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反孟氏骨折的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

最新反孟氏骨折的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

反孟氏骨折的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
反孟氏骨折的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反孟氏骨折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所包含的内容。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相关信息供学员参考。

一、概述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也称为反孟氏骨折。

1934年Galeazzi 详细描述了这种损伤,此后即称为盖氏骨折。

这种损伤的发生率较孟氏骨折高6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直接外力,如打击伤或机器绞伤等;间接外力,摔倒手撑地,均可造成这种骨折。

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发生于儿童。

此型损伤轻,易于复位。

2、桡骨下1/3骨折多为横形、短斜形。

有明显的短缩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多由于摔倒手撑地引起。

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旋后位致伤者,则向掌侧移位。

临床上后者多见。

此型损伤较重。

下尺桡韧带、三角软骨、骨间膜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3、桡骨远端下1/3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并合并尺桡骨干骨折或尺桡骨外伤性弯曲多为机器绞伤引起,损伤重可能为开放伤。

除下尺桡韧带、三角软骨损伤外,骨间膜损伤亦较重。

三、临床表现
外伤后如移位不明显者,仅有疼痛、肿胀及压痛,前臂旋转活动受限。

移位明显者,桡骨出现短缩与成角畸形,下尺桡关节压痛,尺骨头膨出。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摄片显示在桡骨下1/3交界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多无严重粉碎。

如桡骨骨折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

在前后位X线摄片上,桡骨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

侧位片上,桡骨头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五、诊断
根据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伤后腕部及前臂下段肿胀、疼痛、畸形、关节活动障碍,检查见桡骨下段及尺骨头有压痛,桡骨下段假关节活动。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鉴别诊断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也称孟氏骨折。

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

外伤后肘部及前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压痛局限于尺骨上1/3 或尺骨鹰嘴及桡骨头。

移位明显者尺骨上段有成角或凹陷
畸形,在肘关节的前外或后外方可触摸到脱出的桡骨头。

肘关节在半屈曲位活动受限,前臂多在中位不能旋转。

10%的患者合并有桡神经损伤。

X线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

七、治疗
1、闭合复位外固定这种治疗方法比较容易。

但因肌肉收缩,维持复位的位置却较困难。

由于旋前方肌、胧桡肌、伸拇长肌与外展拇长肌收缩使骨折远端发生重叠移位,并向尺侧靠拢,因此闭合复位成功率不高。

治疗结果很不理想。

因此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

桡骨骨折应做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使用加压钢板置于桡骨掌面。

术后短臂石膏前后托,前臂旋转中立制动4~6周。

去制动后进行功能锻炼。

2、不稳定型桡骨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3、陈旧性盖氏骨折如桡骨已经愈合,只有轻度畸形,但有前臂旋转受限及疼痛症状时,应做尺骨头切除术,可改进旋转功能和减轻症状。

畸形严重者,必须矫正畸形,以钢板螺丝钉固定的同时植骨。

如内固定十分牢固,可同时行尺骨头切除术,否则待桡骨骨折愈合后,再做尺骨头切除术。

术后不做外固定,尺早开始做前臂放置功能练习。

旋后肌综合征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所包含的内容。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相关信息供学员参考。

一、概述
旋后肌是肘后一块小肌肉,起始于尺骨上端后方桡侧,止于桡骨上段桡侧,分为深浅两层,桡神经深支经旋后肌两层之间通过,除支配旋后肌外,还支配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示指和小指固有伸肌,拇长、短伸肌及拇长展肌,是一种单纯运动神经。

在旋后肌浅层的近侧缘是较坚韧的腱性结构,称为旋后肌腱弓,神经常在此处受压。

旋后肌综合征是桡神经深支在桡管内被旋后肌浅层腱弓或桡侧腕短伸肌起腱弓卡压,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常见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手工业工人、键盘操作者以及某些运动员因前臂伸肌过度使用所致旋后肌慢性创伤性炎症。

2、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非感染性炎症均可使旋后肌腱弓处增生、粘连和瘢痕形成。

3、旋后肌处良性占位性病变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等,以及桡神经在旋后肌内行径异常,均可使神经受到过大压力而发生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可逐渐发生伸掌指关节,伸拇,外展拇指无力,伸腕偏向桡侧,原因是尺侧伸腕肌受累,桡侧腕伸肌完整。

无虎口区感觉异常,无疼痛。

本病中指试验阳性,检查时令肘、腕、指间关节伸直,抗阻力伸直掌指关节诱发桡侧腕短伸肌起点内侧缘疼痛为阳性。

网球肘疼痛出现于内上髁上下。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电生理检查可见上述肌的失神经改变和前臂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电生理检查,一般可确诊。

六、治疗
一旦诊断成立,就应行神经探查术,手术需探查骨间背侧神经常见的卡压点,包括桡骨头前方,桡侧腕短伸肌弓和旋后肌的Frohse弓。

需要时作神经束间松解。

经治疗后桡神经深支功能多可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