肋,所以从外观难以分辨。
关于标号分两种情况,2008年3月1号之后国家颁发新标准,所以看钢筋标号要分清楚钢筋是在什么时候生产的,我现在所在的工地就有之前的钢筋,标号是老标准。
标号就是刻在钢筋上的标记,旧标准HRB335用“2” 表示;HRB400用“3”表示;HRB500用“4”表示。
而新标准的标志作了变动:HRB335用“3”表示;HRB400用“4”表示;HRB500用“5”表示;HRBF335用“C3”表示;HRBF400用“C4”表示;HRBF500用“C5”表示。
牌号带F的抗震钢筋在标牌和“质保书”上要明示。
今后看到钢筋表面刻着“4”,就是HRB400,也就是现在说的Ⅲ级螺纹钢,不过今后Ⅲ级螺纹钢不称了,要是叫HRB400钢筋。
用途:1)三级钢筋(HRB400)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其力学性能优于一、二级钢筋,三级钢筋屈服强度400MPa,二级钢筋(HRB335)只有335MPa。
2)二、三级钢筋都属于普通低合金热轧钢筋,都是带肋钢筋,都可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以上两方面原因,设计在采用一、二级钢筋时,当设计出来的截面配筋率过大时,或者超过相关规范时,结构主筋就应采用更高等级的钢筋,以降低截面配筋率。
这个时候就会用到三级钢筋。
具体使用部位其实也是根据结构计算后确定的,一般在结构受力较大部位,可能是混凝土截面面积要求不能过大,但受力大;可能是大跨度的梁、板等部分。
一级钢筋一般用来做箍筋等构造作用的。
也有做主筋,要依据设计要求的。
以上全部资料仅供参考。
:钢筋符号大全。
钢筋在我们的各项建筑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而我们常说的钢筋则通常是指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
钢筋按照其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等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因此,在进行工程图的绘制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不同的特殊符号来代表不同钢筋的级别种类,以示区分,减少工作的复杂性。
那么,钢筋符号有哪些呢?而其中的二级钢筋符号和三级钢筋符号又是怎样的呢?目前,我们建筑工程用的普通低合金热轧钢材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即Ⅰ级钢筋(HPB235/HPB300 235/370级);Ⅱ级钢筋(HRB335 335/510级);Ⅲ级钢筋(HRB400 370/570)和Ⅳ级钢筋(HRB500 540/835)。
接下来是小编特意搜集整理的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钢筋符号大全。
(点击图片查看钢筋相关内容)|a HPB235级钢筋p |b HRB335级钢筋p |c HRB400级钢筋p|d Ⅳ级钢筋p |a|lll|m 冷轧带肋钢筋|a|lj|m 钢绞线符号|l2|m 平方 |l3|m 立方 |e 小于等于l|h 字串缩小1/2(下标开始) |i 字串增大1/2(下标结束) |r 双标上标开始|j 字串升高1/2 |k 字串降低1/2 |s 双标下标开始|l 字串升高缩小1/2(上标开始)|t 上下标结束 |o 对前两字符画圈|m 字串降低增大1/2(上标结束) |n 对前一字符画圈|p 对前三字符画圈|q 字串缩小1/3(点击图片查看钢筋相关内容)|L 角钢 |I 工字钢 |[ 槽钢|D 方钢 |- 扁钢 |J 卷边角钢|C 卷边槽钢 |Z 卷边Z型钢|T 钢轨|O 圆钢%%c 符号p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注:①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求;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③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④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⑤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12m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⑥对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120m、100m。
⑦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梁端加密区梁端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一2hb,500 hb/4,6d,100 10二 1.5hb,500 hb/4,8d,100 8三 1.5hb,500 hb/4,8d,150 8四 1.5hb,500 hb/4,8d,150 6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高。
柱加密区箍筋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一6d,10010二8d,1008三8d,1508四8d,1506二、三级框架柱中,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可采用?6;二级框架的框架直径不小于?10时,最大间距可采用150mm;三、框支柱的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的轴压比N/(fcA),不宜大于表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柱0.65 0.75 0.85 0.90框支层柱0.75 0.85 0.90 0.95注:①对Hn/h(或Hn/d)<4或变形要求高或Ⅳ类场地土上较高的高层建筑的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此处,h、d分别为柱截面的高度、直径;②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本规范第,其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0.9;③对符合表,取非抗震设计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表防震缝最小宽度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须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框架房屋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当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二、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款数值的70%。
厂房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多跨厂房宜采用等高厂房;二、厂房的贴建房屋,不宜在厂房角部布置;三、厂房体型复杂或有贴建房屋时,宜设防震缝,其宽度,在厂房纵横跨交接处可采用100~150mm,其他情况可采用50~90mm。
注:这里的“厂房”指的是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抗震演算(一)免抗震承载力验算情况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1、砌体房屋,多层内框架砖房,底层框架砖房,水塔;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多层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对的多层框架厂房;3、7度和8度时,高度不超过100m的烟囱。
4、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注:软弱粘性土层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分别小于80、100和120kPa的土层。
(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fSE=ξSfS(式中fSE-----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ξS-----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表;fS-----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采用。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表3.2.2岩土名称和性状ξs岩土,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k≥300粘性土和粉土 1.5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1.3 150≤fk<300粘性土和粉土稍密的细、粉砂,150≤fk<300粘性土和粉土,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 1.1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填土 1.0 (三)天然地基要求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且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25%,烟囱基础零应力区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烟囱设计规范》的要求。
p≤fSE(pmax≤1.2fSE(式中p-----基础底面地震组合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max---基础边缘地震组合的最大压力设计值;(四)低承台桩基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00kPa的填土时,下列建筑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1、本节第;2、7度和8度时,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多层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地多层框架厂房。
相关知识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中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震级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关联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
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