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有污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B.自来水可以不经过煮沸消毒直接用于洗涤衣物C.油锅内的油着火可以用水灭火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答案】B【解析】A、卫生间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洁厕净显酸性,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错误;B、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可以直接用于洗衣服,正确;C、油锅内的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D、因为亚硝酸钠有毒,有致癌性,故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错误。
故选B。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选B。
考点:灭火的原理。
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空气;2、隔离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温度。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元素均显﹣2价,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5.如果知道一些家庭防火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B.电器着火应用水扑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答案】B【解析】【详解】A、如不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电能转化成热能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起火灾,故正确;B、电器着火时,为了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扑灭,故不正确;C、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否则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正确。
故选B。
6.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8.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B、②中a处无明显现象,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①中a处无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①中b处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中a处有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②中b处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只有②中的b能燃烧,故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A。
9.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10.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氦等。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可燃物B.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C.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石油是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D。
11.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③提高通风能力④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解: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①正确;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②错误;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③正确;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④错误。
故选:A。
1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13.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苯完全燃烧产物有CO2和H2O【答案】D【解析】【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特别注意质量比和个数比是否混淆。
14.今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C.一种可再生能源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答案】B【解析】A、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错误;B、可燃冰的热值高,完全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正确;C、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D、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不是水,错误。
故选B。
15.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