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理想作文素材事迹800字以上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名人理想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名人理想事迹素材1当查尔斯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准备去旅行。
正巧路过肯德郡的格德山庄,那里高大、宽阔,墙上爬满枝枝叶叶,绿意盎然,几乎像仙境一般。
小查尔斯仰起头,用艳羡的眼光仔细打量着这个诱人幻想的府邸,在小孩子的心里,这无异于一个理想的宝殿。
父亲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张开宽厚的手掌抚摸着他的头,然后和蔼地告诉他,只要你努力,而且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你会走进这个房子,拥有它。
父亲的话在不经意间刻在小查尔斯的心里。
他后来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工厂里做童工,父亲负债入狱,一家人颠沛流离。
不管什么时候,他依然惦记着父亲的话和那所绿色的格德山庄。
格德山庄是他的一个梦。
后来的后来,他写了书,成了名,终于成了享誉世界鼎鼎大名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在36岁那年,他买下了格德山庄,然后在那里终老一生,一直住到他辞世的一刻。
一个梦从童年做到老。
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房子,只要认定目标,坚持不弃,总有拥有它的一日。
问题只在于,你首先要知道,你要的是一所什么样的房子,是华厦高楼,还是乡间别墅?不管怎么样,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座房子,借以容纳梦想,幻想未来。
不要让自己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蜗牛是最可爱的动物,它就那样背着它的房子,高高低低到处走。
关于名人理想事迹素材2她出生在福建山城永安一个普通的穷人家庭,在山区里长大。
小时候,她发现每次哥哥从山上回来,篮子里的果果都比其他伙伴多。
她问哥哥为什么,哥哥用衣角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告诉她:“我在树上摘的和其他人的差不多,但下树后,其他人急着回家,而我会把树下、草里的每一个果果捡起来,这样就会得到更多一些了。
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里的才是自己的。
”她用清水洗去山果上的泥土,放进嘴里,真脆,真甜。
“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里的才是自己的。
”这句话从此种到了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向上吐芽,向下扎根。
1994年,初中毕业的她,考入福州师范艺术学校幼师美术班。
在学校里,她努力地学好每一门课,她觉得这些课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小果果。
幼师毕业后,她的心中有了更大的梦想,毅然辞去幼儿教师的工作,选择了北漂。
她租住在由潮湿的防空洞改成的地下室里。
有时晚上下大雨,早上起来,鞋子就在水上漂着。
最窘迫时,她一天只吃一包方便面,饿得直发晕。
无论多么苦,她都没有哭过,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地懂得,所有的苦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那个梦想:进入演艺圈,成为一个演员或导演。
每一天,她都在为这个目标默默地努力。
困窘中的她没有想过放弃,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在内心,梦想不灭,希望无垠。
天道酬勤,凭借扎实的根基和不懈的努力,她纵身一跃,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除了用心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外,她还经常去旁听表演系的课程,表演课、形体课、台词课,还有语文、政治、外语等必修的文化课,每一节课她都当成是一个个甜滋滋的山果果捡起来。
为了学好英语,她一到暑假就去北京新东方英语学校苦学英语,她相信外语也是一个小果果,不管以后做什么,学好它,终究会用得着。
一有机会,她就去参与演戏,锻炼自己。
不管角色大小、台词多寡,她都全心投入,把自己融入角色中。
她觉得能演戏是命运的垂青,于是对每一个到手的角色都兢兢业业,这为她赢来了许多意外的加分和机会。
命运之神终于将更多的青睐给了那个准备最充分的她。
2005年11月2日,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命运让我和“姐姐”狭路相逢,我终于踩着点儿了。
这一年,她主演了著名导演顾长卫执导的影片《孔雀》。
在《孔雀》里,她的角色是内心安静淡定却又为了爱情热烈奔跑的痴情“姐姐”。
这部影片在参加柏林电影节时,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多家国外媒体的采访,无需翻译,毫不怯场。
媒体兴奋地评价她为“章子怡之后又一个具有国际明星潜质的女孩”,有人甚至开始叫她“小章子怡”。
她微笑处之,她知道出色的谈吐只不过是原来努力捡起来的一个果果对自己的回报而已。
一次次准备,一步步努力,捡起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小果果,她开始成为大银幕上炙手可热的演员。
她是《七剑》里灰头土脸的村姑,是《花腰新娘》里媚惑的彝族姑娘凤美,是《紫玉金砂》里的曾家大小姐,是《门徒》里鬼魅一般的吸毒者,是《证人》里能说一口流利粤语的律师,是《红河》里的智障少女小桃……她就是张静初,这个而立之年的女子,外表虽然娇柔,内心却异常坚强,有梦想,肯坚持。
谈到成功,张静初一脸微笑:“成功没有捷径,我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将每一个果果捡起而已。
对我来说,梦想才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关于名人理想事迹素材3菲利帕奇小时候生活在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贫困,酷爱读书的菲利帕奇只能早早地退学在家,帮着父母打理农活,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学习。
18岁的时候,菲利帕奇报名参加了贝尔格莱德法学院的自修班,这个自修班不要求进学校听课,只需要考试到场就行。
菲利帕奇就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每次考试,他都要坐8个小时的火车前往应考,然后返回家当帮手。
尽管菲利帕奇学习很用功,但那些年里,前南斯拉夫的战火实在太频繁了,再加上农村的工作繁忙,菲利帕奇总是无法完成学业。
为了追求梦想,1992年,菲利帕奇拿出所有的积蓄,辞别父母和兄弟,离开被战争蹂躏的家园来到美国。
刚到美国时,菲利帕奇几乎不懂英语,就在一个小学里找了一份相对不太需要语言的扫地工作。
有一次,一位老师建议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找工作,这样就可以免费选修课程,因为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是一所仅次于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的常青藤大学,学费昂贵,但它却有一项政策非常好,就是允许学校所有员工免费听课。
菲利帕奇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地跑到哥伦比亚大学想找一份工作,可当时大学里并没有任何工作岗位空缺,为了给自己创造机会,菲利帕奇就去买了一把扫帚,天天在学校门外打扫卫生,这样一来,他很快就给大家留下了印象。
一个月之后,菲利帕奇居然真的得到了大学人事部的约谈,从而被正式聘请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全职清洁工。
要听课就要先学会英语,菲利帕奇用自己的薪水购买了大量书籍和影音材料,利用闲暇时间开始自学英语,通过7年的努力学习,菲利帕奇终于打下了不错的英语基础。
2000年,菲利帕奇又入读了美国通识教育学院巩固基础知识,并在3年后顺利毕业,至此,菲利帕奇的英语已经相当熟练,于是便开始了长期的“蹭课”生活。
在课程上,菲利帕奇选择了几乎算得上是最难的“古典文学专业”。
要选修这个课程,还必须先完成一些核心课程的学习,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菲利帕奇与年轻同学们的差距都相当明显。
每天,菲利帕奇上午上课,下午2时30分到晚上11时负责打扫卫生并倾倒垃圾,下班后返回住所继续温习,时间非常紧张。
菲利帕奇不急于求成,而是每个学期只修一两门课程,勤勤恳恳地修完所有学分。
清洁工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在美国的时日增多,菲利帕奇也曾遇到过好几次薪水较高的工作机会,但因为不想放弃免费学习的机会,他一直没有考虑另外找工作。
菲利帕奇觉得,虽然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只是一个天天拿着扫帚的清洁工,然而同时拥有的这个学习机会却弥足珍贵。
正因为如此,菲利帕奇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不错。
虽然所有教授和同学都知道他是学校的清洁工,但看见他拿着扫帚的时候,同学们还是会感到很惊讶。
然而菲利帕奇自己却总是毫不在意地呵呵一笑,完全不会因为手中的这把扫帚而感到自卑。
就这样,经过19年的努力,菲利帕奇终于在2012年5月13日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为了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菲利帕奇还特意请了两天假,毕业典礼结束后便又接着回去工作。
哥伦比亚大学也因为有这样一名学生而觉得自豪,所以把菲利帕奇作为一个正面典型鼓舞别人,但菲利帕奇却说自己的梦想只实现了一半,因为接下来他还要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毕业典礼结束后,有美国媒体问菲利帕奇今后会不会另外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时,他回答说:“如果能有更好的工作,当然不错,但我不会刻意去找,因为对于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来说,一把扫帚也足以舞动出精彩的人生!”关于名人理想事迹素材41961年的那个冬天,对他来说很寒冷。
作为卡车司机的父亲出车祸失去一条腿后,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
每天餐桌上,都是母亲捡来的菜叶和打折处理的咖啡,餐餐难以下咽。
失去工作的父亲,一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每日借酒消愁,变成了一个酒鬼。
只要他稍不听话,父亲便大发雷霆,挨打就像是家常便饭。
12岁那年的圣诞夜,家家灯火璀璨,美食飘香。
唯有他的母亲因借不到钱而愁眉不展。
父亲大发雷霆,骂他们都是笨蛋。
无奈的母亲,只得驱赶他们到街上玩。
肚子饿得咕咕叫的3个孩子,发现一家商场门口的促销商品琳琅满目。
一个念头瞬间在内心产生,他让弟弟妹妹先回家,而自己一直注视着那包装精美的咖啡。
他太想让父亲开心一下了。
瞅准时机,他快速拿起那罐咖啡塞到棉衣里,却不巧被店主看到。
店主大声喊着抓小偷,他撒腿就跑,回家将咖啡送给了父亲。
父亲很开心,打开那罐咖啡,香浓的气味飘逸而出。
还没来得及品尝,店主追到了家里。
事情败露之后,他遭到一顿毒打。
这个圣诞节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痛苦的滋味,让他发誓努力奋斗,一定要买得起上好的咖啡。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放学后去小餐馆打工,早上送完报纸再去上学。
微薄的收入还有一部分被父亲偷去买酒,这让他对父亲的惧怕改为厌恶,他们之间很少说话。
此后的日子,他为皮衣生产商拉拽过动物皮,为运动鞋店处理过纱线,打过无数零工,只是和父亲的矛盾却一直未变。
磕磕绊绊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家里贫困如洗,父亲坚决反对他去上大学,要他去打工挣钱。
他咆哮着说:“你无权决定我的人生,我才不要过和你一样没有梦想,毫无动力,朝不保夕的日子,我为你感到可耻。
”他进入了北密歇根大学,为了节省路费,上学期间他从没回过家,所有的节假日都在打工。
他每个月都给母亲写信,却从不问父亲的情况。
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出色的销售员,拼搏努力的原因,只是想向父亲证明自己的人生选择没有错。
那一年,他挣到一笔可观的佣金,破天荒地给父亲买了箱上等的巴西黑咖啡豆。
他以为父亲会很开心,谁知,却遭到父亲的讥讽,他说:“你拼命上学,就是为了买这上好的咖啡?”为了不被父亲看扁,他决心做出更大的成就来刺激他。
那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想他了,想见他,他从没想到父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当时正忙着和一个客户谈判,于是他拒绝了母亲。
两个星期后回家,才得知父亲已经过世了。
后来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咖啡桶,他认得那是12岁那年偷的那罐咖啡。
盖上有父亲的字迹:儿子送的礼物,1964年圣诞节。
里面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我很失败,没能提供给你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也有梦想,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咖啡屋,悠闲地为你们研磨冲泡香浓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