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商法论文

民商法论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民商法》期末考试论文姓名张乐学号 61111P50 专业电子商务班级 61111P题目浅谈大学生消费者维权评阅成绩题目:浅谈大学生消费者维权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保护大学生消费者的权益迫在眉睫,而大学生也应该加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知法懂法,还需要学会用法,在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同时,还要把这部法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关键字: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学生消费者Title: Discuss College Students' consumer right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consumer rights have been violated it is often seen. In this cas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prot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mminent, but students should also strengthen law consciousness, to use legal weapons to protect themselves. In China since the nineteen ninties, successively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consumer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ming a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law",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plays a huge role in fighting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other illegal activities. But as a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not only to knowing the law, also need to learn how to us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use the law to practice, to protect their own interests.Keyword: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e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undergraduate consumer目录1 引言 (4)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4)2.2 消费者与消费者权利 (4)2.3 经营者的义务 (4)3 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种侵权行为 (5)3.1 强买强卖的理发店 (5)3.2 无理的网店条款 (5)3.3 联通宽带套餐捆绑手机卡侵权 (6)4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6)4.1 开设法律课程,进行普法教育 (6)4.2 组织与法律有关的相关活动 (7)结论 (7)参考文献 (8)1引言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每个公民都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实行市场经济的法治国家,有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而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有限,这使得大学生成为消费者群体中最应受保护的对象之一。

大学生既是最易受侵害的群体,又是拥有丰富知识的群体,对于知法懂法的大学生,如何使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并且又应该怎样培养法律意识,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2消费者与消费者权利所谓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消费者权利,是指在生活消费中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和。

各国法律所规定的消费者的具体权利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权利是相同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国消费者依法享有相对独立且相互关联的九项权利。

即安全保障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取知识权、受尊重权和监督批评权。

2.3经营者的义务为了充分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既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经营者的十项义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包括: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接受监督的义务、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出具凭证或单据的义务、保证质量的义务、承担“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

3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种侵权行为3.1强买强卖的理发店小丽与小红(化名)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大学生。

一天,两人在武汉的一家理发店消费,进门后,店员便向她们推销各种护发与烫发产品。

两人在店员一味地劝说下,决定烫头。

在烫头期间,店员不断对她俩介绍产品,并给她们使用,两人不熟悉状况,只是看着店员不断往头上抹东西。

结账时,两人发现一共花费了八千多元,查看账单时发现那些涂抹的东西竟是天价,并且店员在给她们抹东西时,也并未说明价格,也没问她们是否需要。

两人没办法,只好找同学借了钱把款项付清,连发票都没要,便匆匆离开。

这个事件中,理发店侵害了小丽与小红的选择权、知情权等,但是正是利用小丽与小红的软弱、容易上当的特征,进行了一次强买强卖的交易,她们也反映当代大学生一个共同特点,不敢于与一些违法商家理论,也没有很强的法律意识,甚至没有留下一些凭据以便日后申诉。

3.2无理的网店条款我们大学生经常在网上买东西,然而,一些权益经常被侵犯,例如格式条款规定,“商品经交付消费者后,若发生毁损,不得退换商品。

”这样的条文单方面免除了经营者自己依法应负的商品瑕疵担保责任,限制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对消费者显然不利,故解释上应采用限制解释,应认为商品经交付消费者后,消费者未按照所示方法正确使用商品,因不当使用致使商品发生毁损的,消费者不得请求退换商品。

但商品本身在交付时即存在明显瑕疵或潜在瑕疵,致使在交付时发生毁损;或者在交付后消费者使用时,因商品本身的潜在瑕疵发生毁损的,商品经营者应当退换商品。

又如网上购物格式条款中也会出现“本公司保留对用户协议及服务条款进行解释的权利。

”的条文,这种赋予经营者单方面格式条款解释权的条文应为无效。

因为按照这一条文,经营者必然对格式条款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违背了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人的解释原则。

来源于罗马法的“有疑义应为表意者不利之解释”的原则,一直为许多国家的判例和学说所接受。

采用此项原则是为了防止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利用其优势地位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的情况发生。

我国《合同法》采纳了这一原则,第41条中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3.3联通宽带套餐捆绑手机卡侵权专家指出,绑定电话保底消费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我不是因为每年多花这几百块钱较真,只是不愿轻易向他们的霸王条款妥协。

”郭同学说,“我也咨询了其他公司,它们的宽带不用捆绑电话,但学校只能装联通的宽带,其他宽带进不来。

”据了解,在呼和浩特市范围内,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是固定互联网宽带市场最大的两家运营商。

运营商往往分区划片,一个片区内大多只有一家运营商进驻,这造成部分用户在办理宽带时没有选择余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内蒙古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938.2万户,普及率达到118.4部/百人。

专家分析,目前几乎接近饱和的电话用户数量增长缓慢,企业又需要不断地拓展业务市场,由此出现了企业利用垄断优势捆绑搭售的现象。

从技术角度看,安装宽带可能要依托于固定电话的电话线。

但不应该有绑定手机,规定保底消费。

强制交易、捆绑消费,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规定。

4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4.1开设法律课程,进行普法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

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置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4.2组织与法律有关的相关活动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

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另外,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