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6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多选题1.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通过平面镜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C.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 如图所示的电路,R表示电路的总电阻,P1 、P2与P分别表示R1、R2和R的实际功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已知R2 、U1与P1,则R=(U12 /P1)+R2B.若已知R、P1 与I,则R2=R(P1/I)C.若已知R2 、U2与P1,则P=(U22 /R2)+P1D.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就能求出其余所有的物理量3. 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9中甲和乙所示则()A.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B.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C.小青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山的一样大,小青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D.小山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青的一样大,小山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4. 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

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

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

由此可知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m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 cm二、单项选择题1.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 6-4-8 所示,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图 6-4-82. 以下光学元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近视眼镜D.投影仪3.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4. 眼睛前部的聚光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凸透镜作用的各部件是()A.角膜B.虹膜C.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的结果D.晶状体5.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6. 如图6-2所示,把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图6-27. 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这三种情况的晶状体最厚的是( )A.近视眼B.远视眼C.正常的眼睛D.一样厚8. 如图 6-4-5 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图 6-4-5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9.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C. D.10.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11. 晶状体本身就是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它的焦距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什么的调节来完成的()A.角膜B.睫状体C.瞳孔D.虹膜12. 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三、实验题1. 小周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2)小周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a )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cm处,如图(b ),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的虚像。

四、综合题1.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图中填上适当的透镜.2.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3.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

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4. 在硬纸板上挖一个半径为r的圆孔,迎着太阳光放置,在离纸板L并与纸板平行的地面上出现半径为r的光斑.把你的近视眼镜嵌入纸板的圆孔上,光斑的半径增大为R.由此可知,近视眼镜的焦距是多少请画图加以说明.5. .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利用平行光源可以找到焦点,直接测出焦距.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如何利用凸透镜来测定凹透镜的焦距呢(1)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2)画出你设计的光路图.(3)写出设计的主要步骤.6. 如图A′是A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像,试确定该凸透镜的焦点。

答案一、多选题1、ACD2、 AC3、 BCD4、BD二、选择题1、B2、C3、 D4、C5、 C6、B7、 A8、A9、 A 10、 C 11、B12、 D三、实验题1、(1)光屏中央(2)左左(3)透镜2、约为10(透镜焦距以实际印刷效果用刻度尺测量为准);正立、放大四、综合题1、:2、3、答案:测老花镜(凸透镜)度数的简单方法如下:器材:刻度尺。

步骤:(1)晴天时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

(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或光盘)最小、最清楚。

(3)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地面上光点距离(记录结果单位是米),用f表示。

计算公式:镜片度数D= 。

4、 r L/(R-r),图略5、 (1)平行光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2)如图6-4所示图6-4(3)把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让平行光通过凸透镜,用光屏找到凸透镜的焦点F1 的位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1,再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安装上待测的凹透镜,移动凹透镜,直到光屏左右移动时,它上面的光斑大小不变为止,此时,测出凸透镜与凹透镜间的距离s,则凹透镜的焦距为(f1-s).6、第7章运动和力一、多选题1. 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着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在离开弹簧后的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不变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因为失去了弹力的作用2.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 图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顶出去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保持不变D.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4. 小明在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看到了足球场上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 如图所示,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让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读数B.在桌面上铺上毛巾使接触面粗糙一些,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C.在木块上放砝码,目的是改变木块对桌面的压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单项选择题1.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B.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但是可以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C.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D.选用优质的材料,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2.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B.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但是可以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C.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D.选用优质的材料,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3. 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4. 一只粉笔盒放在水平讲台面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对讲台的压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它对讲台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C.因为它处于静止,所以它没有惯性D.它不能自动地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它受摩擦力5. 、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变为竖直下落(不记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C.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D.继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6. 首先得出“一切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速度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的科学家是()A.牛顿B.爱因斯坦C.伽利略D.欧姆7. 下列与中考体育加试相关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抛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受到惯性的作用B.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C.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人双手握住单杠静止时,人对杠的拉力与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8. 首先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结论的著名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9. 下面哪种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A.在鞋底、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下雨天在泥泞的路面上撒些炉渣或沙子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10.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王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B.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王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王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1.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2. 下图是张博同学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单杠对他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惯性最大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泼水时,水出盆后,由于持续受到盆的推力而向前飞去B.高速行驶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4. 如图所示是张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所拍摄的照片,她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照片中的场景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照片甲中,杨新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照片乙中,李彤同学百米冲线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