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生态旅游者

第六章 生态旅游者

积极地亲近大自然,接受水体环境保育熏陶, 心灵与自然共鸣,人的情感得到升华
走马观花,心灵感受往往不深
自身素质
不作很高的要求就能完成传统的大众旅 游活动
13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大自然与特色文化 充满热爱,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一、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个人的身体能力和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他能否成为一 名生态旅游者。由于生态旅游活动多是在大自然中进行,对体 力的要求比较高,对体能的消耗比较大。因此身体是是否能参 加生态旅游的决定性因素 有调查数据显示:
二、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1、动机、旅游动机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旅游动机指促使一个人出去旅游、选择何种旅游方式的内在心理原因。 2、旅游动机的产生 客观条件
旅游需求
紧张消除
心理紧张
旅游需求的满足
旅游动机产生和满足过程模式图
旅游动机
旅游行为
经济能力
60岁以上的生态旅游者仅占3%,老年人外出进行生态旅游活 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 1.休闲时间的概念: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可根据自己的意愿 休闲时间 动的比例极少。 第一,可自由支配收入 直接影响,另一个是间接影响。 利用、享受或消磨的时间,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每日闲 可自由收入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在扣除社会花费(个人所得 事实表明:身强力壮的青少年外出生态旅游的比例较高。 周末、公共节假日、带薪假期等。 税、健康和人寿保险、老年退休的预支、失业补贴的预支)和日常生活必 需消费(衣食住行)等及预防意外开去的储蓄之后,剩下的收入部分。这 社会经济环境 2.社会发展促进了休闲时间的增多 部分内容往往用于两个用途,一个是高档耐用消费品,另一个是旅游(生 3.生态旅游时尚的休闲方式。 态旅游也包含在内)。 第二生态旅游消费 生态旅游的花费往往比大众旅游的花费要高些。 身体状况 美国:观光旅游:46-47美元平均/天;生态旅游:80-100美元不等
•社会经济环境
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现状。 1、直接影响 旅游者的共同心理需求:追求安全、舒适和友善的旅游社会环境。
2、间接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发达程度影响到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住宿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
• 身体状况
一个人的身体能力和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他能否成为一名生态旅游者。 伊拉克战争 生态旅游活动:登山探险、自行车旅游、滑雪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对体力、体能要求较高。
二、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人们的经济能力增强,休闲时间增多,社会环境改善、身体状况 良好,只表明他们具备了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人们要参加生态旅游 活动,还需要有强烈的主观的旅游愿望,这就是所谓的旅游动机。旅 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 中外生态旅游出游的动机有所不同。国内生态旅游者主要偏重于 欣赏大自然,放松身心;而国外生态旅游者更注重寻求新的体验,了 解自然,增长知识。相比较而言国外生态旅游者的需求更趋向多元化。
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是为了满足其“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外因:生存环境恶化; 内因:精神上对自然的母亲情结与身体需要恢复精力。 迁徒是动物的本能。
(二)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3.生态旅游者动机的种类特点 澳大利亚学者贝格博士等人在1995年前后对我国广东鼎湖山 生物保护区作的一次调查中发现: 动机 项目 欣赏自然 寻找平静 了解自然 体育锻炼 娱乐 学习培训 精神体验
康发展的旅游者”(1995年)。
狭义的生态旅游者尽管不便于统计与分析,但是反映了生态旅游 的内涵,同时也涉及到了生态旅游者的本质特征,把生态旅游者 与传统旅游者区别开来,有利于传统旅游者自觉地要求自己,成 为一名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1)Elizabeth Boo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以风景和野生动、植物为特定目标,为实现 学习、研究、欣赏、享受等目的而到干扰较少或没有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旅游活动的 旅游者。 (2)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会议提出:生态旅游者是 在不损害当地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文化的旅 游者。
重要程度 46 % 45 % 38 % 22 % 19 % 18 % 9%
位次 1 2 3 4 5 6 7
返回
(三)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使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社交)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外界对自我的尊重和自己对自我的尊重 渴望与人们有一种感情深厚的关系,渴望爱与被爱 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躁与混乱的折磨 ,对体制、法律、秩序、界限的依赖等
(2)国内学者对旅游动机分类
田里《现代旅游学导论》将旅游动机分为2种: A.一般动机指人们出去旅游的根本原因,包括健康和娱乐的动机,乐趣和冒险的 动机,民族和家庭的动机,文化的动机,社会和自我表现的动机; B.具体动机指人们选择某个旅游目的地、某种旅游方式、某项旅游服务的原因, 其受到个人知识与经验、别人介绍和广告的强烈影响。 屠如骥根据调查结果把常见的旅游动机归结为9类: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既 求实又求新动机、求名心理动机、访古寻友追宗归祖心理。 马勇《旅游学概论》把旅游动机划分为6种类型:健康或娱乐动机、猎奇或冒 险动机、民族或家庭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和自我表现动机、经济动机。
2.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理论认为,任何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阶层,主要是取决于教育与职业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 对旅游动机的产生也会有一些影响。
二、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1.旅游动机
客观条件 旅游需求
紧张消除
心理紧张
旅游需求的满足
旅游动机 旅游行为
旅游动机产生和满足过程的模式图
2.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恶化。内因主要是精神上对 自然母亲的情绪与身体恢复精力的需要。
2.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衣食住行等
(三)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生态文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民族习俗:消费习俗、礼仪习俗、节日习俗、商业习俗等 宗教文化 价值观 家庭: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周期 社会阶层:主要取决于教育与职业
社会群体因素
社会文 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 习俗等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 文化背景背景导致旅游动机有所不同。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 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生态文化、民俗习俗、宗教文化、价值观。
生态意识和行为界定生态旅游者
1、含义释义:
生态意识: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 意识决定行为 生态旅游:保护性、自然性、社区参与、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区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贡献的旅 游者
他们是生态旅游者吗?
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一、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经济能力
1、可自由支配收入=全部收入-(社会费用+生活必需品费用+保障性费用)
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扣除社会花费(个人所得税、健康和人寿保险、老年退休和预
支、失业补贴的预支等)和日常生活必需消费(衣、食、住、行等)以及预防意外开支的储蓄( 突发事故所需费用)后,剩下的部分。 用途:一是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另一种是旅游(包含生态旅游)消费。 2、生态旅游消费 旅游经济人士分析国际旅游消费统计资料后发现一种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跨国旅游的动机
社会群 体因素
人不仅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存,而且社会群体对人的行为 有着明显的影响。群体一般指由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并相互影响的 成员构成一种组织形式,我们从家庭与社会阶层两个层面来理解 群体对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影响。
1.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自然单位,也是一个单独的、最重要的生态旅游消费群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 员的组合形式,可分为核心家庭、夫妻式家庭、主干家庭和扩展家庭。家庭结构不同,对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也不同。 家庭生活周期是指家庭从组建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分为:单身阶段、新婚阶段、初为父母阶段、空巢阶段、分解阶段, 家庭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消费特点,进而对旅游动机产生不同影响。
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 ---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概述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的概述
以什么标准界定生态旅游者最能体现生态 旅游的本质要求?
一、生态旅游者界定
• 从人口统计方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和 职业 • 动机方面: 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 行为方面: 团队规模、 出游频率、 停留时间、 旅 游花费、 行为规范
传统大众旅游者 旅游对象 旅游形式
以人工景观为主,如城镇、主题公园、古建 筑
生态旅游者
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化景观, 如地质地貌、水体、生物、民俗风情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自然为舞台,寓教 于乐
形式较为单一,大多只是观光游玩
旅游参与
旅游体验
被动式,一般不参加旅游环境管理活动
主动式,主体与客体密不可分,自身是整个 综合水体系统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
3、旅游动机分类
(1)国外学者对旅游动机分类 德国格里克斯曼(1935)《一般旅游学》从旅游原因出发,将旅游动机分为心理的、精神的、身 体的、经济的四大类; 日本心理学家,从人类丰富多样的需要出发,指出人们出外旅游动机包括消除紧张感的动机、社 会存在的动机、自我完善的动机; 美国托马斯(1964)提出人们外出旅游的18种动机。 美国罗伯特•麦金托什和沙西肯特•格普特《旅游的原理、体制和哲学》把旅游动机划为4种基本类 型: A.身体健康的动机:以身体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和不安; B.文化动机:表现出了一种求知的欲望; C.交际动机:对熟悉的东西的厌倦,逃避现实和免除压力的欲望; D.地位和声望的动机:进行旅游活动的交往中搞好的际关系,满足其自尊、被承认、被注意、能施 展才华、取得成就和为人类作贡献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