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煤炭露天开采努力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王显政(2008年7月21日)同志们:今天,我们邀请来自全国露天开采专业的技术专家、学者汇聚内蒙古,主要任务是按照今年初协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工作安排,现场参观考察我国新型露天煤矿,启动露天开采专业委员会工作,研究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的发展现状,露天开采技术装备水平,探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共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为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机构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了76.6%和69.4%。
实践证明,煤炭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同时,也拉动煤炭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逐年大幅增长,市场商品煤价格稳步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加,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职工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煤炭经济运行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煤炭产量逐年大幅增长。
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25.36亿吨,较2001年增加了12.36亿吨,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6%。
我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比重达到了38%左右,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煤炭生产大国。
煤炭产量的快速增加,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需的能源。
今年前5个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2.39亿吨,同比增加1.24亿吨,增长11.1%。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煤炭工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同步、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的新局面。
200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0亿元,其中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后利润252亿元。
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648.23亿元,同比增长97.75%。
其中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补贴后)425亿元,同比增加256亿元,增长65.7%。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至2008年5月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745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测算,年产量规模超过12亿吨,所占比重超过了45%。
四是煤炭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现代化煤矿建设能力提高,煤炭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取得新进展。
截止2007年底,全国已有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矿15处,煤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已通过初审的安全高效矿井270处,核定生产能力8.4亿吨,人均工效15吨/工,平均单井盈利1.66亿元,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45。
今年前5个月,原国有重点煤矿回采工作面月均单产达到了52674万吨,同比增加2901万吨,增长5.83%;原煤生产人员效率5.037吨/工,同比增加0.47吨/工,提高10.39%。
五是安全生产状况稳步好转。
从2003年开始煤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20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3786人,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5.07降到1.485。
今年前5个月,全国煤炭死亡1081人,同比减少496人,下降31.5%。
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1.060,同比下降15.7%。
当我们看到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和起步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就目前的煤炭经济运行特点来讲,不确定因素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企业增支因素多,煤炭成本上升压力加大。
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成本3518亿元,同比增长47.56%。
其中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原选煤单位成本271.38元/吨,同比增加67.07元/吨,增长32.8%。
二是煤炭市场供需呈紧平衡态势,尤其是电煤供应紧张问题突出。
今年以来,煤炭市场需求持续大幅增长,而煤炭供应方面受自然灾害,非法和违规开采煤矿退出,国家严格控制矿山火工品供应,煤炭净进口量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市场实际资源供应量偏紧,造成全国煤炭市场供应紧张形势。
三是一大批小型煤矿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煤炭产量仍有大幅增长动力。
目前一些主要产煤地区的小型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后,正处于矿井联合技术改造过程中,这些煤矿通过投入大量新技术和新装备,采煤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矿井实际生产能力也将大幅增加。
综合分析,今年以来,国际石油、煤炭、粮食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继续走高,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同时又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预测下半年煤炭产能继续增长,煤炭市场将继续保持供求平衡、总体偏紧,局部供求紧张、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受迎峰度夏、奥运临近,运力偏紧、以及灾后重建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区域性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还将加剧,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二、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了几十年不懈努力,我国露天煤矿开采逐渐改变了原始落后的面貌,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目前,国际矿产资源类产品价格攀升,资源价值大幅上涨的形势,深入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大力发展煤炭露天开采技术、装备和工艺,对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的发展阶段看,五十年代初,由前苏联援助,开始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露天煤矿,如当时新建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改扩建的抚顺西露天煤矿,设计能力360万吨/年。
六十年代初又新建了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鹤岗岭北露天煤矿、平庄西露天煤矿、义马北露天煤矿、铜川焦坪露天煤矿等国有重点煤矿,以及云南小龙潭露天煤矿、云南可保露天煤矿、吕河露天煤矿等国有地方煤矿。
这一时期的露天煤矿采用的开采工艺,是以单斗-铁道运输开采工艺为主导;大型露天煤矿采装多采用3-4立方米单斗电铲,运输铁道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机车粘着重量为80-150吨。
在这个阶段,全国露天煤矿生产能力约为2000万吨。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设并逐步投产的五大露天煤矿,即安太堡、元宝山、霍林河、伊敏、黑岱沟露天煤矿,设计总生产能力为5200万吨/年,这一阶段是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开采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创新。
主要以单斗-卡车运输开采工艺为主导,逐渐取代了铁道运输工艺;同时,元宝山、黑岱沟、小龙潭、伊敏等露天煤矿采用了连续开采工艺,使用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运输。
单斗-卡车工艺的配套情况基本是:3-4立方米电铲配20-30吨卡车;8-14立方米电铲配68-108吨卡车,23-35立方米电铲配154-172吨卡车,露天煤矿的年生产能力也由百万吨向千万吨发展。
五大露天煤矿建成投产后,使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水平迅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推动了我国露天采煤机械的制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进入21世纪,面对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国际石油供应紧张,油价大幅上涨,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依靠科技进步,快速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新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将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
在这种大的宏观经济和能源供需背景下,我国煤炭露天开采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安家岭、黑岱沟、霍林河等一批露天煤矿改扩建中引进了更大型的采矿装备,引进了更先进的工艺与技术,产量大幅增加,从1000万吨/年向2000万吨/年以上发展。
如安太堡、安家岭矿引进55立方米单斗、290吨卡车;黑岱沟矿引进巨型吊斗铲,辅以先进的深孔抛掷爆破技术,倒堆剥离,将原煤生产能力由1200万吨/年提高到2000万吨/年以上。
目前,新建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设计能力大幅提高。
如胜利一号露天矿采用吊斗铲倒堆与移动破碎站半连续工艺,设计生产能力2000万吨/年;哈尔乌素露天矿采用吊斗铲倒堆,56立方米单斗挖掘机配360吨级以上卡车进行剥离,设计生产能力2000万吨/年;白音华露天矿采用单斗-卡车-带式输送机的半连续工艺,设计生产能力1500万吨/年。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是露天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矿产量比重逐渐增加,由2002年的4%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左右。
二是露天煤矿开采特点正在向高度集中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开采工艺正在向多样化、综合化和半连续化方向发展。
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由以单斗-铁道运输为主导向以单斗-卡车运输为主导的开采工艺发展,尤其是连续开采工艺和半连续开采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受到重视并开始实施。
三是露天煤矿开采装备正在向大型化、系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露天开采技术水平与各种开采工艺相适应、配套的各类成套露天采煤机械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小到大、从引进到国产化发展。
四是露天煤矿边坡稳定与安全技术也从初始阶段的认识不足、认识不清到越来越受到重视,边坡稳定技术与手段越来越成熟、先进、有效,保障了露天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2007年通过初审的全国安全高效露天煤矿达到了15处,产量达到了1.2亿吨。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经济效益较低,技术工艺与装备水平、设备制造水平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大型成套装备国产化程度低、进程较慢等问题。
发展我国大型现代化露天开采技术,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这也是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露天专业委员会今后主要的攻关课题和研究方向。
三、坚持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水平今年4月,协会组织成立了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并设立了包括露天开采专业在内的18个专业委员会,共有委员426人。
目前煤矿机械和电气专业委员会、地质专业委员会等相继召开了工作启动会。
今天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露天专业委员工作正式启动。
在此,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一)瞄准世界先进的煤炭露天开采技术工艺,切实发挥好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参谋作用。
露天专业委员会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地掌握国内外先进装备和技术工艺的发展方向,引导相关机构和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开发适应各类露天煤矿的技术装备。
尤其是在推进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装备制造国产化的研发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专家的技术优势,在掌握先进设计技术、核心制造技术和工艺研究开发、大型成套设备试制试验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参与研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