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分类、地位与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 时期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 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
(一)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或劳 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净出口则专指 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部分。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也称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 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 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加上出口总额 构成。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 对外贸易值。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 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
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 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 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称为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 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 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表明该国对外开放程度的 高低和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七、当代的国际贸易
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学、原子能、 半导体、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技术、网络技术
• 战后国际贸易规模:迅速增长
• 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初级产品贸易比重下降 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 制成品贸易比重上升 资本、技术密集型比重上升 服务贸易急剧发展
• 国际贸易格局的集团化发展:EU、NAFTA、APEC
三、按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划分 (一)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 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目前, 采用总贸易统计方法的国家有中国、美国、英国、 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际和地区。 (二)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 出口标志的统计方法,也称专门贸易体系。目前, 采用专门贸易统计方法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 瑞士、法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或劳务购买后,输入 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净进口则是专指一国或地 区某一时期某种同类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部分。
(三)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 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的商品买卖。
(四)过境贸易。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 买卖活动,其运输过程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这对第 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农业原料、机器等有较大的增长
国际贸易的组织形式:商品交易所、大贸易公司、 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
六、帝国主义时期前期的国际贸易 1870--193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生产力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英国地位下降。20% 13.1%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矿产品 占贸易比重增加 食品和农产品原料占贸易比重下降 纺织品占贸易比重下降 金属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
(二)保护贸易。是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广泛地使用 各种措施去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免受外国企业和商品的竞 争,主要是控制各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同时,对本国的出 口商所从事的出口本国商品的活动却给予各种优待甚至补 贴,鼓励其出口。
(三)统制贸易。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机构,利用其 政权力量,统一组织和管理一切对外贸易活动的行为。
国际贸易的显著发展 出现繁荣的国际贸易港口;贸易的范围:亚洲、非洲、美洲
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积累、货币资本、市场、劳动力
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760s---1873
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 工业革命、 运输工具(火车、轮船)、 通讯设施(电报)
国际贸易中英国具有垄断地位 贸易的商品:纺织品贸易迅速增长;粮食、煤炭、钢铁、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的一些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 媒介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则特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 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二、国际贸易额
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按同一种货币单 位换算后相加得出的数额。国际贸易额不能简单地把世界 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相加,因为所有国家和地区 的出口就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如果相加就会形成重 复计算。
(五)复出口贸易。是指外国商品进口后,未经任何加 工改造又输出到国外的贸易活动。
(六)复进口贸易。是指本国商品出口后,在国外未经 任何加工改造又输入到本国国内的贸易活动。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一)自由贸易。一般是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不干涉 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 也不给予各种优待,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交易时的自由竞 争行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 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七、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 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家对外 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一般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 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 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的分类、地位与作用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交换的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贸易的国家有:腓尼基、埃及、希腊、罗马、印度、中国 贸易的商品是: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奢侈品
五、贸易条件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 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净出口盈利能 力的重要指标。
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 的进出口商品在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可以反映出一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
奴隶(生产工具) 贸易的规模和范围:由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运输条件
而受到限制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贸易范围有所扩大: 出现了西方贸易中心;东方贸易中心
贸易的商品仍然是奢侈品:金银、丝绸、香料、宝石、 象牙、瓷器、呢绒、酒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16—18世纪,城市手工业、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