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读写每课生字,能抓重点词句理解。

3、在学习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能理解父母之爱,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多次读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6、抓关键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长这么大你知道父母亲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吗?著名小说家梁晓声在他15岁时,为了买《青年近卫军》这本小说,向他的母亲要了一元五角钱。

现在我们向家长要一元五角钱,大多数家长马上就会给你,因为一元五角钱,对许多家庭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对于家庭的日常开销来说,根本派不了大用场。

但是,作者15岁的时候,处于我们国家的60年代,当时国家资源贫乏,经济萧条,普通劳动者辛辛苦苦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只有4角,5角。

因此,你别小看这一元五角,在当时能买10多斤大米或者5斤最大的带鱼,已经够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开销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给了梁晓声一元五角钱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

作者在长大后,
仍然难以忘怀向母亲要一元五角钱的这件事,写下了一篇文章。

2、板书:慈母情深(这个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难点打基础。


二、初读课文
(一)同学们,这是一篇独立阅读的课文,我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力争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二)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老师就不单独检查了。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这一元五角钱对我家来说重要吗?你来说……你说……你还有……指多名学生说。

(三)是啊,这一元五角钱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可母亲却舍得给我买书。

你能体会到什么?(慈母情深……)指多名学生说。

(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
三、再读课文
(一)我们初读课文,知道了这买书的一元五角钱对于我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挣这一元五角钱容易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去细细品味,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母亲的工作非常辛苦。

)板书:辛苦
(2)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忙于工作。

工作辛苦、忙碌,顾不得
抬头。

)这一元五角得来不易啊,这句话中还从哪儿你能体会到?(3)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的脸。

(烤说明灯泡很烫,工作环境恶劣。

) A是啊,我只是站那一会儿,就感受到了灯泡的灼热,可是母亲要在烤脸的灯下,引读:一个极其瘦弱……挨得很近。

母亲的工作是多么(艰辛)
啊。

我要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得来的啊,引读:我穿过…… B母亲的工作,仅仅是弯曲极其瘦弱的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忍受着灯泡的炙烤吗?母亲工作的时候还要忍受着什么?(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

)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难过、厌烦、马上走)自始至终,妈妈工作的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没有停过。

可是,母亲却要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中,在烤人脸的灯下,弯曲着极其瘦弱的脊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我买书的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来的。

C指名学生读我穿过……烤着我的脸。

(二)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挣的呀!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能看出母亲忙于工作,顾不上和我多说话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买书钱,就是母亲这样机械、枯燥、繁忙地工作挣来的。

谁再来读?(学生朗读。

老师:你读到位了。

再一学生读。

老师:你读懂了)。

母亲的工作是忙碌的,引读:母亲说完,立刻……立刻……立刻……立刻……此情次景,不仅刺痛了儿子的心,也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哪!引导学生读两遍。

(三)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付出的,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一心想着工作,没想到我会来,所以吃惊地望着我。

工作劳累,眼神疲惫。

褐色的口罩,工作环境差。

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劳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这是儿子对你的深深呼唤哪!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买书钱就是这样得来的,读……(学生齐读。


(四)谁还要来说一说?“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学生:母亲工作辛苦,手指都龟裂了。

(多音字指导)若学生没有解释龟裂,老师问:龟裂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双龟裂的手,这更是一双劳苦工作的手,母亲就是因为艰辛、忙碌地工作所以手都龟裂了。

虽然,母亲的手龟裂了,但是她仍在艰辛、忙碌地工作着。

小结: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得来的,引读句子,一句一句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在作者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学生读“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
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母亲用这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给孩子买书,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辛苦、通情达理、爱孩子、伟大……)(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在读中悟、读中品,真正达到以读为主,以生为本。


四、又读课文。

(一)是啊,从这一元五角钱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忙碌、勤劳,更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慈祥、爱护孩子、伟大的母亲。

这真是(指板书,齐读:慈母情深)。

这慈母情深作者体会到了吗?你从哪儿能读出?学生读找 1省略号,喊不声来。

老师:看到母亲这样辛苦,他难过啊。

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老师:母亲多么不容易啊,他觉得不应该要。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老师:母子连心哪! 4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老师:因为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大人了,他想让辛勤、劳苦的妈妈补一补。

(二)母亲看我把买书的钱买了水果罐头,数落完,又给了我一元五角钱,虽然她要为这一元五角钱,付出很多很多。

我从母亲龟裂的手中接过这一元五角,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此时,我想对母亲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上去(这一环节从“我”怜惜、体贴母亲的句子中再次感受深深的母爱)
五、总结: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作者梁晓声的童年是艰辛的,然而他却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母爱之中,浓浓的关怀之下,因此,他有了第二本小说,第三本,第四本……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梁晓声的成就,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资料:梁晓声,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

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

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