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检查方法一、在对企业收入总额的企业所得税检查中的涉税问题及主要检查方法:(1)常见的涉税问题:①收入计量不准。
②隐匿实现的收入。
③实现收入入账不及时。
④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参国税函【2008】828⑤收入的确认。
参国税函【2008】875确认时间、范围、区别折扣、折让、买一赠一(2)主要检查方法:主要是检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通过本年与以前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减变化率”的对比分析,发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减变化较大的,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对应资产负债表中和收入有关的应付账款、存货等项目,分析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比收入构成项目的增减变化,审查主营业务收入取得、退回、结转等业务的账务处理,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检查的突破点。
①实现收入入账不及时检查1)劳务收入的检查一是通过纳税人提供的经济合同,核实劳务内容、形式、时间、金额、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预收账款”等账户贷方发生额,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核对,是否存在合同中约定的各明细项目未确定收入的情况。
二是结合“工程施工”、“劳务成本”等账户,通过劳务收入与劳务成本配比性的检查,对长期挂往来科目预收性质的劳务收入逐项核实,查看相关劳务合同、协议,及结算方式,是否存在应确认未确认的劳务收入。
三是在对餐饮、娱乐等现金收支较大的企业,审查销售日报表营业额记录簿、“水单”、“账单”和使用票据、各类合同等,核实企业入账不及时的问题。
2)股息、利息收入的检查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借方发生额及上年借方余额。
如未体现投资收益的,应重点检查“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往来账户,核实纳税人是否将投资收益挂往来,必要时到对方单位调查取证。
②视同销售行为的检查1)检查企业是否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集资、广告、赞助、样品、职工奖励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审查企业“产成品”、“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相对应的“职工应付薪酬”、“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2)检查企业是否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偿债或对外捐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检查主要账户“产成品”、“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应付款”、“营业外支出”等账户。
3)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应将开发产品用于对外投资、职工福利、偿债或对外捐赠业务按规定视同销售外,还要着重检查开发产品结转去向,有无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或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或换取其他单位或个人非货币性资产的行为。
4)检查企业有无整体资产转让、整体资产置换、合并、分置业务,判断是否属于应税重组,是否存在应确认未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
③销售货物税务处理的检查1)检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及纳税资料,确认账面应税收入的及时性、真实性。
2)检查“库存商品”明细账的对应账户,查看现收或银收的收款凭证,是否有销售货物直接冲减存货,而未反映收入。
3)检查“原材料”明细账,查看其对应账户是否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有无是货币资金或往来账户、销售“原材料”未作收入。
二、在对企业成本扣除项目的企业所得税检查中的涉税问题及主要检查方法:(1)常见的涉税问题①利用虚开发票或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②资本性支出一次性计入成本。
③将基建、福利等部门耗用的料、工、费直接计入成本等以及对外投资发出的货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等。
④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⑤收入和成本、费用不配比。
⑥原材料计量、收入、发出和结存不准确。
⑦周转材料不按规定的摊销方法核算摊销额,多计生产成本费用。
⑧成本分配不正确。
⑨人工费用的核算不准确。
⑩销售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1)虚计销售数量,多转销售成本。
2)销售退回只冲减销售收入,不冲减销售成本。
3)为本企业基建、福利部门及赠送、对外投资发出的货物计入销售成本。
(2)主要检查方法先从企业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入手,主要分析“主营业务成本”项目,计算“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化率”、“同行业成本率对比率”三个指标,对企业的主要业务成本增减变化情况与同行业同一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从中发现疑点。
同时把握成本费用的三个关键点:第一,成本费用包含的范围、金额是否准确,成本费用的划分原则应用是否得当;第二,分析各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和成本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要查明原因;第三,分析成本费用各个项目增减变动的情况,判断主营业务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排查税前扣除项目存在的疑点,确定检查主营业务检查的突破点。
现就结合上面常见的涉税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扣除项目的检查。
①产成品检查(成本分配不正确)1)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检查根据企业采用的不同核算方法分别进行检查。
一是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单”和“产品入库单’与“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收入数核对,查看完工产量与入库数量是否相符;二是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与仓库“库存商品保管账”收入数核对,查看本期实际产量是否一致;三是根据生产车间的产量记录与产品收入凭证核对是否相符;四是根据投入产出法计算应产出产品数量,并与入库、入账产品数量核对是否相符。
2)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检查主要从完工产品产量及其成本分配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a、完工成本产量的检查一是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单”和“产品入库单”与“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收入数相核对,查看完工产量与入库数量是否相符;二是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与仓库“库存商品保管账”收入数核对,查看本期实际产量是否一致;三是根据生产车间的产量记录与产品收入凭证核对是否相符;四是根据投入产出法计算应产出产品数量,并与入库入账产品数量核对是否相符。
b、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方法的检查完工产品成本的分配,由于在产品的核算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检查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第一,对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的检查。
检查各月份之间在产品数量是否均衡,有无突升突降的变化,或在产品实际结存量过大,而不按成本核算的要求,合理保持在产品成本,导致抬高完工产品成本,影响销售利润的问题。
第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按相同比例分配生产费用的检查。
按相同比例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此分配方法只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生产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情况。
否则会造成库存商品及在产品成本不实,影响销售利润,应予调整。
第三,扣除在产品定额成本,确定完工产品成本的检查。
此方法只适用于制定在产品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企业,否则会将加大或减少完工产品成本的情况。
第四,按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量分配费用的检查。
此方法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结存量变化较大,重点审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数量是否真实,材料投入方式的确定是否正确。
3)成本计算方法的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在一个年度内有无随意变动成本计算方法的情况,改变成本计算方法的,是否报税务机关备案;二是检查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各种定额是否正确,有无多年不变而脱离实际费用的问题。
②人工费用的检查对税前扣除的人工费,主要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及其对应账户,审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1)核实从业职工人数,有无虚列从业人员,虚列工资支出的问题。
(2)通过“制造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审查企业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特殊工种人身安全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缴存渠道,是否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为职工办理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以外的各种商业保险费用。
(3)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应由企业负担的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检查是否按规定比例计算金额,借方发生额是否符合列支范围,有无列支其他无关支出的情况。
是否直接在期间费用中列支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应由个人负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审核“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明细账户,检查企业是否将发给在建基建、福利部门人员的非货币性福利全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或将本企业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只计入期间费用而未计或少计收入。
应当依据国税函[2009]3 号、国税函[2009]98号文的规定进行检查。
职工福利费的调整案例:例一:某公司职工福利费年初余额为70000元,本期又计提1000元(贷方),本期发生5000元福利费支出(借方),本期直接在费用中列支防暑费、取暖费50000元,假设本年的福利费扣除限额为48000元(工资额的14%),该公司2008年度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多少福利费?答案:51000元(50000+1000)解析:按照国税函[2009]3 号文的规定向职工发放的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属于职工福利费的范围;按照国税函[2009]98号的规定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
本期实际发生的福利费支出为55000元(5000+50000),应首先冲减年初的余额70000元,冲减后仍有余额。
因此,本期计提的1000元以及在费用中直接列支的防暑费、取暖费50000元,共计51000元应进行纳税调增处理。
例二:假设该企业本期直接在费用中列支防暑费、取暖费80000元,其他条件同例一。
那么该公司2008年度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多少福利费?答案:66000元[(65000+1000)(80000-65000<48000)] 本期实际发生的福利费支出为85000元(5000+80000),应首先冲减年初的余额70000元,冲减余额后本期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5000元(85000-70000),未超过限额48000元。
因为本期计提的1000元以及在费用中直接列支的防暑费、取暖费80000元,共计81000元进入了当期损益,所以应调增66000元(81000-15000)例三:假设该企业本期直接在费用中列支防暑费、取暖费150000元,其他条件同例一。
那么该公司2008年度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多少福利费?答案:103000元[(150000+1000)-48000]本期实际发生的福利费支出为155000元(5000+150000),应首先冲减年初的余额70000元,冲减余额后本期应进费用的金额为85000元(155000-70000),已超过限额48000元,故本期税前可能扣除的金额为48000元。
因为本期计提的1000元以及在费用中直接列支的防暑费、取暖费150000元,共计151000元进入了当期损益,所以应调增103000元(151000-48000)职工教育经费的调整案例:例:某公司职工教育经费年初余额为30000元,本期又计提30000元(贷方),本期借方发生额65000元,其中发生培训支出55000元、上交集团公司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