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中南大学版】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中南大学版】

第1章经济学导论一、课后练习[选择题]1. C2. A3.A4. C[判断题]1.√ 2.√ 3.× 4. √ 5. √[简答题]1.答:由于资源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是稀缺的,这就注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

这里提到的稀缺(scarcity)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就是基于稀缺性假设条件下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2.答:两者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共同点也是明显的: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分析者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技能题]对全班同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调研,并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对成绩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将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并分别以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对其中反应的状况进行阐述。

二、观念应用[分析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国家能否在短时间内利用政策法规实施循环经济?答案提示:短期内要做到全面推广还不可能,因为受到技术、废弃资源再利用成本和人们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从长远看,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循环经济的全面推广与实施。

[案例分析]1.煤炭价格的上升对煤炭企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要点:煤炭价格的上升使煤炭企业收益增加,价格刺激下导致产量增长。

从长期看有可能诱导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竞争加剧。

但由于煤炭资源的紧缺性,在未出现新能源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在未来不太可能降价,这也意味着煤炭企业的资源垄断性。

2.该分析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还是宏观经济学范畴?答案要点:该分析若站位于整个社会的煤炭行业,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如果学生具体针对企业内部做分析,则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第二章价格理论一、课后练习[选择题]1.C 2.B 3.C 4.C 5. B 6. D 7. D 8. B 9. B 10. B[判断题]1.√ 2.× 3.× 4.√ 5.×[简答题]1.答:(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消费者的嗜好(偏好);(4)其他有关商品的价格;(5)人们对将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2.答:(1)商品本身的价格;(2)其他有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4)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5)政府的政策;(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3. 答:价格底限分为两种情况:(1)价格底线高于均衡价格由于价格底线规定不能在此价格以下交易,此时的情况就与支持价格相似。

(2)价格底线低于均衡价格。

由于价格底线规定不能在此价格以下交易,而该价格以上的交易是合法的,由于此时均衡价格在价格底线之上,这样,市场价格是可以达到均衡价格的。

因此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4.答:(1)需求完全无弹性;(2)需求完全有弹性;(3)单位需求弹性;(4)需求缺乏弹性;(5)需求富有弹性。

5.答:分为三种情况:(1)收敛型蛛网(2)发散型蛛网(3)封闭型蛛网[技能题](1)左移(2)右移(3)右移(4)不变(这个是影响供给的因素)。

二、观念应用参考答案:一般来说,某商品(如工业品电视机、空调等)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薄利多销”这类现象。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致使农民收入减少。

与此类似,在歉收年份,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减少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案例分析]1.答:拥挤费通过增加提高居民出行的交通费用,来减少居民对出行交通的需求。

进而减少出行人数,从而减少交通的压力。

2.答: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根治还是要靠居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的建设。

三、综合实训此处由教师自行掌握。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课后练习[选择题]1. D2.A3. B 4.A 5. B 6. C 7.C 8. D [判断题]1. × 2. × 3.× 4. √ 5. × [简答题]1.答: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

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

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答:Y 图3-1 消费者均衡Y 1如果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3.答:必需品需求量的增加速度小于收入的增加速度,如购买油盐酱醋等;奢侈品需求量增加速度大于收入的增加速度,如到高级宾馆消费、旅游等;低档品随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如旧衣服、低档香烟等。

它们的恩格尔曲线分别如下图的(a )、(b )、(c )所示。

I X(a )X(b )IX(c )三种恩格尔曲线[技能题]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 和Y 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20/Q Y 的点上实现均衡。

已知商品X 和商品Y 的价格分别为P X =2,P Y =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 和Y 各多少? 解:设张某此时消费X 商品Qx,消费Y 商品Qy ,根据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得: 1. PxQx+PyQy=2702. MUx/Px = MUy/Py3.边际替代率MRSxy=20/Qy=MUx/MUy 由2和3可得 Qy=50 ,代入1可得 Qx=10二、观念应用[分析题]答: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

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

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

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

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案例分析]1.答: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2.答: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对买卖双方都存在的。

而对于买方和卖方而言都想要获得最大的剩余,如果让对方先出价,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底线,以便自己能够获得最大的剩余。

三、综合实训此处由教师自行掌握。

第4章 生产理论一、课后练习[选择题]1.ABCD 2.A 3.C 4.B 5. A 6.ABC 7.ABD 8. B [判断题]1.× 2.× 3.× 4.√ 5.× 6.√[简答题]1.答:生产要素(经济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23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

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有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左侧,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右侧,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正数时(MP>0),总产量就会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时(MP=0),总产量停止增加,并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MP<0),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4.答:适度规模(appropriate degree dimensions)就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规模扩大的同时,并使产量或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厂商的技术特点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

一般来说,像钢铁、汽车、造船、重化工之类资本密集型企业,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所以就适宜采用大规模生产。

而对于纺织业、服务业之类的劳动密集性企业,就适宜采用小规模生产。

第二,市场需求的影响。

一般来说,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就应该大。

相反,生产市场需求小,而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小。

第三,自然资源状况。

比如矿山储藏量的大小,水力发电站的水资源的丰裕程度等。

[技能题][分析题]参考答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如果人员增加过多,会使生产效率下降,从而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结局。

[案例分析]1.答案要点:是。

专业化分工可以使企业效率提高,从而使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更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