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第一次考试作业参考答案答案

【经济法】第一次考试作业参考答案答案

《经济法》考试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20分)1. 由( D )提及的经济法,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A.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其著作《自然法典》(1755年)中B.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其著作《公有法典》(1842年)中C. 蒲鲁东在其著作中D. 德国学者提出和归纳的“经济法”概念2. 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 A )。

A.资格B.责任C.行为 D .利益3. 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 A )。

A.企业B.事业单位C.社会团体D.国家机关4. 我国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依法承担( B )。

A.有限连带责任B.无限连带责任C.有限责任D.无限责任5. 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 C )。

A.董事会B.监事会C.职工代表大会D.股东大会6. 下列有关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在中国境内指定分支机构代表人或代理人C.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必须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D.分支机构应当在其名称中标明该外国公司的国籍及责任形式7. 有限责任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

A.董事会B.董事长C.股东会D.国务院8. 一般认为,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于( A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9. 现代经济法学的发源地是( C )。

A. 中国B. 美国C. 德国D. 日本10. 属于市场管理法范畴的法包括( B )。

A.税法B.反不正当竞争法 C 预算法 D.中国人民银行法11. 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归( A )所有。

A.投资人个人B.集体C.个人独资企业D.法人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的是( D )。

A.全民所有制企业B.国有独资公司C.国家控股公司D.合伙企业13.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是( B )。

A.股份有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无限责任公司D.两合公司14.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转让是通过( B )进行的。

A.债权转让B.股票转让C.债券转让D.现金转让15.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是( D )。

A.中国人民银行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海关总署D.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16.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 B )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A.个人全部财产;其特定资产B.其出资额;其全部资产C.其出资额;其经营财产D.其个人全部财产;其全部资产17. 下列主体中属于宏观调控部门的是( C )。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B.中国人民银行C.国土资源部D.商务部18. 法国人丹尼和美国人泰尔按我国法律规定,各出资50万美元(其中丹尼的出资包括专利技术出资)在上海成立一公司,公司章程规定各方以该出资对公司债务负责。

后该公司又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两家分公司。

下列有关该公司的成立与责任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B )(司考)A.该公司因出资人均为外商,故不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即可成立B.该公司需经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成立C.该公司因系个人投资设立,故出资人应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D.该公司由出资人直接向公司登记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即可成立19.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B )。

A. 落实责权利关系B. 通过公司所固有的不同利益、不同所有制主体相互制约基础上的合作,有效地投资经营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C. 引入公司治理结构D. 与国际接轨20.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有权( C )。

A.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B.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C.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D.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二、多项选择题(10分)1.根据《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是(BCD )。

A.破产企业未履行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因清算组解除合同受到的损失额B.债权人参加债权人会议的差旅费用C.有财产担保的债权D.破产宣告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破产企业的罚款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

A.合营企业只能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B.合作企业除有限责任公司还可能采用其他组织形式C.外资企业只能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D.董事会是合作企业最高权力机构3. 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依照我国《公司法》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包括(ABD )。

A.国有独资公司B.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C.两个以上的集体企业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4. 我国经济管理主体包括( A )。

A.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B. 特殊企业(包括政策性经营和国有资产投资)C. 经授权的其他组织D.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5.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的判断中(AD )是正确的?A.投资人只能是自然人B.有符合规定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C.须有企业章程D.投资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三、简答题(30分)1. 简述经济法的定义及其基本涵义。

2. 简述破产的概念与类型。

3. 简述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

四、论述题(40分)1. 试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2. 试论《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资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答案一、 D A A B C A AACB A DBBD B CBBC二、1、BCD 2、AB 3、ABD 4、A 5、AD三、简答题1.答: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个定义有三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第二,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第三,经济法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

2.破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其负债达到或超过所占有的全部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的企业行为。

破产分类主要依据不同原因来划定,如政策性破产和非政策性破产。

因政策性亏损或者上级主管部门错误的行政干预、价格政策变化等原因,使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破产,叫政策性破产。

技术性破产是指已资不抵债了,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导致债务清偿能力丧失,而导致的破产。

3.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应具备的条件:已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包括向原股东配售股票(下称:“配股”)和向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下称“增发”),除应当符合前述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对其具有实际控制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他关联企业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分开,保证上市公司的人员、财务独立以及资产完整;(2)公司章程符合《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3)股东大会的通知、召开方式、表决方式和决议内容符合《公司法》及有关规定;(4)本次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5)本次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公司股东大会批准的拟投资项目的资金需要数额;(6)不存在资金、资产被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人占用的情形或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重大关联交易;(7)公司有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8)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四、论述题(一)试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经济法与民商法既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联系(1)二者都是以特定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规范对象民法通过对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确认主体权利和确定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民事法律制度,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和市场竞争奠定了必要的条件。

社会以商品交换为运作方式,正是通过商品交换,才使得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商品交换要求交换双方必须承认对方是商品的所有人,与自己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只有承认交换双方是平等的,才有可能实现商品的自由交换,获取个人利益。

经济法则通过对国家干预或管理经济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调整,规范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和市场竞争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经济法从其本质上说,是从法律角度反映国家因素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亦即对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调整。

经济法通过国家干预和国家参与等手段、方式,目的是通过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对社会资源重新整合、优化配置,谋求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平衡和国家经济安全。

(2)二者适用许多相同的法律制度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它所确立的一些基本制度和基本准则,对于调整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同样适用。

例如,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对于确认经济法中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法中的物权制度对于认识经济法中的市场主体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法责任制度可以直接为经济法所适用。

经济法和民法在法律制度适用上的某些一致性,甚至决定了经济法在某些方面无须确立自己的制度概念范畴。

商法是属于企业的法,经济法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归根到底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干预。

所以,经济法和商法都是规范有关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域;同时,经济法调整社会经济生活须借助国家公权力,商法一方面为了保护企业权利,一方面又要运用国家公权力对企业进行监督因而与经济法一样,不同程度地带有公法的性质。

(3)经济法的产生,弥补了民商法在调整国家经济生活和国民收入方面的不足在市场经济中,民法通过对人格的保护率先确立了市场参加者的主体资格、民商法通过对私权的保护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商法对促进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民商法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民法抽象的平等不能解决现实中事实上不平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民法的所有权绝对原则制约社会整体利益、民法的自由和自治可能引起经济在微观上的盲目和宏观上的不稳定、民法的任意性规范难以应付非正常的市场现象、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和市场失灵导致民法的规范功能受到限制、民法的价值判断基础的动摇导致民法内部矛盾的产生。

经济法能够以全局观念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系统调整,并实现“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经济法对社会经济发展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之功能。

经济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最充分地体现社会公平。

(4)经济法的产生,来自于对民商法界限的超越A、经济法超越了国家不介入私人经济生活领域的民法传统,是一种国家直接调节社会经济的法。

民法基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分野的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

而经济法则把国家引入私人经济生活,赋予国家直接介入经济生活的权利,通过直接调整国家和经济主体的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

由于国家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它可超越个人主义立场,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通过强制、直接参与宏观调控等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的均衡,促进经济的合理运行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