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案10.10.1施工准备工作1.图纸细化阶段:①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图纸的意图,深入了解设计施工图,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施工。
②积极参与图纸会审,及时提出问题请求答复,并积极向建设单位提供最优的施工案。
③施工过程中,根据建设单位的变更意图,积极协助配合建设单位提出最优的变更案。
2.原材料供应阶段:①根据经建设单位审核的施工图纸要求积极采购原材料,所有原材料的供应必须符合标准钢材的质量标准要求。
②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如某些材料市场未能采购到,应积极同业主及设计人员联系,在业主级设计人员签字认可的情况下遵循等强度代换原则可使用。
3.制作阶段:①钢构件开始制作前,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②技术交底完工后,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制作工艺案,提出施工机具要求及安排制作人员、焊接材料等工作。
③钢结构制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安装阶段:①材料到达工地现场前公司将派人进驻现场,联系好各种运输及装卸设备,为工程开工作好充分的机具准备。
②因本工程安装原则为厂技术人员指导,并组织安装力量,故开工前公司将派人作好人力配备计划,精心挑选各种必需工种人员等,并进行施工前安装技术及安全交底工作,并作好记录,同时贯彻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目标。
③工程开工前,应会同建设单位人员办理好当地工程开工必办的各种手续,并作好施工安装过程策划。
④安装过程中,各工序相互交接时应有验收记录,并且对存在的不合格品及时进行返工返修。
5.竣工验收:①由现场管理部门作好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协调,确定竣工验收的时间、地点、式。
②竣工验收前现场管理部门做好现场卫生清理工作,安装工程的资料汇总及整理工作并出具《竣工报告》、《工程综合评定表》及其它资料。
③竣工验收后,应将竣工资料整理成册送交建设单位及质监单位签字确定工程等级,送至相关部门存档并办理相关的移交手续。
10.10.2钢结构制作1.放样:钢构件的加工过程如钢板下料切割、各零部件的组装、构件预拼等都要有专业放样技术工人在加工面上和组装大样板上进行精确放样。
放样时要预留焊接收缩量和加工余量,放样须经检验员检验,以确保零部件和构件的几尺寸、形位公差、角度、安装接触面等准确无误。
2.下料切割:钢构件下料切割包括气割、剪切和剖口,公司下料切割的主要设备有小车式火焰切割机、砂轮切割机、剪板机等。
切割加工应按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合理堆放并做上合格标识和零件编号。
下料切割的主要精度要求见下表:安全面注意:①必须由熟悉本机械性能的专人负责操作。
②操作人员要注意烧伤、烫伤,带好手套、劳保鞋等劳动防护用品。
③一切杂物、工具等切勿放在工作台上,以免轧入刀口造成事故。
④切割时,切忌将头、手伸入上下刀口之间,以免发生事故。
3.制:钢结构零件主要采用摇臂钻床和移动式磁力钻进行加工,为了确保钻精度和质量,采用模钻的均须有放样工放样、划线;采用数控钻的,其首件加工品均应有检验员首检合格后才准批量钻,零部件、构件钻后均需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做上合格标识才准转序。
制的精度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的要求,制完毕后应彻底清除边毛刺,并不的伤害母材。
具体精度要求见下表:安全注意面:①必须由熟悉本机械性能的专人负责操作,格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②操作人员要按规去操作,摇臂钻床注意绞伤。
③钻和进给速度不得超过规定围。
④禁在运转过程中换档位,禁戴手套操作。
4.矫正:矫正工作贯穿钢结构制作的整个过程,从下料前型钢、钢板矫正到下料后的零部件、各种手工焊构件等都需要矫正,以确保构件的尺寸、形状满足技术要求。
一般构件经矫正后的应达到的精度要求如下表:5.构件组装:钢构件的组装是加工过程中的重点工序,构件在组装前都必须检查各零部件规格、数量、材质等是否符合要求,然后进行划线、放大样,并用胎具固定点焊成型。
H型钢端头板焊接前应进行端头铣平处理。
构件组装后,需经检验合格后才准交付正式焊接。
拆除组装夹具和吊耳时,不应损伤母材,不得用大锤猛力打击,应用气割或机械法进行拆除后,应对残留的焊疤进行打磨修正。
组装后对构件全面检查后,可进行焊接。
6.组装件手工焊接:所有焊接人员均需按规定考核并持证上岗,所有焊接的焊缝均须打上焊工的钢印。
焊接后由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外观检验和超声波探伤,合格后标上合格标识。
构件的焊接质量要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的规定。
组装焊接后的变形应进行矫正,采用火焰矫正时,同一部位的加热不宜超过两次,加热温度禁超过正火温度,且必须缓慢冷却。
焊接连接组装的允偏差见下表:焊接连接组装的允偏差(mm)安全注意面:①必须戴好防护用品和绝缘手套、工作服、电焊帽等。
②禁在雨中或触电危险性大的环境中作业。
③禁操作过程中嬉戏。
④操作前必须检查二保焊机是否漏电,是否正常工作。
7.除锈:加工后的零部件、构件均应按规定进行去除毛刺、焊渣、焊接飞溅物、污垢等表面清理。
采用电动除锈机进行表面除锈处理,除锈等级可达Sa2.5级以上,能对构件进行彻底的除锈清理,使构件露出原金属光泽。
8.构件的涂装:除锈后的构件应在4小时进行表面底漆涂装,涂装应按设计规定、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油漆使用说明书进行作业。
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由温湿度计控制,以确保符合油漆工艺要求,涂装的厚度由干漆膜测厚仪检验控制,在喷涂前应对涂料进行过滤,以避免漆皮,固体颗粒等杂质堵塞喷嘴,影响漆膜性能及外观质量。
安全注意面:①禁吸烟及带火物品接近喷漆车间;②施工操作人员必须配戴防毒面具,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9.编号、标识:所有构件涂装后都由专门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对构件和零部件进行编号和标识。
构件的主要标识有拼装、高度基准点、拼装基准线、中心线、吊点等标记和标识。
10.10.3制作过程控制:1.切割(下料):包括气割和剪切,切割前应对板材或型材进行矫平矫直,对接焊零件还须进行探伤,待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加工:加工的要求按公司控标准检验切割面、几尺寸、形位公差、飞溅物等,合格后进行合理堆放,做上合格标识和零件编号。
2.放样:各过程的加工,如切割、组立、组装、预拼装都有专业放样工在加工面上和组装大样板上进行精确放样,放样后须有检验员检验,以确保零件、部件、构件加工的几尺寸、形位公差、角度、安装接触面等的准确无误。
3.组装:不管是H型钢组装、桁架组装、构件整体组装,组装前必须放大样,端头板焊接前进行H型钢端头铣平处理,点焊后才能正式焊接成型,焊接成型后进行检验、矫正、然后标识、编号和保管,做到不合格不转序。
4.焊接:公司焊接人员均按规定考核,持证上岗。
焊接后焊工必须在焊缝边规定的地打上自己的钢印,焊接后由检验人员进行外观检验和超声波探伤,合格后做上合格标识,然后进行局部变形矫正。
5.制:钢结构零件、部件、构件钻均采用钻床和夹具,制前模板固定,并由放样员划出有关中心轴线和中心,确保制质量和中心轴线位置的准确,制后须由检验员检验,合格后做上合格标记。
6.矫正:矫正工作贯穿钢结构制作的整个过程,从下料前到下料,组装焊接均应矫正,以确保构件尺寸、形状满足规要求,公司矫正法有自动矫正机矫正、拉模矫正、火焰矫正等。
7.表面处理:加工后的零件、部件、构件均有专人去除毛剃、焊渣、飞溅物、污垢等,并进行表面检查:等构件成品并去净表面后,用全自动抛丸机进行表面除锈处理,等级完全可达到Sa2.5级。
8.油漆:除锈后进行表面清理,然后喷涂底漆,要求按设计规定,油漆环境温湿检验由温湿度计控制,厚度由测厚仪检验测量。
9.验收:构件经检验、试验合格后,做上中心线、基准点、吊点、拼装等标识,然后贴上合格证。
10.10.4钢结构安装1.安装前准备工作①对本工程图纸进行仔细阅读,熟悉业主及设计要求。
②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编制施工时间计划及资源调配计划。
③复验安装定位所用的轴线控制点和测量标高使用的水准点。
④放出标高控制线和安装轴网辅助线。
⑤复验预埋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偏差时,做好技术处理。
⑥施工用测量器具应与钢结构制造、土建用的钢尺校对,取得计量法定单位检定证明。
2.安装工艺流程:①钢结构安装采用综合安装法从管线支架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由下而上进行。
安装时注意积累误差。
②安装顺序:基础和支承面→钢柱及斜撑→钢梁(桁架)→小横梁。
③每一个独立单元构件安装完之后,具有一定的空间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3.基础和支承面钢结构安装前对管线支架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位置等进行检查,并进行基础检测和办理交接验收。
并符合下列规定:①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②基础围回填土、道渣夯实完毕;③基础轴线标志和标高基点准确、齐全;④基础顶面地脚螺栓(锚栓)的允偏差(mm)符合下表规定:支承面、地脚螺栓(锚栓)的允偏差(mm)表4.钢柱的安装钢柱安装时,先将基础清理干净,并调整基础标高(锚栓螺母),然后进行安装。
柱子安装层次包括:基础放线、绑扎、吊装、校正、固定等。
①放线:钢柱吊装前,必须对钢柱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直径和伸出长度等进行检查和办理交接验收,并对钢柱的编号、外形尺寸、螺位置及直径等等,进行全面复核。
确认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后,划出钢柱上下两端的安装中心线和柱下端标高线。
②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择液压汽车起重机进行吊装。
吊装时,要将安装的柱子按位置、向放到吊装(起重半径)位置。
③柱子起吊前,从柱底板向上500~1000mm处,划一水平线,以便安装固定前后作复查平面标高基准作用。
④根据柱子的种类和高度确定吊(绑扎)点,在柱底上部用麻绳绑好,作为调整向的牵制溜绳。
吊装前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mm时停吊,检查索具牢固和吊车的稳定性,确定安全后将钢柱慢车吊起、转向就位,位于安装基础时,可指挥吊车缓慢下降,当柱底距离基础位置40—100mm时,调整柱底与基础两基准线达到准确位置,指挥吊车下降就位,并拧紧全部螺栓螺母,临时将柱子加固,达到安全可摘除吊钩。
⑤柱子校正:柱子的校正工作包括平面位置、标高及垂直度这三个容。
钢柱的平面位置在吊装就位时,属一次对位,一般不需再校正。
对于柱子的标高,有时低于安装标高,就位后,需用垫铁调整准确标高。
柱子垂直度校正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向同时进行测量。
垂直度校正法,采用缆风绳、千斤顶、正反螺纹撑杆、大型撬杠,对钢柱施加拉、顶、撑或撬的垂直力和侧向力,同时采用不等厚垫铁,在柱板与基础之间调整校正后用螺栓固定,螺栓拧紧,外露丝扣应不小于2~3扣并加双重螺母防松。
柱子校正时还要注意风力和温度的影响。
⑥柱子安装完毕后,立即安装柱间斜撑以便形成稳定结构。
安装螺栓,不得随意采用气割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