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答案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是从基础入手,从浅入深,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把握教材,不脱离教材,可以通过试卷的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一、汉字识辨写。

(共16分)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

(5分)díkòu pénɡ lái liú tǎnɡ jí liánɡnùhǒulínɡ lónɡ kòu wèn yáo tái miào yǔzhūɡě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绷嘴(bēnɡ běnɡ)铸造( shòu zhù)倾听(qīnɡ qiōnɡ)骨髓( suǐshuǐ)损毁( sǔn xǔn )悄然(qiāo qiǎo)刹那( shàchà)坠落( zhuìduì)3、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4分)金壁辉煌()再接再励()粉身粹骨()迫不急待()愤发图强()垂头伤气()永往直前()悲残身世()4、揣摩字义,选择正确义项(填序号)。

(3分)花: 1植物的繁殖器官,2可供观赏的植物,3不实用的,4颜色杂,5虚伪的,不真实的,6用掉,7模糊不清,8形状像花的东西,9华美。

(1)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2)我花了三个晚上才做好?。

()(3)别听他花言巧语,小心上他的当。

()(4)他那三脚猫的功夫,纯粹是些花架子。

()(5)我们的老师才四十多岁就头发花白了。

()(6)不戴上老花镜,爷爷就没办法看书。

()二、词语积学用。

(共19分)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义。

(6分)()世闻名:临危不():不屈不():()首挺胸:居高()下:奇珍()宝:2、在句中用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2分)(1)_____________的一声巨响过后,大山被炸开了一道豁口。

(2)面对敌人的恐吓,他_________的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叛徒!”。

(3)每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4)喜讯传来,刚才还静寂无声的广场顿时呈现出了一派_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

3、选词填空。

(3分)真挚真实真诚(1)我从来都对祖国有着最为()的感情。

(2)他这个人待人对事一直都是很()的。

(3)我们要用()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强烈猛烈剧烈(1)临近考场,我的心不由得又()地跳动起来。

(2)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情感,这难道还有错吗?。

(3)战士们()的进攻,打得敌人四处逃窜。

4、在下面括号内填正确写表示看的词语。

(4分)恭敬地看()登高远望()向四处看()看人外貌()居高下望()极目远看()偷偷地看()实地观看()5、按照要求写出相关的成语。

(4分)(1)形容专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气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子万花筒。

(9分)1、有关爱国的名句格言,从你内课外的积累中选两句默写在下面。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句子加工厂。

(5分)(1)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改换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壮士跳下悬崖。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战士们发现敌人又一群扑上来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照样子写句子。

(2分)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梳理间。

(7分)1、《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_______________一所乡村小学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________________的深切感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3、《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4、《最后一分钟》叙述了作者在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____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与感悟。

(26分)(一)(10分)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1分)沉着──()崎岖──()2、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1分)3、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5分)(1)这段文字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____,“满腔怒火”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把胳膊抡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____,“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____。

从对五壮士的这些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加点的关联词语,仿写一个句子。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这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1分)(二)(7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进)入北京,闯(走)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1、给这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

(1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分)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瑰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黑体字换成括号里面的,行吗?为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里面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已用“∥”分为两层,在朗读时,前一层应读出______________的语气,后一层则应读出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1分)6、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写下来。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歌”──《中国男儿》(9分)1921年春天,法国首都巴黎繁花似锦。

一天,阿里耶商业专门学校盛况空前。

全校师生服装整洁,合影留念。

当时正在该校学习的陈毅等三十名中国留学生也来参加。

当轮到他们照相时,只见陈毅走在队伍前面,指挥大家唱起了“国歌”。

照相时要唱国歌,这是商业专门学校校长的决定。

几天前,当中国留学生得知校长的这一决定时,纷纷向陈毅询问:“咱们有国歌吗?”听到同学们急切的问话,陈毅不由得皱起了双眉。

他说:“如今中国军阀混战,哪有正式的国歌呀!”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如果因为不能唱国歌而遭到外国学生的耻笑,我们岂不脸上无光,国家的荣誉岂不受到损害?”“那怎么办呢?”听了陈毅的话,大家更加焦急。

“国歌嘛,本来就由国民议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不采取应急措施,大家商定一首歌曲,暂且当国歌唱呢?”“对!”同学们同意陈毅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