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明上河图细节解析

清明上河图细节解析

《清明上河图》-原来北宋的老百姓是这样生活
《清明上河图》号称中国的《蒙娜丽莎》,其中很多细节是值得体味的。

探究东西文化,洞察差异化的世界
以下清明上河图的细节不知各位能看出什么问题?
▼北宋大街上还有专门刮胡子的小铺。

▼一个挑夫买了一个炊饼当午餐。

▼这家脚店的招牌是立起来的,恐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直接侧立的招牌,能够吸引远处的客人。

很像现代社会的招牌。

▼三个脚夫在一个“饮子”前,买什么?是在买水,但不是一般的白开水。

▼这家卖的是“香饮子”。

饮料加的可不是香精,而是麝香。

▼这家“久住王员外家”,就是一个旅店,供客人住宿的。

▼“赵太丞家”其实就是诊所兼药店了。

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

▼这个店铺写着“解”。

这个有点类似今天的银行,可以把“交子”(纸币)汇兑成硬通货。

▼这个场景最有趣,一情侣正在买花,女子把手搭载情郎的肩上。

过来几个轿夫,不约而同地都看“美女”,居然连方向都走偏了,美女也得意地笑了。

好有现代社会的生活感。

▼这是一家“孙羊正店”。

这家店是经营什么的?
▼这个细节展示了一个官宦出游的场面。

清明节到了,士大夫们就要出城踏青。

前面五个开道的,两个牵马的,后面两个挑东西的。

▼城门处三个乞丐,地上是个小孩子。

看看旁边经过的出去春游的有钱人,丝毫没有怜悯的样子。

▼这个很瘦的挑夫只能沮丧地在树荫底下休息,旁边就是个茶馆,他为什么不进去,不用解释。

▼一头驴低头拼命地拉着车,后面两个人也非常费力。

▼这个亭子是“望火楼”,楼上专门有人查看火情,楼下是兵营。

可是现在,楼上没有一个人,兵营改成茶馆。

此画的作者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张择端。

相关主题