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贸专业,毕业开题报告,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国贸专业,毕业开题报告,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学部经贸学部专业班级国贸5102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辅导教师xxx开题报告日期2013.11.28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学生:xxx,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指导教师:xxx,经济学院一、题目来源本题目来自科研真题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经贸关系被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关系探究,分析两国经贸关系的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中对其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研究意义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己成为全球双边经贸合作伙伴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典范之一,对两国的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美经贸快速发展,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无论以中美两国哪一方的统计数据来看,两国的贸易规模都扩大了百倍以上。

据中方统计,2010年美国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贸易对象国。

另据美方统计,2010年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贸易和第一大进口贸易对象国。

在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等问题,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相信会有助于了解和掌握中美贸易发展的轨迹,有利于扫除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对于促进两国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袁江涛.国别经贸关系研究: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展望[J].知识经济,2012,(2).[2]柴海涛,廖育廉.中美经贸关系现状述评[J].商业周刊,2006,(3).[3]缪非,黄峰.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J].现代经济信息,2009,(9).[4]王雪燕,戴士权.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前景展望[J].商业经济,2011,(1).[5]巴蜀,剑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6] 苗迎春. 中美经贸关系再思考[N]. 国际金融报. 2004.[7]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赵瑾. 解决与大国经济摩擦的关键[N]. 经济参考报. 2004[8]张晓通,詹姆斯·凯思.中美经贸关系:管理竞争性相互依存[J].国际问题研究,2013,(1).[9]王帆.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3).[10]胡音音.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06.[11]张继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因素分析[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12]谭伊茗.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D].兰州:兰州商学院,2007.[13]王爽.中美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8.[14]张继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因素分析[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15]曾凡.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8.[16]陈海燕.国际产业转移对中美贸易差额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9.[17]杨哲.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18]胡音音.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06.[19]王亚飞著.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 保定市: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9.01.[20]王珏著. 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M]. 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01.[21]陈泰锋著. 中美贸易摩擦[M].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2.[22]冼国明,陈继勇主编.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 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23]陈继勇,刘崇仪主编. 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M]. 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10.[24]陈伟著. 战略与经济对话下的21世纪中美经贸关系研究[M]. 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05.[25]余万里著. 美国贸易决策机制与中美关系[M]. 北京市:时事出版社, 2013.03.[26]孙靓莹. 美国国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R].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27]柴海涛,廖育廉.中美经贸关系现状述评[J].商业周刊,2006,(3).[28]支晓津.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广阔[J].中国经贸,2006,(4).[29] 陈宝森.前景广阔的中美经贸关系[J].美国研究,2009,(1).[30]Laharpe Revil, Benassy Quere.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Strategies on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C]. Paper Presented on China’s Economy, Organized by CEPII in Paris on December 12,2001.[31]Morris Goldstein, Nicholas Lardy. China’s role in the revived Britton woods system: a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J].Working papers, 2005(1):284-302.[32]Won W.Koo, Renan Zhuang,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in Sino-US Bilateral Trade[J].Contemparary Economic Plice, 2007(3):362-373.[33]Pingfan Hong, Rob Vos, Keping Yao. How China could contribute to a begin global rebalancing-A model-based policy study[J].DESA Development Policy Seminar, 2008(5):1-50.[34]Roger W. Ferguson, Jr..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EB/OL].(2005-04-20)[2011-03-02]./depts/econ /byrns_web/Handouts/FedTalk_EconClub/FedResTalk.htm.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国内研究现状王超美(2000)认为,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使中美贸易关系中断,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贸易关系恢复,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中美贸易关系的转折点。

胡音音(2006),对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中美贸易关系按年代进行了梳理,20 世纪80 年代中美贸易蓬勃发展,90年代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到“蜜月期”,中国加入WTO 后,中美贸易发展更加迅速。

张继民(2007)把中美正式建交后的贸易关系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89年,中美恢复政治接触和经济往来。

第二个阶段是1989-1993 年,中美经贸关系在风波中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个阶段是1993-2001 年,中美经贸关系成为战略支点。

第四个阶段是2001 至今,是新的发展时期,总的前景很好。

龙向阳(2004),谭伊茗(2007)认为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按两国摩擦来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王爽(2008)认为中美两国自1979 年建交开始,经历了对抗、接触、战略伙伴和建设性合作关系。

对于中美贸易发展的特点,国内学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王爽总结了中美贸易的特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差额稳步上升,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存度不断提高。

张继民(2007)将中美关系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为:两国贸易总量不断上升,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并在近年来不断扩大,中国成为美国主要的贸易逆差来源地;中美贸易结构互补明显;中美贸易领域的争端与冲突日益加剧。

曾凡(2008)通过研究,认为中美贸易存在下特点:中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中美贸易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大,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过大。

陈海燕(2009)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当前中美贸易的主要特点:中美贸易增长迅速;互补性不断扩大,稳固性不断加强;美国对华投资发展迅速;贸易摩擦随着贸易差额的扩大而持续深化。

(二)国外研究状况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研究。

Nicholas rdy(1994)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很大程度上是东亚地区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减少造成的。

Lahreche Revil, Benassy Quere (2001)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利于中国吸引FDI,但证明不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贸易产生影响。

MorrisGoldstein (2005)认为,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其它中美贸易失衡原因的研究。

James Harding (1997)认为,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存在着出口管制错位直接阻挠了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加剧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

Nicholas rdy (1994)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很大程度上是东亚地区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减少造成的。

RoberC.Feenstra、海闻、胡永泰、姚顺利(1998)认为,美国大部分进口商品的生产从东亚加速转移到中国是中美贸易失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

Bown,Chad P. Rachel McCulloch (2005)认为美国由于国内新的贸易主义的兴起,对中国实施了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等歧视性贸易政策,这种政策不仅使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投资伙伴遭受损失,同时也使美国把市场让给竞争对手,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Stephen Roach(2005)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不断以人民币低估和中国低价进口商品方面对中国进行施压。

Nicholas rdy(2001)认为中美贸易中大部分责任并不在中方,两国之间的摩擦不会阻碍两国的经贸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